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铭记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2024年1月16日的上午,位于海口市江东新区海边一个叫后尾村的地方,驶入小村庄的大巴车、小汽车,打破了平时海边村庄的平静,人群也一下子热闹非凡了起来。
今天, 海口多家社会团体、企业、四野军人(解放海南岛战役原43军127师女战士陈国英,9 4岁)、四野后代以及当年后尾村掩埋九名烈士的村民后人。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来到后尾村烈士墓前,为解放海南岛牺牲的四野烈士举行祭祀活动。
鲜花敬献英烈, 真情告慰忠魂。祭祀仪式活动中,组织者为四野烈士备上祭品酒水贡品,省渡海作战史研究会副会长、四野子弟杨民宣读祭文。大家一起给为国捐躯的九名烈士三鞠躬,人手一支鲜花敬献英雄,并绕烈士墓一圈,深切缅怀长眠于此的革命烈士,铭记四野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无私奉献,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

原后尾村村长陈昌云也向大家讲述了74年前发生在后尾村海边的战斗全过程。他父亲当年也是参加掩埋九名烈士的村民之一,从父亲的口中,从小就了解这些解放军烈士的英雄故事。现在,那些曾经埋葬烈士的老一辈村民基本都已经离世,自己每年都要带头去缅怀先烈,每年清明节或者其他一些重要节日,他都会组织村民来扫墓和瞻仰烈士。为这长眠于此的9位无名烈士扫墓,后尾村民已经延续了70多年。
杨民在祭文中介绍说:1950年3月31日夜,第43军127师加强团向海南岛潜渡。379团3营9连担任护航任务的3只小木船,与国民党军舰展开激烈海战,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成功地掩护了加强团主力的登陆。其中的一只护航船(4号船),海战后继续向海南岛前进,当驶到后尾村海岸登陆时,与国民党军激战,寡不敌众,全部伤亡。据后尾村村民陈芳森老人口述:“当年他们看到船上有13名解放军。其中4名大军重伤昏迷,被国民党抬走,扔下9名牺牲的大军。国民党还抓了这条船的两名船工。两名船工是帮助大军渡海的领水员,分别是后坡村和沙湖村人,20多岁,一个小名叫猪仔二,一个叫泽贵。国民党军把受重伤的4位解放军抓走后,剩下的9名解放军烈士遗体就不管了。9名解放军烈士的遗体,是由后尾村的11个村民偷偷地就近埋葬于海滩。

红色基因强大正气,革命精神继往开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著名军事家 “北伐名将”叶挺的侄女叶玲参加活动,原四野解放海南岛四十军118师353团一营营长、全国战斗英雄赵兴元中将之子赵远征,海南省退役军人服务协会常务副会长、党建头条海南中心主任王晓添和四野子弟一起参加祭奠活动。
本次活动由海南省渡海作战史研究会发起,海南省退役军人服务协会、党建头条海南中心、临高县红色文化研究会、以及海南金鹏集团、海南阿祺猎食餐饮业集团公司、东方妙喜基金会海南自贸港办事处、澳門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总会驻海南代表处、海口电视台“公益海南”栏目、“抖音《虎哥侃海南》专栏”,社会团体、文化传媒、企业、四野127师子弟等70余人共同参与。

随后,海口广播电视台“公益海南”记者釆访了解放海南岛战役原43军127师女战士陈国英、海南省渡海作战史研究会副会长、四野子弟杨民、临高县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四野子弟萧海平(父亲原127师379团野战炮连)、原掩埋牺牲烈士村民的后人陈昌云,以及清华博士、清华大学UMT家族企业与财富传承课题组组长、中国科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海南航天航空职业技术大学(筹)工作组秘书长冯艺,听取他们参加祭祀活动的感受。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朵浪花都在讲述着英雄的故事。这些故事里有悲壮的牺牲,也有坚韧的坚守。让我们向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们表示最沉痛的哀悼,并祝福他们在天堂安息。让我们以实际行动来纪念他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撰稿:萧海平
校对:王晓添
责编:荆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