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敢把洋节邮票拉下马
-呼唤“中华母亲节”系列之八
陈伏生
邮票是国家名片,一般是由主权国家发行。邮票的方寸空间,常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这让邮票除了邮政价值之外还有收藏价值。
就在我呼唤“中华母亲节”的第三个年头,出现了一件不和谐的事,但他却提升了人们对“中华母亲节”的认知。
中国邮政预告,2013年5月12日发行《母亲节》邮票(即每年五月第二个星期天的洋“母亲节”)。2012年12月9日,我通过网络和200封呼吁信,倡议更名为《中华母亲节》邮票,改在嫘祖生日2013年4月5日(三月初六)发行。
呼吁信得到了集邮界泰斗郭润康老人(时年95岁)的大力支持,他来信说:“寄来的《爱国邮人的心声》非常好。”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王新中副会长发来短信:陈伏生先生,托郭老转来《爱国邮人的心声》一文收悉,完全同意您的呼吁与建议。请将此文报《中国集邮报》和《集邮报》。”通过书信传播、网络评论和各界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中国邮政在2013年邮票发行正式计划中将具有洋节意义的《母亲节》邮票易名为《感恩母亲》邮票,真是可喜可贺。

西平县政协主席王梅军发来短信:“祝贺你近段努力工作取得的好成效!同时也感谢你为我们申报中华母亲节所做的贡献。”豫南商会会长、北京西平同乡会原会长陈集伦书写“爱国思乡,精神可嘉”的题词相赠。著名人文学者、中华母亲节、父亲节促进会会长李汉秋在谈到此事时伸出大拇指说“你这个事情办得好,功德无量。”

由于移时更名的《感恩母亲》邮票于2013年5月11日发行(农历四月初二),正巧是孟母生孟子的日子。为使《感恩母亲》邮票能在嫘祖生日三月初六发行,我又写一篇《嫘祖和孟母谁最具中华母亲形象》的文章,被《原地集邮》全文刊登。2013年1月1日,《中国集邮报》发表一篇文章,又说5月11日发行的《感恩母亲》邮票时间为“中华母亲节”纪念日。随于1月15日,在《中国集邮报》上发表一篇《〈感恩母亲〉邮票原地可首选嫘祖故里》的纠正性文章。文中不但讲明李汉秋于2006年提出的“中华母亲节”是倡导阶段,而且还指出了以嫘祖为“中华母亲节”形象的诸多优势。首次在国家级大报上发表1000多字的呼吁文章,充分表达了嫘祖故里人民的呼声,也说出了一个集邮爱好者的心里话。
当获悉邮票图案为洋母亲花康乃馨时,又于4月9日在《中国集邮报》上发表《建议〈感恩母亲〉邮票改在嫘祖生日发行》,要求邮票图案改用中国的母亲花一一萱草(又名金针花、忘忧草)。

2013年4月14日至15日,“中国·西平首届中华母亲节研讨会”在西平县隆重举行,来自北京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山西省中华母亲节文化研究会、山东烟台母亲教育中心、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驻马店市嫘祖文化研究中心等50多名代表及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形成《纪要》,在国家没有设立谁为“中华母亲节”形象代表之前,应抵御洋“母亲节”,积极推动设立“中华母亲节”,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至四月初二作为“中华母亲文化宣传月”。 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共同声音

2013年5月11日(在洋母亲节前一天发行),《感恩母亲》邮票如期发行,通过奔走呼吁,由政协西平县委、中共西平县委宣传部、西平县邮政局联合举办了《感恩母亲》邮票首发式。同时举行文艺演出,“呼唤中华母亲节集邮展览”和少先队员向优秀母亲献花活动。寄出的200多枚《感恩母亲》邮票原地封是西平县有史以来第一批原地封,同时寄出《感恩母亲》邮票发行纪念封(片)1000多枚。
中国邮政预告,于2015年6月20日发行洋“父亲节”( 每年六月第三个星期天)意义的《感恩父亲》邮票。虽然没有直接说是《父亲节》邮票,时间并提前一天,但也不允许这种反复发行洋节邮票的事情发生。我就于2014年11月26日,向河南省各职能部门寄出30多封《建议改变〈感恩父亲〉邮票发行时间》的呼吁信。同时寄发的还有《中国集邮报》《集邮报》《集邮》和《集邮博览》。并建议将《感恩父亲》邮票改在黄帝生日(三月初三)发行。
《中国集邮报》最终于2015年4月10日公布,将《感恩父亲》邮票改在2015年6月13日发行,比洋节时间提前一周发行。虽然没有完全如愿,但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陈伏生,1961年6月生,汉族,祖籍河南西平,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编著《诗意中华母亲节》诗集,先后发表各类诗文1000多篇(首)。个人资料入选《西平县古今人物大辞典》,发起以嫘祖为形象代表呼唤设立“中华母亲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