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巾帼之花”扮靓美丽乡村
——记种育花卉能手张小燕
惠风/甘肃
她,不断钻研花卉种养技术,以农家女的质朴和坚韧,成为当地有名的花卉种植致富女能人,带领周围村民发展花卉特色种植,实现共同致富。她,就是夏堡村民张小燕。

当笔者来到临泾镇,沿318线向东北方向继续前行2公里,就来到一处美丽的乡村—夏堡村,同时也被公路旁边几处被鲜花包围的农家小院所吸引。
当笔者看到张小燕时,她正手把手的指导一位村民修剪玫瑰。
张小燕,1986年10月生,娘家在孟坝镇赵咀行政村九沟自然村,2006年嫁入夏堡村。婚后,由于丈夫和婆婆常年外出打工还烂账,她便做起了全职妈妈,既带孩子又种地,日复一日,一晃便过了10年。
说来也奇怪,她养花的起因,竟然来自一个梦,为了圆梦,她开始学养花。面对笔者的追问,她有点不好意思,一下就羞红了脸,过了一会,还是很大方地给笔者娓娓道来:
“2016年的某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美梦,一个特别有幸福感的美梦,我梦见在一个玫瑰都长成了树的花园里,我和我的梦中人追逐嬉戏,我跑他追,我不记得他长什么样,更不知他叫什么名,只知道他很在乎我,很爱我,生怕一不小心丢了我,我体会到了生活中从未有的幸福与快乐,最关键的是那棵玫瑰树,现在说起玫瑰树并不奇怪,可那时也许有树桩月季,但我从未见过,就包括手机、电视上也没有看到,它就那么神奇地出现在我的梦里,从此,玫瑰便种在了我的心中!
2018年,小儿子也四岁了,为了圆这个玫瑰梦,我便开始了我的种玫瑰之路。经过一段时间的筛选,最终从云南商家那花100元买了50颗牙签苗,经过精心培养,只活了10来颗,可它们没有让我失望,竞相开出了和鲜花店一样的玫瑰。看着娇艳美丽的花朵,我对玫瑰的执着又多了几分。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网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让我这个花痴一发不可收,看见好看的花就想买,虽然现实生活中我是个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人,但一旦遇着好看的花,必须买回家。别人都夸我的花漂亮,可公公却说:那花再好,也不能当饭吃;老公会说我又花他的钱。面对他们的指责,我还是没有放弃对花的执着。随着时间来到2023年,我已经拥有月季品种100多种(包括切花、爬落、灌木、微月),菊花100多品种,倒挂金钟10多种,天竺葵10多种,还有朱顶红、百合、剑兰、非州菊、满天星、康乃馨.......等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花,我还学会了繁育小苗,把多余的小苗卖掉,卖的钱又拿来购买自己喜欢的花、土、盆、肥料,实现以花养花。经过几年的培育,门前的月季已形成了十分好看的景观,每当花季来临,就有附近的花友前来观赏、拍照,我也会送他们一些小苗和鲜切花,看他们乐在其中,我也更加开心,家人也不再阻止我种花反而会帮忙,全家人也慢慢开始跟着我,享受各种花卉带来的幸福感,我也带动周围邻居都在自家门前种起了花,而且越种越多......”

该村村长对笔者说:“这些年,张小燕的种花收入很不错,不但富了自己,还富了别人,还扮靓了美丽乡村。一年四季,时常有很多经营花卉的商贩慕名而来,挑选一些受市场青睐的花卉,满意而去”
勤于思考的她发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市场上需要大量的鲜花,缺口大,种植花卉的经济效益是种植普通经济作物的两倍还要多。她准备将花卉当产业来做,不断做大做强。帮助当地花农了解花卉新品种的特性,并将所需的水、光、肥、病虫害等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引导大家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结构,转变种植观念,获得更好的收益,实现增收致富。
如今张小燕的鲜切花种类就有几种。笔者进入张小燕的花卉大棚看到,洋桔梗、满天星、黄莺草、洋甘菊、向日葵等竞相开放,五彩缤纷,芬芳四溢。当下已是深秋,这里却蕴藏着一个春天。
笔者认为:如果我们有条件的农村,能够因地制宜,大家把庭院变成花园,发展庭院经济,不但环境好,小的投入还能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心情不是更好?何乐而不为?
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家家户户能有一园鲜花盛开,那我们的生活可能会幸福的像花儿一样,比蜜还甜!
















编辑制作:包焕新,临泾包庄人,笔名惠风,号惠风堂、忞齐斋主、陋室斋主,网名黄山塬畔人,曾任广播电视台主编,著有散文集《故土情深》、报告文学集《原州新声》、书法学术专著《研田夜语》。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人文包庄》主编。
电话:13884122919(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32771896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