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之翼
鹿清江
2024年3月1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我儿时在茶壶上看到的绝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这是我在春节时曾经张贴的门对子;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我夏夜里背诵过的一首绝美的词;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是我执教过的七律;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我坚定的品格和崇高的理想;
……
这就是我所热恋的诗词!这就是我所崇拜的绝美语言!
对于我这个六〇后来说,贫瘠的童年食不果腹,更没有可以诵读的古典诗词书,只能在上初中的时候,才通过报纸、广播和语文课本等途径学习并背诵了毛主席的30多首诗词,从中了解了“不周山下”“子在川上曰”“鲲鹏展翅”“秦皇汉武”“魏武挥鞭”“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秋收起义”“军阀重开战”“红军不怕远征难”“百万雄师过大江”,这些诗词意象和事件,让我从中领略到毛主席的旷世诗情,学习了历史知识,对格律、平仄等古典诗词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坚定地认为诗词的语言就是最精美的语言。
毛主席诗词中的精美句子,在那时影响到了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见景做事必会吟诵:看到紫燕衔泥筑巢——“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下河洗澡——“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锄地翻地瓜秧——“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在雨中行走——“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秋天割草——“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早晨上学路上——“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夜晚眺望黄河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头戴柳条帽——“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参加学校的拾粪积肥劳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课间活动追逐打闹——“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冬天冒雪去上学——“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打扫院子——“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这理所当然的是我的逐梦之翼!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更是格律诗抗大旗引领传统文化的国度。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到的格律诗词也就多起来,我徜徉在诗海里,我接受着诗词意韵的熏陶,我在崇拜诗仙诗圣的作品中一步步地成长着,我在豪放派婉约派的词韵里做着写作的梦。 当遇上某些情景或者身处其间之时,我便搜索脑海里的记忆:一场春雨打湿了我的书包——“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和小伙伴去割草——“青青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夜在农田里浇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煤油灯下上夜校——“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房檐上流下雨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夜晚捉迷藏——“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理所当然的是我的逐梦之翼!
诗词之美,带给我的就是自己也要写出这样的诗句的愿望;这种愿望在贫瘠的年代里犹如“当春乃发生”的芳草在我的心里潜滋暗长了,然而直到退休的花甲之年,才有了时间去圆梦。
圆梦之初,兴趣高涨,见到什么就写什么,多是所谓的绝句。对照格律诗谱检测评判,结果是自惭得耳朵发痒脸发烧。放弃吗?我的性格里没有这个词!
为了提升创作格律诗的能力,在流火的七月,厚着脸皮走进蓝星公益诗苑学习格律诗写作,从零开始,每周一晚八点雷打不动地打开电脑,聚精会神地阅读讲师发的课件,课下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尽可能规范地完成作业。值得我自豪和欣慰的是,按要求一次作业写一首五绝或七绝,我却努力多写,十六次课创作27首五绝和七绝,八次对联课里写了182副对联的下句,远远超出作业量。当完成作业的幸福与自豪洋溢在胸腔时,疲劳困乏已荡然无存了。与此同时,运用所学知识校正完善以前的那些不合格律的诗词作品,为日后出版个人诗集《呦呦鹿鸣》做准备。“廉颇老矣尚能饭,不负时光竞上游。”
为了提升创作格律诗的能力,我买了《格律诗词写作》,静心地读,一种格式一种格式地仿写;为了提升创作格律诗的能力,我坚持做高明久老师的读者,既学习他那种笔耕不辍的精神,更学习他那种以诗词的形式反映日常生活的写作方式;为了提升创作格律诗的能力,向李静新院长请教,求教写作格律诗难点的突破方法,按照修改建议去完善作业;为了提升创作格律诗的能力,与其他学员切磋,尝试着修改其他学员的作业,增加练笔的机会;为了提升创作格律诗的能力,从刘轩的《乡情》中,从高岩芳、范凌霞的词曲作品中,寻觅平仄用韵的秘诀和格律结构的规律,感悟填词的技巧;为了提升创作格律诗的能力,潜心阅读葛小晶同学送给我的《韵府》,阅读《鲁西诗人》《墨河韵语》《中国诗词》;为了提升创作格律诗的能力,我在阳春时节夜以继日地收稿、校对、排版,主编了十二万字的《当代诗歌精品大辞典》;为了提升创作格律诗的能力,我在春夏时节满怀对高明久老师的敬仰之情,校对编辑了十七万字的《情愫》,为党的二十大献上一份厚礼;为了提升创作格律诗的能力,我在酷暑天策划了庆祝曹植诗社成立五周年的献礼之作《洛神之约》,并做了执行主编,负责收稿、审校、排版和印刷,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让东阿诗人的才情才华永久定格在六万多字的诗集之中。在主编诗文集《中华百家优秀作品诗选》《中华当代诗歌精品大辞典》《洛神之约》的繁重工作中,从全国各地的优秀作品中汲取了营养,为自己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这一切都是我追梦圆梦的美丽的强劲的翅膀,正是我的这些逐梦之翼助力我在学习格律诗写作的园地里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诸多格律诗刊发在《中国教师》、《三角洲》、《青年文学家》《楹联博览》《妇女》《烈焰诗刊》、《当代诗词》、《文学百花苑》《作家报》等报刊,并入选《新时代前端诗人》、《百家诗词鉴赏》、《中华百家优秀作品诗选》、《中华当代诗歌精品大辞典》《当代诗人作品精选》《中国诗歌百家精英作家》等诗集;正是有了这些逐梦之翼,我才得以成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才得以在二〇二二年十一月申报了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于二〇二四年二月二十九日进入山东省作家协会个人会员公示期。
吃水不忘挖井人,给予我良好影响和帮助的您就是值得我这辈子所敬仰的人。
逐梦之翼,终生不忘!
昨天累了没能完成写作,今天五点四十开始至六点二十止在嘈杂的公交车上写了近1600字,午休时躺在床上又增添了一千多字,以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