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山的传说
在慈云寺的后边,有一座小山,山顶有一块巨大的灰白色岩石,非常突出,从远处看,像一只灰白色的兔子卧在山顶,静静地看着下边的寺院。当地人就叫它兔山。
关于这个兔山,就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
东汉明帝永平七年,有两位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建成洛阳白马寺以后,就在这年夏天云游到巩县这个地方,当他们看到巩县以南崇山峻岭,绵延不断,山间紫气缭绕,在太阳的照耀下,云蒸霞蔚,山脉就像有数条青龙在游动,感到非常惊奇,于是就问当地的老百姓,老百姓告诉他们,这座山的名叫青龙山。
两位高僧觉得,这个地方是修行的好地方,当时就决定,在青龙山中建一座寺院。但具体建在什么地方,他们要认真考察一番。
他们找了一个当地人做向导,顺着河道,向青龙山深处走去。他们边走边看,只见两边高山对立,犬牙参差,奇松怪石,让他们目不暇接。各种鸟叫声,还有河底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于仙境,他们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他们艰难地逆水而上,经过了九道湾后,突然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左边悬崖下,有一片开阔地,由悬崖底部缓缓地延伸到河边,中午太阳的光辉正好把这块开阔地笼罩其中,一片祥和。而河对岸,或明或暗,斑驳琉璃,给人以神秘感。两位高僧看到这里,不由得赞叹不已,当即就决定,把寺院建在这里的开阔地,他们还给这里起一个名字,叫佛湾。由于时代久远,这个地方后来又被人叫福湾,或者寺湾。现在叫寺湾,另外两个名字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被人们遗忘了。
两位高僧为了记住这个地方,还在悬崖下的石壁上刻上记号。这个记号虽然年代久远,历经沧桑,但现在还可以看到。
两位高僧一边开始为建寺院进行材料筹备,一边找当地的工匠开始开挖,打基础。经过将近几个月的努力,材料终于在山外准备齐全。建寺庙的场地也开挖的差不多了。于是,两位高僧就让当地的老百姓把建寺庙的材料往寺湾这个地方搬运。由于路不好走,人手不够,两位高僧又让从白马寺过来几个和尚负责搬运工作。
寺湾负责收材料的和尚,一个叫空无,一个叫空空,他们是师兄弟,年龄都在三十多岁,身强力壮,脚手勤快。高僧让他们负责,他们也不敢怠慢,从山外搬进来的材料,他们都让雇来的民工分门别类地堆放整齐,夜晚轮换着巡夜,也没发现什么问题。时间一长就放松了警惕。有一天早上,空无、空空一觉醒来,突然发现场地上堆积的物资一夜不翼而飞,他们大吃一惊,慌忙把发生的事向两位高僧传去消息。
同时,两位和尚和其他人,也在详细地查询痕迹,可并无发现任何情况。他们都在想:真是奇了怪了,一大堆物资让人搬运,也要花很长时间,还会闹出很大动静,一晚上丢得一干二净,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这时有人传言,两位和尚,一个叫空无,一个叫空空,法号就起的不对,咋能保存住物资呢?两位和尚听到后哭笑不得,感到窝囊,可又无话可说。
过了两天,两位高僧赶了过来,详细地询问了情况。他们听完后,闭目沉思了好长一会儿,然后睁开眼睛对视了一下,相互点了点头,摄摩腾双手合十,连呼几声“阿弥陀佛”,然后,对两位徒弟说:“空无,空空,我们已经知道事情原委。”
“师傅,这都是弟子的罪过。您惩罚弟子吧!”两位和尚当时就向高僧跪下。
“你们起来吧,这不怪你们,都是天意。”
“师傅,请您给徒弟改改法号吧,我们不愿叫空无、空空。”空无说。“就是,就是。”空空连忙附和。
“咋回事?”
空无就把别人的传言告诉了高僧,两位高僧听罢,诵了一声“阿弥陀佛”,含笑不语。
“空无,空空。”竺法兰说。
“弟子在。”“弟子在。”
“你们别自责,东西丢不了。不过你们两个要辛苦一下。”
“好,弟子谨记。”
于是,竺法兰就用耳语向两位弟子说了一番话。两位弟子茫然的看着师傅。竺法兰说:“天机不可泄露。”
高僧走后,工地上只剩下了空无一个和尚看场,而空空不知去向。工地不再施工。外边的材料一批批地运进来,堆放整齐,到了第八天早上,又不翼而飞。当地传言四起,有人认为,是两位和尚的名字惹的祸。也有的说,这个地方建寺院惹怒了山神,所有的财物都被山神收走了。空无听到这些,也只是笑笑,什么都不说。
外边的材料还是一批批地运进来,堆放整齐,又是到了第八天早上,依旧空无一物。
如此反复多次,直到有一天早上,最后一批财物不翼而飞以后,两位高僧刚好到场。他们告诉空无,所有的材料物资已准备完毕。空无实在忍不住,就问高僧。摄摩腾说:“空无,你跟我们走。”
于是,空无跟着两位高僧,顺着河道向深山里走去。
经过长时间的涉水攀爬,终于来到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这是一个大峡谷,南北两面多是悬崖峭壁,在大峡谷的中间,从南边的大山中伸出一道弧形奇竣山梁。山谷里祥云缭绕,悬崖上奇松倒挂,蓝蓝的天上,鹰隼翻飞,谷底潺潺的流水声,伴着周围的鸟叫声,如鸣佩环。真是妙不可言,堪称人间仙境。比起下面的佛湾,不知好了多少倍。空无边看边想。
他们费了很大劲,终于翻过一道岭,向对面一看,空无大吃一惊。只见山梁中部弯曲的部分,有一块相对平的场地,竟然整齐多放了许多建筑物资,像一座座小山丘,有石料、青砖、蓝瓦、木料等等。空无也不敢多问,跟着高僧终于来到现场。空无意外地发现,师弟空空在这里等候着他们。师弟空空看上去明显地消瘦了很多,可能是长期受到太阳照晒和营养不良的原因,脸黑得像锅底,胡子邋遢的,很瘦的脸上,唯有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空无忙走上前去,拉着师弟空空的手,着急地说:“师弟,好长时间没见到你了,看你累的,你去哪了,为兄好想你。这、这到底是咋回事?”
空空看了看两位高僧,摄摩腾说:“你现在可以告诉你师兄了。”
于是,空空就把他们分别以后的事详细地告诉了空无。
空空说:多年前,月宫里一个兔仙带着捣药杵偷偷来到人间,想在人间找一个适合修炼的地方修炼,经过千山万水地寻找,终于在巩县青龙山里找到这块风水宝地。正当他准备找材料建住处时,正好他看到了和尚们筹备物资。真是雪中送炭,可他这贪念一旦产生,他自己就惹祸上身了。那天晚上后半夜, 夜黑星高,兔仙趁他们睡熟的时候,依靠自己的法力,用自己的捣药杵一下子把筹备的第一批物资全部运走了,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和尚把这事告诉高僧,其实高僧早已知道事情的原委,高僧让空无留在原地看场,让空空悄悄地来到这个大峡谷,找个地方隐藏起来,吃饭不要见到炊烟,时时刻刻盯着这个地方,千万不要暴露行踪,直到某一天早上拂晓前,发现运来的物资上发出明亮的光,就用最大的声音高喊一声,别的就不用管了。
这个兔仙,把第一批材料搬走以后,一直等了七天,看看没有什么动静,就抱着侥幸心理,趁夜晚又把第二批物资搬走了。这样,它越来越胆大,后来完全丧失了警惕……
这天拂晓前,空空听到动静,赶紧悄悄走近看,只见兔仙在山顶上施展法力,又一批物资被捣药杵托着从半空飘来。空空都见怪不怪了。物资刚刚卸下,突然一束强大的光束从这一批物资中射出,直接照到山顶兔仙站立的地方,把兔仙笼罩其中。兔仙猝不及防,大惊失色。空空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忙不失时机地大喝一声:“发现你了,你逃不掉了。”整个山谷都有回音,这时候太阳正好升起。
兔仙整个身体突然僵硬,慢慢地趴在山顶上,头朝着山下堆放物资的地方,满脸惊诧中伴着遗恨。从头部开始,一点点变成了石头,期间还能听到他一声声挣扎时痛苦的呻吟,直到完全静止。他那根捣药杵飞到悬崖下,插在地上变成了一根巨大的石柱子。这时候,整个山谷里也不知从哪里回响着一个声音: 贪……念……毁了……你……万……年……修……为……阿……弥……陀……佛。声音忽远忽近,最后渐渐远去,直至消失。
空空说到这里,指着山顶那块崭新洁白的大岩石说:“你看,就是那块岩石,仙兔变成的,山下还有那根石柱子。”空无听过后,回想着这大半年发生的事,如梦初醒。
“师傅说,这个地方才是真正的风水宝地,是我们建寺院的好地方。师傅又说,兔仙偷走了第一批,师傅曾暗中警告了他一次。可他已误入歧途,贪念之心不死,那只有让他继续下去了,最后看因果。”
就这样,那只兔子趴在那里,看着慈云寺一天天地建成,闻着寺院的香火,听着寺院的晨钟暮鼓和诵经声,亲眼目睹着慈云寺的兴衰变迁。历经沧桑,道不尽的悔恨和忧伤,还有对月宫中嫦娥、吴刚和自己兄弟姐妹思念。
后来,每当香客来到此地,听说此事,望着兔山都唏嘘不止。有时还会送上一炷香,为其超度,寄去自己一份同情心。有词为证:
琐窗寒 慈云寺探古(词林正韵 周邦彦体)
路转峰回,天高水碧,鸟栖崖树。孤亭照影,月季菊香盈户。
望寺中,紫烟袅袅,悠悠漫逸方家语。伴晨钟暮鼓,时空穿越,如来何许?
环顾。山头处。想玉兔静卧,细观千古。风霜雪雨,费尽心思无绪。算至今,信女善男,虔诚一念寻乐土。问谁知?古寺沧桑,有几神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