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点评老师:王永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栾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点评内容:
1、裴秋环节临文徵明《滕王阁序》
2、刘俊杰节临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评语:
裴秋环书友所节临的这幅文徵明的《滕王阁序》初看每个笔画的起行收和牵丝萦带尚可,细看则问题不少。
首先是文徵明的这类行书字径不大,临摹时也不应写太大,否则难以写精到。其次是临的时候太急促,没有认真分析单字字形,单字各部分的笔势,变化等造成所临单字与原作相去甚远。比方说第三字“故“左边竖提的竖原作写得较直且挺,筋骨内含,右边最后一笔极漂亮的弧线反转交叉把内部空白分割成一大一小且弧线不失力量感很有张力。再看临作竖的部分写成弯曲的了,既无力也无挺拔感,右半部分弧线很随意,张力不够,分割的两块空白几乎均等,完全失去了原作神采。还有一些字形的外轮廓与原作相比趋于方形,楷书的影响摆脱不掉等等就不一一说明了,建议作者在临之前一定先读帖,把每个单字字形,各部分形态甚至每个笔画的起收笔包括笔势都烂熟于胸中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文微明的行书相对来说规律性还是比较强的,只要认真分析,反复练习还是不难掌握的。
评语:
刘俊杰书友临的这幅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因为有颜体楷书的功底整体章法和字形控制地还可以,不足之处也恰受颜体影响太深。比方说雁塔圣教的笔画也有强烈的粗细变化,但大部分是粗细变化不大,而临作多次出现横细竖粗或着意加重竖弯钩,斜捺,这是写颜体一些不好的习气。
其次雁塔圣教序和颜体最大的不同是带有浓重的行书笔意,要着重练习笔画的灵动,起收动作的精妙和笔锋的弹跳。如果实在理解不了可以看看褚遂良的阴符经和王羲之的兰亭序,墨迹对笔锋的运用看得比较清楚。
许多字的字形写成外拓的了,尤其是一些带框的部分,要着重注意,认真读帖后再动笔。
还有用笔用纸,笔要用弹性稍强的兼毫或狼毫,纸最好用熟纸,不要用半生熟或生宣。最后一行易字写错了,中间没有长横,和扬字右半边是不一样的。
以上皆是自己的一些学书经验之淡,不足之处可交流探讨,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