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碑帖作品

临帖作品
作者:王卓达

点评老师:
刘建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石家庄市栾城区书法家协会主席。
评语:卓达所临米芾《研山铭》,虽能够表达米之风格,但还存在不少不足,丞待解决。
笔法上,就米的特点而言,你临写的字字的起笔还不够重,而且到笔画中间缺少变化。米字是起笔很重,至中间稍轻,再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你写的捺笔的变化不够多。下笔的着重点要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临作中勾的表达还欠米的特色。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米芾用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所以他的作品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
布局上,一定要打破局部的平稀和对称,书写时要以向左倾斜流动的态势,形成一种行距间相互穿插的格局,在动态中求得总体的平衡。通篇要给人以强烈的音乐节奏感、韵律感。字势力上求大开大合,中间四行细密的小字与首尾纵肆的结构要形成对比,要形成左右对称的布局形式,时时出入意表又处处合辙,特别是从第三行“潭”到第四行“在顶”的渐次缩小不露痕迹,由“泽”(后遗漏“厚坤”两字)到“极变化”异曲同工,而且往后越写越奇。
书法结构的变化和用笔的笔势有很大的关系,可以仔细琢磨一下每一个笔画在字当中的变化。另外,做事要精益求精,既然是网络展,一定注意提高照片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