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北杨氏宗亲在2024甲辰龙年纪念杨震活动现场留影。自左至右依次为:杨龚、杨正新、杨广金、杨杰、杨忠敏、杨露露、杨殿成。
2024年全球杨氏清明祭祖大典于4月10日至12日在陕西潼关隆重举行。受中华文化促进会四知文化研究会邀请,淮北杨氏宗亲联合会领导架构成员杨龚、杨正新、杨露露、杨忠敏、杨广金、杨杰、杨殿成等一行7人,先后参加了2024(甲辰)年公祭杨震公系列活动。活动以“四知精神 德范泽世”为主题,举办主题讲座、文艺演出、项目推介、杨氏后裔缅怀先祖、传承优良家风等系列活动。

▲活动现场,淮北杨氏宗亲会会旗招展(右二)
杨震被誉为“关西孔子”,潼关杨震廉政博物馆是全国规模最大、展示廉政人物最多、文化内容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整个展区从多个层面展示了杨震清廉人生及为官之道,引申出深遂的廉政文化,是当今时代不可或缺的参观学习之地。杨震被公认为是杨氏家族的发脉始祖。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后人因此称杨震为“四知先生”。







▲活动现场
山水圣地 ,魅力华阴,千峰万壑,簇拥华山的壮丽景色,让人心驰神往。数千年来,华阴这里走出了许多名动时代的人物,其中以“杨”姓人氏最为代表,自古有“天下杨姓出华阴,弘农杨氏满天下”之美誉。

▲2024甲辰龙年杨氏宗亲联谊大会合影

▲陕西杨氏宗亲甲辰年祭祀隋文帝(杨坚)活动
4月13日,受隋文帝泰陵建设委员会的邀请,淮北杨氏宗亲联合会秘书长杨杰等一行参加了“陕西杨氏宗亲甲辰年祭祀隋文帝(杨坚)”活动,贵州遵义古播州、山东杨氏元祉等地宗亲同行参加活动。


泰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五泉镇王上村东北,俗称杨家陵,是陕西省唯一的隋朝帝王陵,建于隋仁寿二年(602年),为隋文帝杨坚及文献皇后独孤氏合葬陵。1996年12月19日,泰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祭祀期间,淮北杨氏代表——淮北杨氏宗亲联合会
秘书长杨杰讲话

▲播州杨氏族委会族长、贵州省遵义市古播州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杨通海向淮北杨氏宗亲赠送书法作品

▲山西大槐树下留影
4月14日,受有关组织邀请,在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姓氏文化委员会 、杨家将文化工作委员会会、中华杨氏联合总会会长杨立龙带领下,常务副会长、浙江会长杨立平、秘书长杨则强,常务副会长、山西会长杨勇、秘书长杨明亮,淮北杨氏宗亲会秘书长杨杰等一行,观摩了全球乔氏祭祖活动,祭拜杨氏先祖灵位及其他寻根问祖圣地。

▲淮北杨氏宗亲在山西大槐树下留影
洪洞的大槐树为寻根问祖之地,明成祖朱隶在历史上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大力发展生产,极力恢复经济。永乐初年,在山西洪洞县建立一个移民机关,专门办理移民事宜。相传此处有一棵老槐树,故老百姓中有“要问祖先来何处,洪洞县里老槐树,祖先故居在哪里?大槐树上老鸹窝”的说法。总之,洪洞大槐树见证了明朝初期一场规模空前的人口迁徙,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这场迁徙不仅改变了中国的人口分布和地理格局,也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大槐树,中国根



▲活动期间与山西等地宗亲交流留影

▲淮北杨氏宗亲联合会秘书长杨杰
在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留影

▲淮北杨氏宗亲杨殿成在大明洪洞移民签发处留影

▲与总会、浙江宗亲会、山西宗亲会等领导联谊餐叙
责编/荆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