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102期 总第663期


探寻沧源崖画
作者 段 锡
主播 一 萍
之前,我写过一些有关沧源崖画的短文,但说实话,资料来源都是典籍记载,我仅为摘引摘编。然而,2023年10月,我与飞虎有了一个到临沧考察调研,去佤山翁丁古寨及到沧源考察学习沧源崖画的极好机会。

第一站先到翁丁。从翁丁古寨返程,当晚住宿于沧源佤族自治县县城勐董。宾馆旁边是富有特色的葫芦小镇。
沧源县地理特征鲜明。从沧源县到临沧市,要穿越一个大峡谷,叫勐来大峡谷。 勐来大峡谷分布着很多异景奇观,有司岗里溶洞、千米国画长廊、班考民宿村、天坑和崖画谷。由于时间关系,我俩的翁丁行,除顺便瞻仰久富盛名的“沧源崖画”及穿越勐来大峡谷外,其他景观有待今后独立特行了。
沧源崖画不在回程的路上,是何、陶二位临沧市老书协的会长专程为我与飞虎绕道观瞻的。

轿车在山路上逶迤前行,高耸入云的大山不时向后移动,偶尔路过稀稀疏疏的佤族、傣族村落。当小车爬上一个陡坡,转了一个大弯,何会长说:“这里是沧源县勐来乡,前边村庄背后的大山上就是沧源崖画了。”我未免心跳激烈起来,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感就象酒精在血液里迅速澎湃,扶着凳子的手心也好象出汗了。那是多年来朝思暮想的地方。画家最善于想象、编织出理想的环境,到了沧源崖画所在地,似乎与我的想象有所不同,所处环境比我想的险峻。崖画位于佤山半山腰,如果不是后人为方便游客登临,建起了木制棧道,要爬到半山,可以说“危乎高哉,难于上青天!”另外,原想这里人迹罕至,隐密幽深,但因僻为旅游景点,崖画并未寂寞,隔三差五,还是有游人到此。

从山脚到山腰估计有1500多米。不要小看1500米,这里是山路,近于垂直的山路。一路上汗流浃背,身上的衣服越来越沉,我把穿着的保暖毛衣也脱了给飞虎帮抱着,有时还停下来喘口气,方能继续前行。
山路虽然陡险,但棧道穿行在茂密的森林中,无形中降低了险峻成份。树丛有的长得又高又直,好象天空都由它们支撑似的;有的却又虚枝丛生,东歪西斜,甚至于横搭在路中央,饶有趣味。长年凋落的树叶在地面上积得厚厚的,不时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霉味。
爬了一个多小时,何会长指着山道尽头的树丛说:“前边到沧源崖画了。”真是:梦里寻她千百遍,不期此时在眼前。我迫不及待地走到前面,最先跃入眼帘的是“沧源崖画”四个闪金大字,左右两边的石壁上,时隐时现刻画着红碣色的原始古画,细观之,有狩猎、放牧、骑马、采集、耕织、舞蹈、杂技、祭祀等生产生活图样,以及野牛、野猪、獐子、麂子、犬、蛇等动物的影子。我之前看过一些类似的原始图案,如广西花山岩画、贺兰山岩画……图案内容大体相同,但图案内容之丰富,所画人物、动物之生动具体则非前者可比。据考证,三千年前的百越人南迁和西迁,演化成今天的壮族、傣族等少数民族。而佤族的祖先是具有高棉血统的百濮人。广西和云南的岩画,应该是远古时期这些先民的杰作。
沧源崖画绘制原料系用赤铁矿粉、动物血,加上含胶质植物液体调合而成,然后在石崖上镶刻绘制成各种图案。几千年过去,尚可觅见斑斑痕迹,不能不叹服先民的绝世创造。
沧源崖画所在的位置得天独厚,虽在半山腰,高耸的石壁下却有一小块相对的平地。这里茂林修竹,鸟语花香,山鸣谷应。道路尽头还搭了一座可遮风避雨的小亭,让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相融。

我伫立在崖画前,随着吹来的阵阵山风与树叶的传响,我仿佛看到原始古人在山谷间格斗撕杀的惨烈场面,或看到他们喜庆丰收激情之下的狂歌滥舞,又宛如走近他们持茅抛石追打猎物的激情嘶吼……一切,瞬间又定格在眼前青灰色的坚韧石壁之上,成为千年挥不掉、抹不去的重要历史文物和原始艺术珍品。我醉了,我服了,情不自禁地用手扪着胸口,低头向山崖虔诚地掬了三个躬。
再丰盛的宴席也有散席时,再好的美景也有收官时。两个小时后,我们一行四人心满意足、但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佤山沧源崖画。

回临沧的路上必须经过举世瞩目的沧源县勐来大峡谷。眼看着峡谷直插云汉的高山,奔腾的澜沧江、小黑江,穿过密集的董棕树、椰子树、榕树交错的丛林。最低处海拔200多米,最高处3000多米,这跌宕起伏、雄奇峻美的山势成为勐来大峡谷的自然特征,不能不令人惊叹。我曾去过世界闻名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论奇、论险,相比也不过如此!
驱车间,我回望佤山沧源崖画,它早已在群山萦纡中抛在脑后,但高耸的山峰还有几缕白云掠过,显示着它的幽深与神密。
2024年4月4日
~~~~~~~~~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曹立萍
作者 段锡
主播 一 萍

主播 一 萍

温馨告示:
本栏目是一个公益文学园地,欢迎文学爱好者投稿,投稿文章形式不限以诗词、散文、杂文、科普故事、时事评论为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方向,拒绝低俗不雅文字。栏目作者、主播、编辑均无稿费报酬。
来稿请注明“原创投稿”字样。
评论区也是读者意见反馈区,欢迎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点评点赞您喜欢的作品和主播,我们将在合适的时机邀请作者、主播与粉丝见面交流。
欢迎商业广告入驻赞助公益文学。
投稿微信:guyu644
投稿邮箱:59494613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