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深评论家何国胜。

资深作家胡晶清。
浦东诗社两篇文章两个月引来32万读者|文学创作唯实力不唯头衔的现象被重视
(通讯员今音)近两个月,浦东诗社资深评论家何国胜的一篇评论,和作家胡晶清的一篇散文在网络上收获32万读者。
2023.12.18至今,资深评论家何国胜为作家姚美芳长篇小说《等待》写评论,题为,“相爱即结果”一文在网络平台刊登后被读者大量转发,已拥有16.5万读者量。作家胡晶清的获奖散文《吃百家饭之首的故事》自2023.11.27在网络刊出后,也拥有15.5万的阅读量。
这两篇文章一个共性的特征是,首先被大量转发后由平台机选推入榜首,由此,得到了更多的读者关注,其次,文章的内容可读性强,并伴有审美价值,比如,包括传承意识和新元素在内的,和能够催发阅读欲望的个中所需,都符合了不同层面的读者需要,其实,网络平台也加快了文学为大众服务的速度,其中,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打破了传统的壁垒保守,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不仅活跃了大众情绪,而且与国与民都有利,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些都是想不到的事情。
在当前的信息社会,更加证明了一个作者的资源上限和他的实际创作能力的上限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的道理,以头衔来显示创作实力的认识正在被淘汰,能混淆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尤其是网络的兴起,对一些作家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唯恐业余的超过自己,而网络无疑对一些盲目的固步自封和不思进取进行了碾压。因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一家独大的垄断被打破了,话语权也由此被弱化。业余作家在竞争中的心理也不断强大,实力也有提高,由此,一个百花齐放,繁荣文坛的现象就出现了(22024.1.28)
今音文学策划中心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20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