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由霍威老师点评丁超临《伯远帖》

作者:丁超
点评老师:
霍威,别署逸斋、思逸斋,民革党员,现任职井陉县文联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首届兰亭书法班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考级中心考官、井陉县书法家协会主席。作品入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全国首届篆书展等二十余次。
评语:
王珣的《伯远帖》作为"三希堂法帖"之一,是流传于世著名的东晋书法名迹。此帖总体气息古雅醇厚、平和简静,点画自然率意,结字平中寓奇,章法疏密有致,轻重得宜,具有一种"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雍容气度。
这件尺牍具有典型的"一拓而下"魏晋之新法特点,块面凸显,起讫连贯,其中的六处捺画独具特色,形似"香蕉",转折处或弧线圆劲、或斩截方峻,各种点也尽显姿态,耐人寻味儿。然以余拙意度之,如将此五行每行最后两字或最后三字覆盖遮掩而去,总体感觉章法前后更为呼应自然,妙不可言;而原帖毎行最后两字总觉得有些塞入壅迫之感,有意者不妨一试!
丁超书友的这件《伯远帖》临作,以实临为主,用笔舒缓从容,字形相似度较高,章法由尺牍转变为横幅,安排得当,可以看到作者已具备相当的书法功底,假以时日,未来可期!建议有二:
一是在用笔上含蓄有余而劲爽不足,部分点画略显拖沓(羸、远等字),今后需加强点画行笔节奏;尤其在转折处与几处捺笔还需认真加以揣摩锤炼(游、峤等字),把真正展示作品风神之处表现到位。
二是章法上应尽量按照原帖字数行数进行临写,一旦按照己意而任之改变,则各种对应关系必然打乱,章法重新安排与原帖整体风貌也必将相去甚远。临帖是以我神入他神,我化为古的过程,也是觅取古意、汲优取长的必然途径,学书者不可不深察而细思。倘若意临则可不必太拘乎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