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点评老师:刘建魁
点评内容:
1、刘新贞节临《礼器碑》
2、侯玉芳节临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评语:
新贞书友所临《礼器碑》,篇幅大字数多,并能用作品的形式示人,用这种心理去练习去学习是非常好的。但因是初学隶书,礼器的味道还不能表达出来。
临帖是学习书法必经之路,临帖的目的是达到古人的形似和神似,以便为己所用。临帖不是抄帖,如果一味地抄写,写多少年也不会进步的。
要想临习礼器碑有效果,一定要学会古人的用笔。礼器碑的起收有三种:方起尖收、尖起方收、尖起尖收。虽然笔画细,点画依然很清楚,要方圆兼备,你收笔的方有点圆瘦,方中带圆没有达到。字瘦是用笔的粗细变化来表现的。一定要注意点画的运笔动作,表达要明确,有些点画虽然小,但要有动作,下笔不要顺着拽过来,笔下去要顶上来。否则越学越不到位。
另外,临作中方尖起收不明显,要不两头都是尖的,要不两头都是方的,转换的东西少。还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粗细对比。如“年”“月”“皇”“方”“之”“日”“相”等字的右边都很厚重,而“寿”“青”“龙”等字线条较细劲,临写时应注意细线条的用笔提按, 粗线条与细线条对比度可以适当拉开,以增强整张字的粗细节奏。此幅作品几个难写字, 如“紫”字的斜钩,应注意分段处理,防止线条方向的简单。几个独体结构的字如 “中”“四”“土”,临写时注意不要写松散,线条用笔应厚重。
学习礼器碑,起收动作要想实现比较好的精确控制,尤其书写此帖中的细笔画时,手捉笔不是松,有的时候不是说手捉笔越紧越到位,相反松快感觉那种小劲能写到位,越细的笔画捉笔越紧越写不到位。同时,逆涩一定要绷足,这个帖的笔画看着细,但是一细更容易写的无力,书写时就像绷钢丝一样绷足了使,动作表现到位了,那么点画的细节就写出来了。
评语:
玉芳书友这件楷书作品,临的是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还能表观出褚字一些风格。玉芳以前写欧,这次学褚,这种取法乎上的学习观点,值得肯定,希望以后坚持。因为初学,这件临作有几个方面需要改进:
一是.起笔有些尖,虚尖太多,要减少这种起笔的小动作。
二是注意横向笔画的方向,横画太平了,《雁塔圣教序》的字婉媚遒逸,姿态上扬,要把握好这种态势。
三是点画粗细平均,主笔不突出,没有形成反差,缺乏对比。这是用笔的提按运用不当所致,线条处于中间状态,对“中和”审美意趣的误解,以为“中和”就是没有大起大落,字若没有提按变化、主次之分,将毫无精神,平庸呆板。
四是褚楷笔画上是偏方形,你将方形的笔画写圆了。圆则过于媚,褚楷本就线条纤细柔软,如果再加上圆媚,字里的力量感就不够了,软而不立,会缺乏力度。
五是瘦硬有余,丰腴不足。《雁塔圣教序》的线条基调以细为主,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若在书写时,只注重对细线的刻画,提多按少,写出的线条就会骨瘦如柴,缺乏弹性。
六是架构不平稳准确。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秀美、灵动。对于书法的学习我们要提高自己的眼力,培养自己对汉字造型美的认识。学习中对字形结构的观察力求准确,保持好临摹的气息和味道。毛笔在书写时始终处于一个提和按的过程,细线条在处理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力度和弹性,通过果断的书写充分发挥毛笔自身的弹性。学习中再加重笔画的厚度,细的线条不能提的太弱。要沉稳、果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