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阳贞冰
朗诵:杨建松 于江群

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
——康德

1
是什么让我一次次仰望星空,一次次都会为自己身为人类的一分子而深感自豪?
是什么让我一次次极目远眺,一次次都会为自己生活在一个能看到几千亿个河外星系的宇宙中而深感幸运?
是不是因为在微观上,今天的人类已经可以探测到100亿亿分之一米大小的尺度?
是不是因为在宏观上,今天的我们已经拍到了距离地球132亿光年的天体图像?

从大地的形状到宇宙的尺度
我们一点一点揭开了宇宙的奥秘
从托勒密到哈勃
我们一点一点对身处的这个宇宙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系中一颗适宜生命的行星

太阳系不过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恒星系
银河系也不过是本星系群中的一个涡旋星系
而本星系群又不过是宇宙中无数个星系群中的一员而已

2
进化论告诉我们,人是从动物中进化而来的
那么是什么样的标志性事件让人与动物区分开了呢?
是不是因为直立行走?
是不是因为使用工具?
是不是因为对火的利用?
各种观点很多,似乎都有道理
但我认为,这个标志性事件应该始于三个字:为什么?
当第一批直立行走的智人在头脑中问出“为什么”的时候
这些智人就不再是动物,而成为万物之灵的人类
他们开始不停追问:
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
为什么会有风云雷电?
为什么会有月食和太阳的东升西落?
正是从那一刻起,人类文明的曙光划破了黑暗
正是从那一刻起,浩瀚的宇宙孕育了地球文明
3
当以毕达哥拉斯为代表的一批先哲开始思考用数学来解释天文学问题的时候
人类从此便脱离了纯粹的理性思辨
他们在为自然现象定性的基础上,开始寻求定量分析
这是之后一切科学活动的基础
这是人类科学精神的第一道闪光
当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实证派出现之后
人类从此便掌握了鉴别一个理论好坏的方法
他们意识到仅仅用思辨的方式来证明一个理论是远远不够的
而比思辨更重要的是实证
这是人类从蒙昧迈向理性至关重要的一步
这是科学精神中份量最重的一块基石

从此以后,哥白尼的日心说得以最终战胜托勒密的地心说

从此以后,开普勒的理论得以最终战胜哥白尼的理论
从此以后,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这些人类历史上的一颗颗巨星诞生

他们接过前人的火把,向着宇宙更深层的未知继续探索
从此以后,科学从古典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了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智力成就 。
4
公元1672年,法国天文学家卡西尼宣布:
通过测量火星的视差,他已计算出了日地距离
结果就是1.6亿千米(今测值为1.496亿千米)
这可是天文学第一问题
这可是人类认识宇宙大小的最关键的一把钥匙
世界为之轰动
天文学界为之震动
随后,年轻的天文学家哈雷也提出了一个绝妙的新思路:

利用金星凌日的罕见天象,就可以测定日地距离
可惜的是,下两次金星凌日的时间分别是1761年和1769年
哈雷怎么努力地活也活不到那个时候了
但人类怎会忘记这个重要的时刻?
但天文学界怎会忘记这个美妙的时刻?

1761年来临的时候
一场国际大比拼便拉开了序幕
为了在这场“天文界的奥运会”上拔得头筹
法国派出了32名选手
英国派出了18名选手
俄罗斯、意大利、德国、瑞典等国也纷纷派出选手参赛
这些英勇的天文学家们
开始奔赴俄罗斯的西伯利亚
开始奔赴中国的青藏高原
开始奔赴美国的威斯康星州丛林
开始奔赴地球的100多个角落

其中,法国人勒让蒂决心大得惊人
他提前购买了最精良的器材
他提前了整整一年就从法国出发了
他计划去印度的荒原上观测这次金星凌日
结果,英法两国正在开战
他被一次次地堵在了路上
1761年6月6日发生凌日的那天
他居然还在波涛汹涌的海上
而天文观测则需要极端平稳
可怜的勒让蒂欲哭无泪!
欲哭无泪的勒让蒂知道
八年后金星凌日会再次上演
为了确保这次观测万无一失
他干脆就住在印度了

他用了整整八年的时间建起了一个一流的观测站
他不停地调试设备
他不断地保养设备
直到1769年的6月4日来临
可是,正当金星刚刚开始从太阳的表面通过时
一朵不大不小的乌云不知从何处飘来
刚好挡住了太阳
这一档便是3小时14分7秒
差不多恰好是此次金星凌日的持续时间
倒霉的勒让蒂简直急疯了
八年的努力八年的等待呀!
八年的排练八年的向往呀!
悲愤交加的勒让蒂只好打道回府
可是,厄运并没有因此结束
刚到港口,他就患上了疟疾
这一病就是整整一年卧床不起
一年之后,他终于登上了一艘回国的轮船
可是,海上又遇飓风,差点失事
九死一生的他总算回到了阔别十一年的法国老家
但迎接他的不是亲人的热烈拥抱
而是一个接一个的晴天霹雳:
他的亲人早就宣布他已死亡
他的妻子早就改嫁
他的财产早就被亲属们抢夺一空

5
公元1990年,旅行者1号探测器即将飞出太阳系之际
在距离地球60亿千米的地方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命令它回头再看一眼
这一眼,它拍下了60张照片

其中一张,太阳系中遥远的一个小小光点正是地球
(太阳系中遥远的一个小小光点正是地球)

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卡尔萨根看到这张照片后感叹不已地说:
在这个小点上,每个你爱的人、每个你认识的人、每个你曾经听过的人,以及每个曾经存在的人,都在那里过完一生。这里集合了一切的欢喜与苦难,数千个自信的宗教、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学说, 每个猎人和搜寻者、每个英雄和懦夫、每个文明的创造者与毁灭者、每个国王与农夫、每对相恋中的年轻爱侣、每个充满希望的孩子、每对父母、发明家和探险家、每个教授道德的老师、每个贪污政客、每个 超级巨星、每个至高无上的领袖、每个人类历史上的圣人与罪人,都住在这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他们住在这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

6
透过一台比一台巨大的光学望远镜仰望星空

人类看到了一轮火红的太阳带动着八大行星在天体旋转和运动
通过一台比一台巨大的射电望远镜观测星空

人类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际有机分子、类星体和脉冲星
而当庞然大物的太空望远镜“哈勃”被航天飞机送上天空的那一刻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便再次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历史永远记住了这一天:
公元1995年12月18日
哈勃太空望远镜把镜头聚焦到了位于大熊座的“黑区”上
(天空中一块看似什么也没有的黑黑的区域)

连续不断的11天中
哈勃绕地球飞转了150圈,在4个不同的波段上整整曝光了342次
这342张图像最终合成了一张人类天文学史上到目前为止最为重要的天文照片:哈勃深空场

它告诉人类,片中每一个光点都不是一颗星星
而是一个星系,一个像银 河系这样包含了上千亿颗恒星的星系!
它告诉我们,在这么一个全天2400万分之一的区域中,哈勃就拍摄到了超过3000个星系
而根据这张“哈勃深空场”拍摄到的星系数量就可以推测出——

宇宙中可观测到的星系总数将超过1,000亿个
如果按平均每个星系包含1,000亿到2,000亿颗恒星计算
那么宇宙中恒星的总数量就相当于地球上所有沙子的数量!

7
是什么让我一次次仰望星空,一次次都会为自己身为人类的一分子而深感自豪?
是什么让我一次次极目远眺,一次次都会为自己生活在一个能看到几千亿个河外星系的宇宙中而深感幸运?
是不是因为我已知道光在一年中就走过了九万四千六百零七亿千米的距离?

是不是因为光速是一切物质运动的速度上限?
是不是因为根据宇宙膨胀的速度,人类已计算出了整个可观宇宙的直径大小就是930亿光年?
是不是因为任何孤立系统中的熵只能增大不能减小?
而所谓熵就是衡量一个系统混乱程度的度量值?
而宇宙就是一个最大的孤立系统?
是不是因为太阳再过大约50亿年就该全部燃烧完了?

是不是因为一个地球有49个月球大一个太阳 有130万个地球大一个盾牌座UY星体有210亿个太阳大?
是不是因为一个盾牌座UY也不过是离地球6000光年,而银河系的直径却有10万光年?

是不是因为把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甚至是硕大的银河系放到茫茫宇宙中也不过只是一粒尘埃?
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我们笃定信奉的科学是不是都该重新思考一下重新定位一下呢?
你还会坚持以眼见为实吗?
你还会为物质的聚散而空生悲喜吗?
你还会执着于微不足道的自我吗?

是不是因为我还想进一步知道:
我们的太阳系中除了地球之外还有孕育生命的地方吗?

太阳的磁暴是怎么产生的?
月球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木卫二的海洋中有没有生命?
彗星到底来自哪里?

我们的银河系中到底有多少宜居行星?
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银河系自转并形成了一个旋涡状?
银河系的中心是不是真的有一颗超大质量的黑洞?

黑洞的视界之内到底是怎样的?
地球之外还有没有智慧文明的存在?
我们的宇宙中为什么有的星系光度学质量与动力学质量大多数不相等但有些又相等呢?
为什么宇宙就应该在时间的一个端点,即我们称之为过去的那个端点表现为高度有序的状态呢?

为什么它并不是在全部时间都处于完全无序的状态呢?
为什么无序程度增大的时间方向与宇宙膨胀的方向是相同的呢?
为什么宇宙最初的膨胀速率会如此接近临界值,从而恰好保证不会再度坍缩呢?
什么是暗物质?

暗能量是怎么产生的?
星系与星系之间的空间真的是完全空旷的吗?
宇宙大爆炸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宇宙为什么会克服种种麻烦以求存在呢?
宇宙到底会怎么样终结?

8
爱因斯坦的硕大头脑告诉我
科学大厦的基石有两块:

一块是古希腊人从欧几里得的几何学中创立的形式逻辑系统,也就是公理演绎法
它从几个不证自明的坚实公理往前逐步推演,得出了一系列的推论
一块是文艺复兴时期发现的,通过系统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

他让我知道了,现代物理学就是在这两块基石上发展起来的
他让我明白了,绝大多数伟大的科学成就都是在这两块基石上发展起来的

9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
人在满足了生理、安全、社交和尊重的需求之后,会产生自我实现的需求
我心目中的自我实现是不是就是为了创造出能对社会产生正面、积极影响,并在我百年之后还能流传下去的非物质财富?
目前的我是不是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飞奔呢?

2024年3月于武汉江夏

朗诵者于江群和杨建松在录制

作者欧阳贞冰和编者杨建松合影

作者:欧阳贞冰,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画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会员。出版诗集三部、摄影集一部、电视专题作品集一部(拟出版散文集《慢生活》、散文诗集《大高原》、长诗集《绝唱》、手机摄影作品集《长方形的乡愁》、书法作品集《斗方矩阵》)曾制片30分钟大型电视综艺节目220集。有诗歌作品获全国新诗大赛奖30余次。摄影作品、书法作品、报告文学作品也先后获全国、省、市各级各类奖项70余次。

朗诵: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

朗诵和音乐设计: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北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扫描二维码
欢迎点此关注

《诗人欧阳贞冰简介》
暨有声作品目录索引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