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凌马拉松在一场春雨的洗礼下开幕了,这是杨凌马拉松的第十个春秋,年过花甲的我却是首次参加,说心里话实在是勉为其难,年龄大,腰椎间盘突出这些都是短板和硬伤,那种不自信、胆怯、怕丢人的思想总是在脑际萦绕,但却从来没有想过打退堂鼓,甚至还有点跃跃欲试的冲动。
报名杨马绝非出于个人自愿,与其说受高主席鼓励,还不如说是被煽动,最诱人的理由就是体验和挑战,以我的个性,这两点就足够了,我是个再老都好奇的人,对没经历过的事情都有新鲜感,就想试一试,挑战是证明我还行,这么个年龄,这么个身板如果能跑下来就是最好的证明,于是从开始的自嘲“年轻不曾扛起枪,老来硬要上战场”,到后来的“老枪虽老还能用,勿管打中听枪响”,直到先一天晚上,有人在微信群提醒发放的背包里有个奖牌,我就打趣地回复一句“未曾迈腿已获奖,走完心情上云天”,可见能走完全程也是对自己的客观估计,但进了检录区后却突然血脉暴涨,豪气陡增,在开跑的那一瞬间,突然决定要跑下来,不走一步。
终于开跑了,我的心跳也随着人流的涌动开始加速,参赛的人员太多,几乎到了摩肩接踵的程度,虽说是跑但没有跑起来的空间,只好跟着大部队缓行,只有跑的动作,没有跑的速度,一路欢笑,随跑随拍,没有一点比赛压力,倒像是在人流里飘动,身体似乎比往日轻松了许多,一直保持着跑步的姿势,即使拍照也要原地跑步,真正践行着不走一步的壮志。
杨凌示范区作协专门组织了跑团,这也是我参赛的一个原因,抱着为杨马添彩,为团队争光的荣耀,我们每个人都表示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跑到预定终点,绝不落下一人。跑了一段路程,一起出发的跑散了一半,人流汹涌,不知道他们是被推到前面的浪涛中,还是被淹没在后面的洪流里。高主席和几个年轻人只怕我掉队,前呼后拥地“护送”我前行,但跑了一段后发现我还行,就任我“奔”跑了。我个人也自我感觉良好,气不喘,腿不疼,红光满面跑不停,还跟着年轻人一起呼喊,忘却了年龄,忘却了自我,忘却了一切,完全沉醉在人群的快乐之中。
跑过3000米计时点时有人高喊距离终点只有15分钟了,大家顿时感觉时间有点紧,于是加快步伐,开始了你追我赶的冲刺路程,说是冲刺,实际上还是追逐,不缺嬉笑,不忘拍照。当终点的“凯旋门”出现在不远处,胜利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开始了真正的冲刺,冲过终点,看看时间,竟然还有5分钟,提前完赛,这是最高的荣誉,也是自我的肯定。
跑过终点后,大家重新相聚,相互问好,相互赞许,互谈体会,热情不减,决定一起合影留念。终点广场上已经为完赛者设立了完赛留影墙,上有“我已完成5公里”,看来跑完5公里就是参加健康欢乐跑的最高目标。从这一点看,我做到了,完成了,而且是全程跑下来了,没有走一步。那一刻,我动容了,我感动了,为自己的勇气和坚持,也为大家的齐心协力,更为杨凌马拉松的成功举办。
在大家一起拍照的过程中,我又一次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和友爱,我似乎被青春感染了,顿感自己年轻了许多,充满了力量和激情,完全不像一个已入花甲的“老人”,在最后的合影里还特意展示了一个代表力量的动作。虽然是摆拍,但说真的,我的确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力量,从未有过的自信与自豪,那一刻,“我还行”的血脉直冲脑门,让我忘却了自己,忘却了曾经的坎坷与失败,作为作家的我路才刚刚开始。
回到家里,热情依旧,回想参赛前的犹豫和胆怯,回味比赛过程中的坚持与快乐,享受赛后的团聚、合影、畅聊与抒怀,那种最初的冲动与意外的实现,那种过去的怯懦与今日的勇敢,那种曾经的孤单与团队的温暖交织在一起,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情感,犹如手中捧月,头顶闪光,把我的快乐和幸福推向了高峰。真的,不枉此跑,不虚此生。
对我来说,参加马拉松那就是个神话,完成马拉松那就是个传奇,然而我的无畏精神和浪漫的情怀写出了神话,绘出了传奇,这也许会成为我人生的又一个开端。没有经历就没有体验,没有奋斗就不会有收获,人生之路漫漫兮,走到终点是赢家,我要发扬马拉松的精神,在人生的后半程坚持再坚持,让自己的创作之路更加辉煌,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吃过午饭,我就呼呼睡了,实话实说,不疲劳是假的,但快乐和幸福却是真真的。明年我还来,杨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