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山之灵性
文/周其河 朗诵/丽莉
凡是到过东方山的游人,该有一种共同的感悟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故地重游,我的思绪比第一次更深了一层。东方山虽比不上泰山、华山那样雄伟有名气,但她的仙气足也,这是她的独特之处。她风韵犹存,仙气渗透,仙景甚多,灵气逼人。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
她的名字渗透仙气。据史料记载,东方山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东方朔而得其名的。东方朔当官失意悠闲时曾来此地修道炼丹,凭他的威望而得“东方山”之名。而东方朔在西汉时期是个有名望的大官。他是西汉时期的太中大夫,曾深得汉武帝的器重,又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著述甚丰,有《答客难》与《非有先生论》等名著。东方朔还有相声神师之称。
东方朔死后,深透天文地理的太王公对汉武帝说:诸星都在,只有岁星失去了十八年,现在又出现了。汉武帝仰天长叹,东方朔在我身边十八年,我竟不知他是岁星啊,汉武帝神气凄然,后悔莫及。
既非东方朔,谁愿做神仙。就是这样的东方朔,让一千多年后的李白为之痴迷: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山是谪仙。因而东方山的名字出自东方朔,真可谓仙气十足也。神仙下凡来此地,必定造福黎民百姓。黄石之地,千百年来旱涝保收,百姓平安度日,也许是托神仙之福吧。
古八仙景,仙气渗透。游览仙八景,她风姿各异,耐人寻味。各有佳话,动人神传。有的遗址保存完好;有的稍有变异,但神态犹在;有的则置废址芜,后修复还原本貌。
“月涌禅关”,月涌亭内直立一块巨石,刻有“月涌禅关”字样。据考证,是北宋当朝为主持僧解明法师立的功德碑。她石形独特,历史悠久,千古传说,因而百姓相信巨石载有灵气,腰痛倚靠巨石磨磨,顿觉疼痛即刻消除。
“道洞云停”,这个直径数米的洞穴,深不可测。相传东方朔隐居这里,采药炼丹,潜心修道,后来道满功成,成了大罗金仙。当地流传的“一贤二仙三阁老”,东方朔应是二仙之一。据当地人讲,每到盛夏季节,这一带只要早晨云雾笼罩,那么中午或傍晚无疑必下阵雨。人们把它叫做“招云”,说是神仙菩萨显现的灵。
“灵泉卓锡”,相传当年智印和尚开启法场,僧众日益增多,为供大伙用水,智印用锡杖插入地下,再把锡杖抽出后,水汩汩流出,成了这口小井,后来人们把它当作圣泉,常去井边照看井下水影,能延年益寿,有精神寄托之用。
“仙履日喧”,这块巨石酷似粉底鞋,横卧在罗倩脑的西南方的崖顶上,人们管叫它“仙履日喧”。据传,东方朔当年炼丹采药时,鞋被露水沾湿,脱下放至崖边晾晒。忽一日,他功成名就,白天飞腾。半空中见石崖上的鞋,随即手指一点,这鞋瞬间变成了一块逾千斤的巨石。当地人相信这只鞋有仙气,偷偷敲去小块引药治病,或用于家中镇邪。
“青松倒插”,相传在明嘉年间,大冶知县赵鼐,从他的故乡云南带来一种“倒长树”。说也真怪,能从粗大的树枝上长出一条条根来,俗称“气根”。一经入土,即速拔茎,气根又变成了树干。日久天长,人们广为传说,说是这种青松倒插能生长出来的,肯定是神树。
“白莲频开”,弘化禅寺的白莲池,生长着的白莲。传说这种莲含葩以后,开放时有其特殊时间,即要等到夜深人静时,在和尚诵经声和木雨敲击声中,它才频频开发,有显灵之说。因而叫它为“白莲频开”。
“铁牛懒卧”,东昌阁北广场不远处的一亭内,卧有一“铁牛”。传说智印修建宝峰大功告成,唐宪宗为表彰其功劳,特派使者骑牛祝贺。所以这位使者就以牛代马前来。这铁牛也有灵性,见东方山乃钟灵毓秀之地,甚有云蒸霞蔚之气,聆听法聆之便,受餐霞饮露之福,为之动心,故而常卧不起,化身为铁,甚有灵性。
“石船高撑”,东方山大庙后面,过陆氏祠堂右转向东北,沿山脊的北坡山径前行,可见右侧山崖上有一巨石,巨石约莫万斤有余,形状如船,搁在高约四米的石壁上。据传说,西汉张骞曾组编船队沿长江而下出海,到了黄石矶过江时搁浅,铸就于深,果然得到神的援助,石船飞航入江,为张骞出了大力。张骞凯旋,船又航回了东方山。

东昌阁灵性悠悠。晴天若看东昌阁,从低向高仰望,它耸立在山峰与白云之间,犹如美丽的圣殿。阴天看,它像是笼罩在弥漫的层层云雾之中,犹如庞然大物,忽忽悠悠。
登上了东昌阁,倚栏可远眺长江,俯瞰黄石全景,顿觉视野开阔,心旷神怡!
进入东昌阁内,让你迷入其中不能自拔。一层有大唐盛世沉浸式的演绎之感觉。内有唐家别院、武馆镖局等三十多种特色剧情场景。投壶、射箭、围棋等娱乐活动,有超百名的演员穿梭其中,唐王巡游、西域飞天,精彩表演,让人迷恋。进入二至三层,像是见到了仙侠世界,让你有梦幻般的感觉。进至四至八层,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展现于此,让游人共享艺术的芳香,从各方面领略楚文化的无穷魅力。
站在八层的观光台上,感觉天地融合于此,不禁感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人有灵性,自然界也有灵性,东方山的灵性无处不在。当我们身处东方山惬意之中时,你会感觉到心灵也得到了净化,思绪也变得纯净了,整个身心完全沉浸在当下的美好之中,莫非是东方山的灵性在感染着你吧。
作者简介:

周其河,江苏阜宁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副高职称。曾担任中心校校长兼支部书记,在任期间,该校是盐城市中心校中唯一的市级模范学校。诸多作品散见于微刊纸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