“提升教学技巧,改善教学质量”
临沂西郊实验学校 郭翊
随着教育形势的变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提升教学质量势在必行,而教师们对教学技巧的讨论也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都意识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纷纷转变教学方式,用适当的技巧来提高学生成绩。不仅如此,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技巧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发挥最大的课堂价值,让学生们更有收获。以下就是我在进行《小学数学校内教学提质增效研究》中的工作总结。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教学技巧、改善教学质量的现状
1、课堂太过枯燥,学生兴趣不高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课堂的趣味性,讲课方式过于单一。这就导致了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只能依靠家长、教师的催促而被动学习。因此,使小学数学课堂活跃起来是很重要的,教师应该对此重视起来,试着提升教学技巧,改变教学方式。只有课堂氛围得到了缓和,才能使学生们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数学水平和成绩。
2、忽略师生互动,学生体验不强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并没有关注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与活跃程度,甚至没有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这就导致了学生们虽然认真听课,但无法通过互动来表达自己的疑问,阻碍了学生们更好的进行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体,增强学生们的学习体验感,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质量。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教学技巧、改善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1、对教材的整合。
一般情况下,不论是在教学还是复习时,我们都是按照每册教材的内容、布局进行授课,很少会打破教材的局限而将相关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进行学习,这样是不利于零散知识系统化,也是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我对教材与教材之间的联系、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并通过打破传统的教材局限而将知识点进行了整合。这样一来改变单一知识点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综合利用能力;二来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拓展教材内容。从新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结构来看,虽然设计了“阅读与思考”“数学活动”“实验与探究”等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内容,但这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的,也是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所以,教学时,我们可以将课外的一些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活动的开展来丰富教材的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做好数学教材的使用,并做好教材板块的拓展,做好知识的整合以及拓展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课堂之中加以引导,提升学生数学兴趣
尽管大多数教师都清楚的知道数学学习应该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备课不够充分等原因,往往没有注意教学内容的合理分配。如果学生们潜意识中认为数学很难,就会不自觉的产生恐惧、厌学心理,教学效果也会变差。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上应该对学生们加以引导,设置学习单,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二年级上册为例,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一节的内容中,教师就可以试着提升教学技巧。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们一起回顾学习过的简单加法,比如整数相加、整数相减,来引入课堂主题。在回忆过后,加减法的原理就变得清晰起来,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并且在练习题目时,教师也可以根据由易到难的顺序,先给学生们出一些基础的、常规类型的题目,再加以延伸。在学生多加练习之后,做题才会越来越熟练,这时教师就可以尝试给学生们增加难度,比如进位相加,35+37满足“个位相加满十”的条件,需向前进一位,得出答案为72。这样一来,学生们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信,从而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更有利于成绩的提高。
3、放手让学生讲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从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情况来看,课堂上学生们回答问题的机会还是很匮乏,大多数教师都没有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没有让他们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获得体验感。实际上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能够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独立思考、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是很有帮助的,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的二年级上册教材,在“观察物体”这一节内容中,教师就能利用师生互动来辅助课堂教学。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摆放一个物体,并选择几个同学站在不同的位置来观察:“大家在观察过后,有没有发现各自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能够开拓思维和脑子,也能联系实际来解决数学上的问题,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通过课堂上提问的方式,回答问题的学生能够加深知识印象,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也能通过别人来对比自己的想法和答案。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经常插入一些师生互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课堂不再枯燥,让学生们在互动和回答问题中找到存在感,从而提高数学成绩和课堂效果。
4、联系现实生活内容,促进小学数学学习
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讲课不懂得联系生活,讲授的课本知识太过抽象,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学会联系实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学往往就在人们身边,只有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才能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和学习。因此,教师要懂得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培养自身思维逻辑,提高数学成绩。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的二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认识时间”这一节中,教师就可以通过现实中的例子来促进学生们的理解。如果抛开实际,仅仅依靠课本上的钟表图案来辨认,大多数学生都对“时间”很陌生,没有认知和概念,但通过实际例子就容易很多。比如用教室里的钟表作为例子,教师可以通过调节钟表的指针来让学生们认识到时针、分针、秒针的功能。通过具体的钟表,学生们面对“时间”的恐惧之心也会逐渐消失,不再认为时间是很难理解、很难辨认的东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们后续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懂得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巧,促进学生们更好的学习小学数学。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和思维能力,也能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发展有好处,大大的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对学校、学生来说都是好事。
5、重视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
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是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体,都能在积极参与活动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而且学生从不敢说——敢说,从不会说——会说——说好。借助当堂测试法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所谓的当堂测试法是在基本内容讲解完之后,我们借助当堂达标单来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并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来反思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组织学生对这些练习题进行解答,教师通过观察和分析最后的解答结果来反思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并从正率的分析上找到强化的方向,并为高效率数学课堂的实现提供改进方向。借助试卷分析法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绩分析法一般适用于测试之后的反思,教师通过对每道题错误率的分析来明确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从整体成绩上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
重视教学技巧是面对如今的教育形势所必须做到的,教师们应该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努力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质量。这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数学成绩,也是为了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开拓思维、提高眼界,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在数学学习中更上一层楼。只有提升了教学技巧,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更有活力、更有效率,为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学习成绩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