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
鹿清江
2024年1月18日
“孙老师,我来拿七年级二班报纸。”我轻轻地敲了几下那扇油漆斑驳的门,“快进屋里,我吃完饭就给你拿。”
“您先吃饭,我在外面站一会儿。”
“天太冷了,快来屋里暖和暖和!”孙老师急切地劝我进屋。
一间我曾经来过不知有多少次的小屋,一只曾给我温暖的生铁炉子安放在屋子的西南角。孙老师教音乐,他的女儿是我隔壁一班的文艺委员,同级同学孙青,白胖胖的脸,红扑扑的,浅浅的酒窝,说话带着腼腆的笑。她给我搬来小木凳子让我坐下,我搓着手轻轻地坐在凳子上。屋里真暖和,应该是比我家做豆腐的屋里还暖和!屋里真香啊,应该是豆油炒葱花白菜炖豆腐的味道!
孙老师问我吃没吃饭,冷不冷,快速地吃完饭,把分好的报纸递给我:“八份《济南日报》,快上课了,给同学分下去吧。以后早来会儿,进屋里暖和暖和。”
我在离我家有三里多地的南关中学读了两年初中,班里有好多同学订了《济南日报》,四开四版,挺白的纸,我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戚建华老师让我这个学习委员给班里拿报纸。那时候教室里没有取暖炉子,更不用说暖气了,门缝挺大,窗户也呲呲钻风,在拿报纸的几分钟时间里,能在老师家里暖和一会儿,确实是很暖和很暖和的。对,不只是暖和一会儿,一直到今天还暖和着!
孙老师是瓦房店人,应该是我读师专的时候他举家迁回了老家,温暖留在了东阿,留在了我的心里!
今天是癸卯年大寒节气,又想起了我曾经历的温暖,作此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