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愿做乡村振兴产业的带头人
包耀华/甘肃
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开始采收了,一阵秋风吹过苹果微微点头,人们欢笑着把苹果从树上小心的摘下来放到筐里,搭着邮政快车送往全国各地。

1991年我高中毕业,受父亲影响进入庆阳地区农业学校果树专业学习,因为父亲是地地道道的果农。在学校就读期间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先后赴外地及庆阳周边果园、庆阳农科所、庆阳林科所基地实习。于1993年顺利毕业,而且通过了园艺师职称评定。
毕业当年20岁的我带着梦想自己回乡创业。由于家庭原因和条件限制,不能大规模的栽植果树,所以就利用自家承包地栽植了五亩苹果树。当时是从庆阳农科所引进新品种苗木长富2号,授粉树为秦冠、黄元帅。定植后精心管理,小苗长势喜人。我也利用闲暇时间为周边果农技术指导,整形修剪、苗木嫁接、传授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方面知识,得到群众一致好评。由于当时是乔化品种,栽植6年后才有受益,所以我把果树委托给父亲帮忙照看管理。因为需要生活养家,我就选择了南下深圳打工。
在打工期间,也不忘在网上学习果园管理知识,果园模式的变化,了解全国苹果市场行情。为今后能够更好的发展苹果产业打下良好基础。
1996年打工回家,发现园内的果树所剩无几,询问父亲是啥原因,母亲说行距太宽,地不能闲着,就种了小麦、玉米、油菜,结果几年下来果树多数都死了。我很生气,但也很无奈。一气之下又南下打工。可是总想着自己干点事,也不想丢弃自己所学的专业。因为我爱果树也爱这个行业。
1997又回家栽植苹果树。当时找到我的专业老师,联系购回了短枝富士品种树苗300棵,继续在那五亩地里定植。这次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来,再三嘱咐父母亲不能再在里面种庄稼了,适当的种点瓜菜是可以的,我还得去打工,因为家里生活紧张,果园近几年没有经济收入,父母同意了。
三次南下打工,使我更加坚定了回乡创业的决心。好出门不如呆在家,上班族的日子枯燥乏味,整天三点一线,上班、吃饭、睡觉,没工作的时候有时连饭都吃不上,住的地方也没有,全是靠着老乡接济,现在想起来确实痛心。2011年我毅然回家了,看着苹果树上挂满了套袋苹果,心里美滋滋的,还不忘再三夸赞父母亲。问父母收入怎么样,他们笑呵呵的说:“还可以”。我心里有底了,也看到了希望,决定在这300棵树上下功夫。当年11月份我把带回来的5000元全部投资到这5亩果园里,施入了有机肥和生物菌肥。

冬天,大雪笼罩着整个村庄,苹果树的叶子落光了,可是我并没有闲下来,忙着给果树剪枝、施肥、涂白、清扫落叶,为迎接下一年的大丰收做准备。
春天,苹果树的枝头上长出了无数浅红色花骨朵,是那样鲜艳,那样可爱。随着天气变暖,花骨朵逐渐长大。4月下旬,苹果树上的花和其它花儿一样,争先恐后地开放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苹果园变成了花的海洋,招来了成群的蜜蜂采蜜。
夏天,苹果树的花落了,满树长满了翠绿的纽扣般大小的苹果,像琉璃球、像翠玉缀满枝头,真叫人喜个不够看个不够。这时忙着给果树挂粘虫板、施肥、除草,整天忙在果园里。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树枝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像挂着满树的灯笼,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的大苹果不时闪着光彩。惹得客商来了一波又一波,预定的价格涨了一毛又一毛,最终以3.65元预定成交,也引来了无数果农参观学习,我也感觉到已经迈入了创业的大门,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苹果产业模式更新换代,老的乔化园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果园密闭,果品质量提高有限。而矮化栽培模式省时、省工、省力、产量高质量优。所以我思想动摇了,是墨守成规呢还是与时俱进呢?为这事我犹豫了好长时间,最后决定试一试。
2016年春天,我租了7亩土地,栽植了矮化树苗。从陕西杨凌引进优系烟富3品种,授粉树选择嘎啦。自家还有5亩地栽植了烟富6品种。矮化园投资比较大,把一年的收入全搭进去了。包括树苗、地租、肥料、竹竿、水泥桩、铁丝、地膜、人工总共花费3万余元。当时自己心里没底,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害怕没收入。谷雨过后就在行间全部种植了西瓜,到了六月地面全被瓜蔓覆盖着,掐瓜蔓忙不过来,最后就采用了懒人模式。进入八月,没想到满地黑黝黝的西瓜都在20斤以上。西瓜商贩在地头排着队等待装车,价格是高了又高,我心里乐了又乐。苹果树苗也是郁郁葱葱。算是一个丰收年。

2017年以来,多次参加庆阳市党校及镇原县农广校组织的果园管理培训,曾在山东省的烟台市、临沂市、寿光市,陕西省的杨凌区、千阳县,甘肃省的麦积区、秦安县、甘谷县、庆阳的西峰区、庆城县、宁县、正宁县参观学习,从中受益匪浅。连续多年在我县的临泾镇、太平镇、孟坝镇、屯子镇、新城镇为果农修剪果树,传授病虫害防治、土肥水管理知识。在苹果的新品种培育、乔化园管理、短枝园管理、矮化园管理积累了不少经验。尤其是在陇东地区的旱作矮化苹果栽培技术管理上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将庆城矮化苹果实验站的先进管理技术引用到我村果园管理中。

现在经营矮化果园12亩,最近几年先后从山东烟台、陕西杨凌、甘肃静宁等地引进瑞阳、瑞雪、维纳斯黄金、烟富10等新品种,在我村繁育发展。土肥水管理采用果园种草、增施农家肥、有机肥、生物菌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中的微量元素。病虫害防治利用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挂粘虫板、防鸟带、树干涂白等方法减少病虫害。疏花疏果以花前复剪为主、人工疏花为辅降低成本。整形修剪采用四季修剪法,冬季整树形、夏季拉纸条、春季复剪花、秋季开光照的办法使果树由旺盛的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脱袋贴字增加效益,苹果脱袋后贴上福、囍、康、财、爱心等图案可以单个销售,深受群众的喜爱。采摘期到每年的十月十五日以后,因为这时昼夜温差大,果实含糖量及糖心比例会大幅增加。生产中的一系列措施均采用绿色、无公害的生产模式。2020年注册成立了镇原县百香亭家庭农场,专业生产有机苹果,这几年全部通过网上销售到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18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回头客达到100%,最大客户订单600箱,而且每年都在增加。带动本村村民发展矮化苹果200多亩,预计可增收110余万元。

自从2017年任村干部以来,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要求自己,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超前创新的工作思路,拼搏争先的工作热情,真抓实干,密切联系群众,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2019年3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带领大家一起脱贫致富。我分管村上的产业工作,养殖种植是我考虑最多的,进村入户宣传补助政策,鼓励群众扩大种植养殖规模,提升大家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全村养殖产业从最初的猪340头、牛86头、羊220只发展到现在的猪860头、牛230头、羊650只。种植产业从最初的全膜玉米2100亩、苹果23亩、中药材16亩、万寿菊120亩发展到现在的全膜玉米5300亩、苹果210亩、中药材200亩、万寿菊340亩。全村人均纯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2020年,我注册成立了镇原县百香亭家庭农场,2023年开发研究出苹果酒,风味独特,香甜可口,市场销售一路看好。
乡村振兴包括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我个人认为产业振兴尤为关键,各家各户发挥特长,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动“生产发展”向“产业兴旺”转变,“生活宽裕”向“生活富裕”转变。为建设幸福美好的新包庄而努力奋斗!












作者:包耀华,临泾镇包庄村包庄组人,现任包庄村党总支部副书记,镇原县百香亭家庭农场法人。

编辑制作:包焕新,临泾镇包庄村黄畔组人,笔名惠风,号惠风堂、忞齐斋主、陋室斋主,网名黄山塬畔人,曾任广播电视台主编,著有散文集《故土情深》、报告文学集《原州新声》、书法学术专著《研田夜语》。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人文包庄》主编。
电话:13884122919(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32771896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