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论:共和国的“青春期”现象
我猜想,大家对当今社会特别是年轻人的总体品评,多聚焦于两个字吧?那就是——“浮躁”。
想说,任何事物,不管其寿命长短,都有从生到长、从弱到强、从盛到衰的生命轨迹。其中,也都有跳不过去的“青春期”。
普通人的青春期,一般出现在10岁—20岁里。青春期的主要特征是,体型的快速发育与其心智滞后的不对称性。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就赶上了西方国家三百多年的物质文明进程;新中国成立不到75周岁,就一改解放前持续百年积贫积弱的国际印象。国家经济体量,已膨胀成世界唯二的大块头。具体到我们个人,跟四十年前的自己相比,可以说都是“暴发户”(别妄说房贷车贷,这是有房住、有车开的提前消费)。但是,我们长得看似高高胖胖,挺拔威猛,可体质还不够坚实,心智还不够成熟,做出的行为会时带孩童气。
国家发展中的“青春期”现象,同样表现为国家经济体量的迅猛增大,与国民躁动情绪的不对称性。国家情绪是每个国民情绪的大集合,每个人都是国家情绪的塑造者,推波者。与俗语“雪崩中每一片雪花都不是无辜的”,一个道理。
窃以为,青春期里的阶段性现象,还需要用青春的眼光去看待,用平常心去分析,去理解,去应对。自家亲人在青春期里的失当行为,大家都能理解并宽宥,然后加以劝慰和疏导。当祖国出现“青春期”现象时,是不是也能一视同仁呢?
中国,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终生离不开的家园,是我们的根脉所在;国家精神气象,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文环境,是我们的精神给养。我们每个人都是她的制造者和受用者,她与我们生命攸关。
多么希望大家,都能像对待青春期中的亲人一样,包容国家现阶段的不完美。从做好自己开始,重拾古典,加强内修,对国家多加爱护呵护,对身边的人循循善诱,静待成长,笑看花开……
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