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好友谢卫星先生电话告知我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古城岳阳有了非遗展览馆。非要我代他多拍几组照片,一是嗨我图片角度好,清晰,看起来养眼;二是想我去捧个场,落脚点还是捧场那层意思多些。
图为雕刻“巴陵第一刀”谢卫星先生
去了,上午九点如约而至,几千平米的展馆大厅作品琳琅满目,大放异彩,给人的感觉尤似进了迷宫,我特别欣赏这个有分量,张驰有度的展览布局。
非遗是什么?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那种东西,还有那种你经常听说过,又似乎没有见过,心中十分挂念着,心里又特别想着被见到的东西,当你目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文化精品实物的时候,心里那份激动是溢于言表的。
中华上下五千年,璀璨文明的文化星空,有多少东西,因历史的发展,时代的更替,已悄然淡出视野,但也有不少存世的东西逐渐消弥,有些东西被淡忘是情理之中的事,但被遗忘或许就是不对称的,重拾非遗更是我们的责任。
农耕时代,刀耕火种,我们只能从书本上依稀找回些许记忆,单从我这个快奔六的人而言,确实也见证了社会发展的前行步伐,是我的思想怎么也跟不上的,比如我见过的洗衣棒子,锤打稻把、扮桶收谷取代稻子脱粒,后又有半机械打谷机、电动机脱粒,再如现正的收割机下田收谷,农民从繁重的体力活中被解救出来,作为世代为农的我,从光脚下田抱禾,担禾把,到见过收割机轻松拿下稻子,心中有一种被解脱,被幸福生活所包围的感觉,心中别提有多高兴呢!
又比如一根火柴棒,那时旧社会,被外国人欺凌,人们因习惯性地将火柴盒称洋货,到了建国二三十年了,虽然自己会生产火柴盒了,可买回家中的国产货火柴盒仍就习惯性地喊着“洋火”,无不令人啼笑皆非。
如今,“洋火”,也一次次被发展前行的时代所替代,演变也是一层叠加一层,“洋火”被轮式汽油打火机所替代,接着又被液化气体打火机给拿下。前不久,我因抽烟习惯又碰上了电石打火机,这些层出不穷的新发明,给人留下了有如“一日千里”的发展快车道。
再说说,那铁皮火车,一启动就是“咣咚”、“咣咚”地响,人们自然联想到广东、广东的代名词,以至于普通话讲不好的乡里人,经常在小聚的“宴会上”惊叹:咯只鬼铁皮火车,比人还精,一挪动身子就晓得喊“广东、广东”的,神呢!
火车换了几种喊法了,其速度一个比一个快,先是铁皮厢子式的,后来又是草绿色的花厢子叫快铁,后又是悬浮列车,不久又是高铁,射箭似的快,我体验高铁是从岳阳至长沙,29分钟。那时候,我坐铁皮车去长沙慢车是三个多小时,人挤人。
记得,第一次坐高铁从长沙回岳阳,老婆接站,我一个人坐一节空荡荡的车厢子,下车也没几个人,老婆问“车上挤不?”我答“一个人坐一节车厢子”,老婆笑着说,“下得地,我还当听错了,俺家哈醒搭车比国家干部待遇还高”,我乐得哈哈大笑。
扯白不是扯远了,是非遗的重要性必须做注脚。
再回到展厅,我如入宝藏,满目似曾相识又似不相认的东西,心里有一种泛起一波一波的感动,作为有3000多年历史记载的古城岳阳,似乎向世人打开了又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她悄无声息地告诉世人,这是一座即将被开采的宝库。
展厅分八大体系,即:中医文化、湖南皮影、非遗工匠、陶艺体验、融匠美术馆、民间剪纸、智书明理、其“巴陵第一刀”谢卫星先生的书法雕刻阴(凹)刻、阳(凸)雕、阴包阳(阴阳薄浮雕,高浮雕(镂空雕)作品格外引人注目。大厅八大系展出的仅10000余件作品,令人叹为观止!
我一口气拍下了300多组照片,依然兴致不减,不舍离去……
发展永无止境。
非遗,一道重拾厚重的民族历史文化精髓。一笔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抢救非遗,就是拯救社会,传承道德文化,知书明理,启智立德。她终将悄无声息地告诉世人,人定胜天,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是不是可以说,非遗就是人间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