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80期 总第641期


山 草 (散文)
作者 :王礼贵
主播 :殷利民
我想说的山草并不是指山上长的所有野草,而是专指一种可以用来搓草绳、打草鞋的山草,也叫龙须草。这种草叶呈线状,长约50至80公分不等,韧性好,不易扯断。一把捏在一起用刀都难于一次割断。这种别人看来很不起眼的小草,却是我们家难得的宝贝,因为依靠它我们家度过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段艰难岁月。
在我十岁左右的时候,父母亲已经五十多岁了。我有两个哥哥一个妹妹,全家六口人,仅靠父母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到年底分红,除去基本口粮款是根本分不到钱的,有时还要倒欠生产队的粮食款。大哥读到高小,虽然成绩优异,也不得不放弃学业协助父母劳动,然而他不到十八岁就因去河里野泳溺水早亡了。二哥上了几天的小学,因读不进书就厌学而没再上学了,跟着大人去放牛,生产队给半个劳动力的工分。我和小妹继续上学。一家人的吃穿用度,油盐酱醋茶,我们的学杂费,书本笔墨等费用毫无来源,日子过得异常艰辛。
好在母亲自幼学会打草帘子和草鞋的手艺。草帘子就是用稻草和山草绳编扎而成的床垫。当时我们农村人的床铺就是用两条长凳搭上四块木板,铺上草帘,再垫上一床席子,有条件的人家就再加一床棉毯,放上被子就是睡觉的床铺了,因此每家每户都少不了草帘子。打草帘子和草鞋,就需要大量的稻草和山草。

山草一般长在非常陡峭而且向阳的山坡上,因为这样的地方一般放牧的牛马很难到达,春季生长的嫩草不会遭到啃食和践踏,得以茂盛地生长。我们村的摇钱河西侧陡坡的最高处叫打鹰垴,就是山草最好的生长环境。因为山势险峻,一般扯山草的人,也很不敢去那里冒险而为。
每年秋收秋种结束,逐渐进入农闲时节,人们的主要任务就转入进山去摞落叶积肥料、砍柴、扯山草,或者在家备办婚事等事宜,为过冬和过年作准备了。有时学校和单位也批量采购草帘子,因而草鞋、草帘子的需求量也就大量增长,售价也比平时稍高一些。这时长在山上的山草也恰好经历了春发夏长秋熟的过程,颜色由绿转青,由青转黄,变得又细又长,韧性十足。
每到这个时节,我母亲就要带我作伴上山去扯山草。我们头天晚上就作好了相应的准备,诸如镰刀、绳索、登山穿的草鞋和当干粮充饥的饭团等。第二天早上七点左右就出发,直奔高山顶峰打鹰垴而去。我母子俩顺着陡峭曲折的山路向上攀登,一路上为了消除寂寞,缓解疲劳,母亲就给我讲一些她所经历过和所见所闻的趣事,还有民间流传的一些奇闻轶事,其内容主要包含颂扬忠孝节义,伦理道德,勤俭节约,行善积德,以及揭露那些恃强凌弱、心肠歹毒之人的可悲下场等故事和为人处事的道理。还有些是同村某人立志成才,历经九磨十难最终有所作为的真实事例。记得有一次爬到半山腰稍事休息时,母亲指着弯弯曲曲的山路问我:“这路长不长?”我说: “长,长得看不到哪里是终点呢!”母亲说: “古话说儿想娘扁担长,娘想儿路来长就是这样的了。”我当时还不太懂其中的意思,直到我为人之父以后才深刻地理解了其中的含义。我们边走边讲,走走歇歇,用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才终于爬到了打鹰垴山顶。

到了目的地一看,在近60度角的陡坡上长满了一蓬蓬、一丛丛连成一片,颜色金黄的山草。长长的山草披下来,极像美女飘逸的秀发,着实喜人。看到那么多的山草,母亲似乎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看到了我兄妹俩的学费和新衣裳。看她那股高兴劲儿,就知道她心里好像在盘算着什么,因为从她显得沧桑的汗水盈盈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她激动地说: “这样多,这么好的山草够我母子俩扯上好几天了,全都扯回去今年就足够用了,不必再到别的山上去瞎跑了!”
看到那么好的山草,我也很是激动,没等母亲动手我就急忙去扯,母亲赶紧拦住我说: “你不会扯,会把手划出血来的,我来教你。这儿坡陡,首先要站稳脚步,不然失足滚下山坡就不死也得重伤!”那叫我咋办?我听了很有些害怕,就细心地看着母亲怎么扯。只见她用右手指把较长的十来根山草挽拢来扭成一股后用力一扯,只听“喳”的一声就拔了起来,十多根山草不带根不带泥且整整齐齐地拿在了她的手掌上。母亲边示范边说: “这样扯才不会划伤手,还不能心厚,每次不要抓多,抓多了扯不动,而且要用巧力不能使蛮劲,不然连根拔起人往后一仰就会摔下陡坡去。还要注意扯长留短,留住草蔸,明年才会再发。”我按母亲所教的方式和注意事项试着扯,果然既安全快当又省力。 母亲扯山草的
动作既连贯快捷,又娴熟老练。只见她双手上下飞舞,左右旋转,就像在舞蹈一样,拔起山草的“喳、喳”声很有节奏,不一会就扯到有碗口粗的一大把了。她熟练地用少许山草将其绑住随手在空中一舞就捆成了一把,然后晾晒在地上,又继续去扯。大约两三个小时,我们扯够了能背得动的数量,就坐在山坡上休息一会儿,吃一个带去的冷饭团,然后收拢山草用麻绳系成背,母亲一大背,足有八九十斤重。我一小背,大约三四十来斤。我们背着山草慢慢地下坡往家赶,到家已经是傍晚五六点钟了。就这样我们连续去了七八天,才把那片山草基本扯完,数量也足够母亲全年使用了才作罢。扯回家的山草放在院内晒干,以每十把捆成一大捆,放置在圈楼上备用。
有了山草和稻草,母亲就作手打草帘子和草鞋了。每天天黑以后烤火的时候,母亲就叫我捞来事先用水泡好的山草,全家人围着火盆烤火,母亲就开始搓草绳。只见她先搓好一小截,然后把绳头夹在膝盖下的脚弯中,上面不断添草,双手反复搓动,山草就变成了筷头粗细的草绳。她双手边搓边将搓好的草绳往外拉,继而不断堆在身边,我就将母亲搓好的草绳绕成一个个有小孩一抱大小的球状,待用时需要多长剪多长,用起来就十分方便了。母亲搓草绳“唰、唰、唰”的声音听起来就像音乐,悦耳动听。到每晚搓绳结束时,看到母亲的两只手掌心漆黑一片,像抹了锅底的烟灰一样。
早晨母亲起床就边烧火做饭边打草帘子。打草帘的架子就放在灶房门口,母亲要跑出跑进地两边忙,等饭做好时基本能打好半条之多。她白天去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晚饭后又打一下基本就能打好一整条了。天黑以后,她又继续搓草绳,另外还要抽空打几双大小不一的草鞋,这样十天就基本积攒了十多条草帘子和二三十双草鞋。那时十天赶一次金官街,刚好我也在街上的永胜三中读书,每逢街子天,天还不亮母亲就叫醒我,热点冷饭给我先吃了后就叫我背上两条草帘子到街上去占摊位。我到街上,人还不太多,空位也不少。我找好有利摊位,摆上草帘子占住空位等候母亲的到来。冬天气温很低,寒风刺骨,衣裳又单薄,直冷得我瑟瑟发抖。母亲在家做好早饭,待一家人吃完,洗完碗筷,喂好鸡猪后挑起剩余的草帘子和草鞋赶到街上来,这时刚好太阳升起来了,气温也逐渐暖和了,街上的人也多了起来。母亲就摆开草帘子和草鞋开始售卖,这时我才跑步去上学。当时草鞋5分钱一双,草帘子5角钱一床,全都卖完的话就可获得五六元的收入。等我放学回家总能吃到些母亲买回去的时鲜水果和蔬菜,有时还有鱼或肉,这样就大大地改善了家庭生活,全家吃得津津有味,只有那时那刻,我才真正体验到了什么是人间美味!吃了鱼或肉解了馋感到很满足,觉得生活虽苦但有滋有味,幸福感油然而生。乐呵几天,然后又盼着下一个街子天的到来!
附近各村都知道我母亲的草帘子打得好,为人和善,有的办喜事需要的草帘较多,还有的是生活十分困难连几角钱都很艰难的人家,为了节约钱,他们事先准备好稻草请母亲到他们家里去打,母亲也非常乐意地带上草绳和用具前往帮忙。打完后除供两顿便饭外,有的每条付两三角钱,有的没钱就送几挑稻草作为酬谢。母亲也不介意,很乐意接受,还似乎觉得她既做了件大好事,又显得自我有价值似的很开心,回来对家人讲得津津乐道。那时在我心里母亲真是个大能人,无所不会,无所不能,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她干不了的活。而且总是信心满满,有永远使不完的劲似的,从不叫苦言累。

哦,母亲就像山草,历尽风吹日晒雨淋的洗礼,拥有了坚韧不折的精神品质。只要看到母亲在家,我心里就感到踏实,温馨。
经过母亲长年不断的辛勤劳作,加之父亲搞些竹编帮补,竟然还基本解决了全家人的日常生活开支,确保了我兄妹俩的读书费用,到过年时,全家人每人还能添置点衣服和鞋帽啥的。就这样靠父母的勤劳和那些坚韧的山草,我们家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几年。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化日益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交通通讯异常发达,物质生活近乎达到了奢华的程度。草帘子、草鞋早已退出人们生产生活的视野,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现代的青少年根本不知山草、草帘子、草鞋为何物了,更不会理解当时农村的生产生活状况。现在,我们已衣食无忧,不再为生活用度犯愁了,可谓幸福美满了。但是山草早已在我少年心灵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始终是我终生挥之不去的情结。
~~~~~~~~~~
编辑 曹立萍
作者

主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