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作家姚海洪,中国作协会员,上海市作协会员,浦东惠南文学社社长,出版长篇小说16部。
作家兀凰,浦东作协会员,著有《傻三儿》《影子爱人》《宝贝》多篇小说。
一篇撼人心灵的小说
——读兀凰短篇小说《宝贝》
姚海洪
大凡喜欢文学和读书的人都知道法国大作家司汤达,他写了好多烩灸人口的短篇小说,被人们称为“短篇小说之王”,我阅读过他的小说集,他的小说,短小精彩,寓意深刻,形象鲜明,文笔简炼,虽淡淡的描述,却让人留下深深的印象。
面前这篇文章,如果没有冠上作者兀凰名讳,我会以为是司汤达写的,不是夸张,作品得到了司汤达的真传,与司汤达行文叙述,描写人物、事件情理何其相似乃尔。
一、短篇幅,大容量
这篇文章是短篇中的短篇,只有一千六百个字,短短的文字却蕴藏了大大的内涵。
小说出现过三个人物和一条犬:“我”“妈妈”“他”“小狗”。小说用第一人称“我”一个小学五六年级最多初中一二年级的女生的口吻展开,“我”骂妈妈是个骗子,明明讲好第二天一起去打猪草,却一个人去了,结果浑身是水,背也弯了,为是让“我”睡个好觉。然后写到“我”和犬都是妈妈捡来的,我才出生二三天,小犬还受了伤。从此,“我”和小犬都成了妈妈的尾巴,妈妈在艰难用苦力养大了“我”,也将息了小犬……小说的高潮是“他”放学后到学校来领我,妈一早给我穿了一件千年难逢的新衣服,让“我”高兴了一整天,“他”(生父)说是妈让他来领“我”的。“我”默不作声,慢慢走到三叉路口,“我”对“他”说要下雨了,我们回家吧,没有和“他”从另一条路上去生父家,养父母见“我”回来喜出望外,流下激动的眼泪,告诉“我”“他”把“我”唯一的一张照片拿去了……最后小说以不少的篇幅写妈妈的傻,比如从不偷懒,把苦难都往自己肩上杠,从不与他人斤斤计较,还把什么小东西都捡回来,用自己辛劳、吃苦养育“我”和小犬,文章意犹未尽地嘎然停止,短短的篇幅,将已经写下来的和没写下来的种种不尽之言,构成了大大的容量和内涵。
二、悬念多,读者悟
作家写文章,总是要告诉自己,告诉他人,告诉社会,想什么,说明什么,从而起到警世醒世之作用,问题来了,“我”的亲生父母为什么要遗弃她亲生骨肉,生离死别,应有什么不可逾越的悲惨原因吧,文章没有说,留有悬念。如果表述了,那就不是小说而是报告文学了。作家不写,让读者去猜想、联想,是不是因为当年的计划生育,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文章写明有姐姐,超生必然遭到处分,有的工作开除,有的罚款(巨额),养父母无法承担。二是重男轻女,第一个生了女的,想要一个男孩,又生了一个女的,就放弃了。悲惨不?作家淡淡地写现象,没带一个遣责之字,无声地对这种现象进行控诉。我曾看到过法国文学中有一对情人生了个女孩,不能养育,放到树丛边,那天大雪纷飞,小夫妻躲在远处,忐忑着,很是不舍,当有人走过看到了襁褓,抱起来,大喊:“这孩子我们养了!”这对小夫妻才流着泪走了。《宝贝》小说没落入俗套,没写“我”怎么会被“妈妈”捡去的场景,“我”的父母看到了没有,才出生二三天的女孩放在野外,没有被人及时捡走,无疑是性命交关的事,亲生父母怎么会放得下心?作者留下悬念,让读者去想去分析。实际上作者已经在后来点明了这一点,只是用巧妙的写法说亲生父母要把我领去,如果生父没看到抛弃“我”后谁领去,若干年后怎么会向妈妈要“我”,这是作者写作小说的高明之处。
三、淡淡说,深深情
小说的开头有多种写法:从头开始,中间截断,倒叙开始。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各种开头都有好处,也有弊端,就凭作者功力如何,如果基本功扎实,那么每种开头都不错的。《宝贝》是从中间截面开始叙述的,用第一人称,更要紧的是,作者用淡淡的笔法,描绘出母女之间直至和小犬之间深深的感情。
一个山沟沟里的贫困妇女,在自己也食不果腹的情况下,见到路边被别人丢弃的婴儿,恻隐之心发现,毅然把婴儿捡回了家,靠打理一亩三分地省吃俭用,呕心沥血地养活了她。不久前看见一条伤腿的小犬,奄奄一息地躺在路边,也义无反顾地把小犬弄回了家,养活了它。作者就事论事地淡淡地写,却体现出了一种大爱,华夏妇女爱人、爱一切生灵的大爱精神!从此二个跟屁虫寸步不离地跟在妈妈后面,小犬强壮起来后本能地对什么人都吠,当“我”与它熟了一点后才少吠了起来,动物冥顽中也知道是“妈妈”救治了它,所以一直跟在“妈妈”的身后,作者没有写小犬怎么会受伤会被抛弃,却只写妈妈捡起小犬又为它治伤养壮了它。不仅写“妈妈”与“我”,又写妈妈与小犬,增强了“妈妈”这种大爱的伟大,把其他人的丑陋反衬得如此强烈!
四、白描写,撼心灵
小说的高潮是“我”的姐姐考上高中家里办升学酒宴,生父要将自己领去。文中没有正面写“生父”和“妈妈”的交涉,而是用白描的手法,“妈妈”让“我”换了新衣服——很少的现象,使“我”高兴了一天,直至“他”(生父)——小说没点明,但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来领“我”,又喋喋不休讲了好多话,而我一语不发,走了长长的一段路,实际上生父肯定讲了自己家庭条件变好了,要领她回家,不要再在贫苦的妈妈家生活下去了,云云。作者写“我”一语不讲,这是非常高明的,说明“我”内心在煎熬,到底去不去姐姐家喝酒,回不回生父家,她在思想斗争,作家流露了一句,姐姐家办升学宴,那我是谁,姐姐家也生活好了,但姐不想回生父家,那时生父把姐姐也送掉了,姐姐也回断了生父的要求,仍留在养父家,作家写生父去过“妈妈”家,把“我”唯一的一张照片要走了,说明生父对领回“我”信心不足。到三岔路口,“我”说,要下雨了,我们回家吧。生父说有伞。“我”说:“你回家吧,我也要回家了。”毅然决然与“他”分道扬镳,回到了自己的家里——贫困的连新衣服也很少,偶然给她买(做)的家!淡淡的对话,白描的描写,把“我”知恩报恩的思想披露无遗,子不厌母贫,这是一种做人的底线,值得人们、社会肯定的品格!白描的描写,因为揭示了妈妈和“我”纯朴纯真的心,使人阅后心灵被震撼到了的!
五、多余的二句话
关于题目,写成“宝贝”,可见作者匠心,把人·动物,人间的一切生灵视作宝贝,这是华夏的崇高品质。
关于长篇和短篇,有人说短篇难写,难在意尽言不尽,什么可写,什么不可写,哪里可写,哪里不能写,这是很有讲究的,体现出作家功力所在,兀凰深谙此中奥秘,疏密区分确切,所以写出了这篇好短篇。
关于长篇,有人说难写,难在篇幅宏大,谋篇布局,事件发展,人物错综复杂,各种性格表达……不能有纰漏,授人以话柄。
工程浩大,时间漫长,是对作家意志力的考验。
2024.1.8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今音文学策划中心
202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