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记忆(三十二)
绿 化“白 塔 山”
文/秋墨
自古以来兰州就是一座西北的战略重镇,从古至今,兰州已有上千年的建城史。然而,由于西北严酷的地理气候条件,长期以来,九曲黄河虽穿城而过,但南北两山,特别是黄河以北以白塔山为主的绵延北山却童山濯濯,看不到任何的树木生长。
1949年的8月26日兰州获得解放,解放后的这座古城由于有了共产党的领导,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变化。随着国家建设的全面铺开,甘肃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矢之地,“一五”“二五”期间国家确立的多个重点建没项目落户兰州,数万建设大军倾刻间涌向陇原、扎根金城。
也就是那个火热的年代,人们豪情万丈意气风发,建设国家的热情空前高涨,一周七天不休息,超负荷工作。随着兰州城市基础建设的全面实施,一栋栋建筑拔地而起,一条条大路贯通城市,以白塔山为主的北山绿化自然也被政府提上了日程,这便有了绿化白塔山的种种故事。
上世纪五十年代前的白塔山,山势陡峭,乱石林立,既没有可行的小路遍布,也没有像样的建筑可观,根本不像今天郁郁葱葱秀色可餐,若不是元代所建的白塔屹立山巅,这座绵延的大山无一处可赞。
那些年条件十分的艰苦,绿化多选择在雨水相对丰沛的深秋季节,当政府的“绿化令”一经公开,这些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没大军,便利用“业余”时间按照划分的区域,有组织地安排人力上山绿化,白天没时间,就晚上抽出一些时间干,平时没时间,就利用星期天的休息时间干。他们一边挖树坑,一边往山上背树苗、栽树苗,甚至还要向山背水浇灌刚刚栽下的树苗。期间重活累活多由男同志负责,而相对轻点的便由女同志分担。为了保证栽种的树苗能安全过冬,寒冷的冬日里还要组织人力往山上背从黄河边采下的冰块,秋日里栽种的树苗有了这大小不一辛苦背来的冰块“滋润”,特别是开春后天气转暖,无数个树坑里堆积的冰块不就变成为新树解渴的墒水了吗。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白塔山就像画家笔下的画布,一天天地被不断种植的植被渲染的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北滨河路的中段,其海拔高度一千七百多米,绵延起伏,山势陡峭,有“拱抱金城”之说。当年北山这光秃秃的绵延山峦,正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的父辈,用着最原始的办法,靠肩挑背驮,硬是将一棵棵适宜北方气候条件生长的树木裁种成活,它们中既有美丽的雪松、侧柏,又有树荫宽阔的国槐、剌槐、榆树和翠柳,亭台楼阁绿荫环抱,远远望去葱郁的北山景色秀丽。
今日的白塔山正如诗中所言“白塔蓝天紫燕穿,红亭绿树彩鸢旋。铁桥南北通今古,皮筏东西载客船。碧浪青山夸景秀,飞鸟索道云水天。金城胜日游人舞,不再偏隅春意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