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由秦锋老师点评李红哲临作

作者:李红哲
点评老师
秦锋,笔名秦枫,号敞轩。民革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第四届中国“书法十杰”、河北省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委员、石家庄市书协隶书委员会副秘书长、正定县文联副秘书长、正定县书协秘书长、河北省金石学会理事。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艺术作品展》、 《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全国首届普洱茶书法艺术节大展》、《全国纪念傅山四百周年书法展》、《全国首届楷书创新论坛暨名家邀请展》。
作品获奖:《第四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授予“书法十杰”称号 、 《邓石如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优秀奖提名、《第二届东北亚国际书法绘画摄影展》纪念奖、 《中国·芮城首届永乐宫国际书画艺术节》优秀奖、 《第三届“商鼎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大奖赛》优秀奖、《河北省首届隶书邀请展》(特邀作品)、《第五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百家奖、《历届“书法十杰”优秀作品展》(特邀作品)
评语:
红哲书友此临汉简书法作品,初看整体风格明确,选用近来流行的书展形式,并且具备一定的临摹水平,能够看出作者对书法作品颇为用心良苦。选用仿古代汉简的装裱形式,力求与古人对话,是此件作品的优势。近观细节尚有不足,仍需仔细揣摩汉简书法神韵,几点建议以共勉。
建议在临习作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了解汉简在书法史上的具体形成状态及主要艺术风格。汉简书法在笔法上有使转自然、笔划粗犷拙实的特点,形成富有古朴奔放的活跃生命力。反映汉简书法神韵的书法语言根本所在是笔法,也是传达书家审美的形态。
这点上,作者似乎一味追求形似,线质过于轻飘。没有入木三分的沉实古拙之感。其原因在于古代汉简多为厘米内小字,如临习为几倍以上或更大的字形时,必加入厚重的篆隶笔法,丰富其观瞻性。方可展现汉简古朴奔放的生命活力。
二、每一个书体临习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绝不是书体之间的断裂学习。应承前启后。深入研究其发展脉络,熟知其根源所在,才能从众多的古代经典中汲取营养。汉简形成也不是单一的“空中楼阁”。入古不是形式,也不是形似,是从神韵中去发现书写者的精髓。我们的临习目的所在是从古人的书写特点中找到我们的创作源泉,从而展现书法气韵之美。
这点上,作者书写状态是形似,只注重形式。大部分字由于字条拼接的原因,字形不完整,造成不能表达起、承、转、收于锋杪之间的精彩:神韵,故而使作品精彩程度大打折扣。
三、作品的统一性是作品成败的关键,不管临习作品还是创作型作品都是展现书法魅力的载体。作品无论是正文还是落款一定是相辅相成的。必须是有关联的一个整体才是作品成功的关键。这点上,作者的正文书写应借鉴落款章草的古拙感,就会使作品更加耐人寻味。落款的章草线条苍劲有王蘧常先生笔意,但正文却失苍拙之感,真是此作的遗憾之处。
几点建议只是我主观的片面之词,因未过多了解作者临创状态,建议仅供参考。临习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苦修的过程,需得耐得住寂寞。创作的兴奋和愉悦离不开临摹的苦苦坚守,只有临摹古人法帖才能体会到古人法帖中的难处和妙处,体会到其中的深奥的地方。学书、创作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艺术生活,也是我们书者的艺术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