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浦东惠南文学社的托盘与托底作用
——搭建便民的小说创作交流平台
(通讯员今音)浦东惠南文学社已经形成小说交流、创作、出版、点评的良性循环,2023年出版了姚海洪的《举头三尺》上、下部和徐一乐的《霓虹灯下的幽灵》两部长篇小说,使得小说创作和出版不再变得神秘和望月心叹,缓解了业余文学爱好者和文化市场的供需矛盾,方便了大众文化的发展。
一直被视为文学创作必须具有的独立性站位,是针对一些老到的小说家来要求的,对刚进入长篇小说创作状态的业余爱好者来说,有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来作为技能的过渡与转化十分必要,浦东新区惠南文学社就填补了这一块的空白,在出版社和各级作协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尤其在几千万人口的上海,这种接地气的形式非常受人关心和欢迎。
因此,更多的业余写手在朝专业方面发展时,感觉到自身有一种基础性的依靠。文学创作的基础除了自学和接受院校培训外,更多的是通过交流来感觉的,惠南文学社也就成为业余作家交流的纽带,团结了有创作愿望的一批作者。
平台有了,就需要有人去做。社长姚海洪用八年时间创作并出版了16部长篇小说的事实,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浦东新区的创作势头,尤其打破了长篇小说创作和出版的神秘及高不可攀。一个时期以来,从事小说创作的人才数量锐减,一个原因是认为操作难度系数太高,另一个是出版无处寻迹和更觉投稿无门。
自文学创作与出版面对市场化之后,欢喜小说创作的也感受到了一些尴尬,比如自费出版,和投稿获取稿费难。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心理纠葛,使有的人望而却步,转向了网络发展的低成本模式的审世度势,也获得了成功。但作为技能具备和继续提高,惠南文学社在这方面提供了便利,如,面对面的交流,并有《惠南文学》杂志作托盘。这种有形、有实、有果的模式,帮助了各级作协有力的托底和文学普及。中国作协会员和上海市作协会员的该社社长姚海洪说,小说就是写人性,如果能写到生命这个层次上,将来流传的可能性更大。(2024.1.27)
今音文学策划中心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20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