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 冬 三 识
作者:厚朴

所居楼下有一株青朴老树,近百年了。

春夏枝繁叶茂,早晨总是在一阵阵清脆的鸟叫声中醒来。可惜到了严冬时节,老干苍苍,枝桠疏疏,旁探侧援间有无尽的落寞。转过老树是一段长长的石梯,缘阶而下,右侧是邻家的一处花园,花园不大,种的全是耐冬,十五六株,花木扶疏,密密地连成一片,很有气势的样子。大雪初霁,厚厚地压在浓绿的叶片上,枝叶间探出几朵娇红怒放着,恣意得一塌糊涂。远远看去,像极小人书里的红楼十二钗,红颜绿裳,神情各异,赏雪观景,吟诗作对。

不知道为什么不太喜欢,总觉得那花开在雪中太过张扬,甚至让人感到有些假,不合天理。那是初识耐冬。

五年前,因参与组织和筹划青岛“我为奥运种棵树”活动,结识了许多朋友,当中有位长者对耐冬极为推崇,说耐冬虽是山茶花的一种,是从南方引进的,胶东半岛再往北就看不到自然生存的茶花了。奇就奇在耐冬的花和叶上都有一层蜡质,能抵冷御寒,傲对霜雪,这也是“耐冬”一名的由来。原以为耐冬一名忒俗,仔细琢磨还是很有味道的。这位长者言及曾赴长门岩岛,一株株耐冬傲放山海之间,成为长门岩一景。为此后来我曾多次谋划上岛一观,可惜始终未能成行,至今仍是一大憾事。想来哪位仙人携种于那孤岛之上,耐冬便在这空寂的海角无人知,无人赏,自顾自地一棵棵繁衍开来,元始轮回,年复一年,呼吸天地之清气,吞吐山泽之宿灵,仰观禽鸟飞栖于秀木之际,俯察蚱蜢蹦留于芳草之间,怎么也得修炼成花神了吧,那一境界是何等的静美。由此喜欢上了耐冬。此为二识耐冬。

耐冬后来逐渐成为“我为奥运种棵树”活动的主角。因耐冬之缘,结识了辛先生。辛先生儒雅有致,极嗜耐冬,甚至将繁育推广耐冬作为自己的一项事业,组培的耐冬苗曾得到国家领导人的赞誉。我曾参观过他的花圃基地,山峦之下,绵延数里,花开红白,瓣分单复,大株有大的气魄,小苗有小的精巧,甚至做成了各种各样的别致造型,从组培到推广,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后来由于工作调动,我不再参与“我为奥运种棵树”系列活动的组织工作,见面就少了。听说他的耐冬攻克了技术上的几个难关,很不简单。原本我是反对在花木上做手脚“以欹为美”的,自然生长为最好。不过,能使耐冬这一青岛的市花,从养在深闺到走入千家万户,走进寻常百姓家,用士兵许三多的话说,又何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儿呢?这算是三识耐冬吧。

作者简介:
厚朴,诗人、作家,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树下无言》等,中国十佳散文诗人,曾任海军北海舰队某船部门长、指导员,北海舰队政治部干事。曾为中国绿色时报驻青岛记者站记者。多年来致力于生态美文创作,笔耕不辍。
《树下无言》是厚朴先生十余年来生态美文的结集,一文一树,一章一情;是从个人视角讴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随笔集,格调高雅,感情充沛;是一部植物学的优美科普文集,锤词精致,描摹精细;是一部静心安逸的散文集,娓娓道来,温暖和舒;又是一部深蕴古意的诗词集,景情汇融,山水田园。可谓:一树一木皆成景,一枝一叶总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