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124期 总第685期


我读诗人毛诗奇先生
(报告文学)
作者 王礼贵
主播 殷利民
你是一本无字的大书,你是一曲浩瀚的旋律。啊,我读你读你读你!
一一题记(引自毛诗奇的诗歌《读你》)
作者 : 王礼贵
主播 : 殷利民
我与著名诗人毛诗奇老师是同乡近邻,打小时候起就常常听乡邻们讲到我们清河村出了个诗人毛诗奇,毛诗奇其名便已耳熟能详,成年后才逐渐从报刊上读到了一些诗奇老师的诗文作品。还听说诗奇老师当报刋编辑期间,曾编辑过数千万字的新闻和文学作品,创作、发表过一千多首诗歌作品,出版了诗集《在孔雀的故乡·高炉旁的遐想》《毛诗奇诗选》和大型诗集《金色的瀑布》。同时,我还欣赏到了由诗奇老师作词的十多首歌曲,如收入中国经典歌曲集的《高原明珠香格里拉》,获中国乡村歌典新创作奖的《三川人家》等。由此,极大地触发了我的好奇心和兴趣,心想我村居然还出了有如此份量的人物,便有了一份同村人的自豪感,于是,就萌生了一个想读其更多的诗文作品,欲见先生其面的夙愿,但这个愿望至今仍未能实现,直到我退休后的2018年回村参加教师节活动时,同村的热心人士建立了清河乡友微信群,通过该群我才与诗奇老师互加了微信,道了问候,这也就算是我与他正式相识了。从此,我俩经常通过微信进行交流,也通过微信平台读到了诗奇老师的许多诗文近作。通过交流,发觉我俩的观念意识竟然有许多共同之处,或许是诗人与教师在教育感化人的方面有些异曲同工之处吧!因而就有了神交已久、一聊就熟的亲切感。

据我所知,诗奇老师的老父亲毛斌彩在解放前的青年时代就读于四年制的丽江国立师范,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爱国热血青年,因不满当时的社会黑暗统治,积极加入了青年进步组织中国民主青年同盟,勇敢地投身于学生闹学潮的运动,并成为其中的骨干成员,被当局调查追踪迫害。在组织的保护下,不得不放弃学业,辍学肆业回到老家永胜,以教师的公开身份作为掩护,积极开展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运动,继而加入了中共云南地下党组织。
另据同村的女作家刘莉回忆介绍说,诗奇老师的爷爷毛永翥,是位开明的乡贤,与刘莉的爷爷刘定侯、三爷刘永昌、四爷刘永泰几位进步文化人士一道承头,把陈广里云灵寺的菩萨用篾帘子遮挡起来,在大殿里开办了本村有史以来的第一所简易学堂,即是后来的清河小学的前身。诗奇老师和刘莉女士以及我小时候都在那里读过书。据当年跟诗奇先生一起读书的老人回忆介绍说,他读小学时的第一次作文,是按照课本上的一幅用一根棍子撑起一把筛子,撒一把谷粒作诱饵,棍子上拉一根绳子,下雀的人躲在谷草垛后边拉绳子捕麻雀的图画,要求学生看图说话写作文。到下周上语文课时,老师把全班50多人的作业本批改后发还大家,单留下毛诗奇的作业本。他顿时非常紧张,以为写得不好要挨老师当众批评了!结果恰恰相反,老师把他的这篇作文作为范文给全班同学朗读了一遍,并当众表扬说,这篇作文写得好,主题思想突出,情节描写生动形象,文字表达通顺流畅等等。老师的赞赏极大地鼓舞了诗奇,这算是第一次对他文学的启蒙,从中也可以看出诗奇的文学天赋。这也可能是他从此爱上文学,继而走上了文学道路的重要因素之一吧!还听说诗奇在洱源一中读初二时,就在上海《少年文艺》上发表了处女作散文《红领巾桥》。
诗奇老师的曾祖父毛秀山是村里办私塾的第一位先生;他父亲解放前搞地下工作时的公开职业身份是教师;他叔父毛彰彩是教师;他的妹妹是教师;他叔父的一子一女也是教师;他本人也当过一段时间的代课教师。因此,诗奇老师家可谓是祖传四代的教 育世家,故其文脉源远流长。
还值得一提的是诗奇老师的父亲与我父亲还是知根知底的同村世交,相互都认同对方的人品和为人处世的原则。在那些特殊的历史时期,还留下了一些难忘的记忆。诗奇先生的父亲在那些年代受错处落难期间,村里有人来动员我父亲带头揭发批斗他。我父亲是参加过滇军北上抗日,在台儿庄战役中与日寇浴血奋战过的老战士,虽没有什么文化,但走南闯北见过大世面,为人正直善良,刚正不阿,嫉恶如仇,能明辨是非黑白。对毛家人的家世、历史和人品是好是坏自然心中有数。那些人事先到我家发动时,我父亲只是不知可否地应付他们一下,真到了批斗会上却一言不发,还尽可能地对这位“专政对象”暗中给予保护,决不服从那些人的唆使挑动。因为他是老雇农出身,谁也拿他没有办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的冤案得以彻底平反昭雪,获得了“三恢复”,重新回到了党组织的怀抱,以离休干部的待遇到丽江颐养天年。
对于读诗,说实话,原本我对那些旁门左道的所谓现代诗,特别是朦胧“诗”、口水“诗”、大白话“诗”等等非诗一概不感兴趣,觉得不是平淡如水,就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但通过阅读诗奇老师的诗,感觉就大不一样了,每首都能使我耳目一新,觉得他的诗很有意境、寓意和韵味,别有一种高格的境界和奇特的魅力,这是天资、天赋、深厚的学养和忘我的勤奋使然,让我非常喜爱!这也就激发了我对现代诗的重新认知和浓厚兴趣,同时还有了一些感触,想发表点感想体会之类的文字,又怕对名人名作有妄议之嫌,就一直保持沉默。但诗奇老师每天发表的新作,我都认真地阅听,时间久了,在不知不觉中读毛诗已悄然形成了习惯,不读不听就觉得生活中似乎少了点什么似的。随着拜读其不同题材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诗歌的数量的不断增多,更是深深地被他诗中满满的正能量和浓浓的诗情诗意诗味所吸引。一旦被他的这种自成一家的诗的格调和品位吊住了胃口,就像喝永胜的油茶上了瘾一样,不可一日或缺。因对诗人的家事及其人生经历的深层了解,对他的诗歌的思想内涵及情感领悟就更深刻了一层,慢慢地似乎从他的诗歌中读出了他的形象,读出了他的音容笑貌,读出了他的喜怒哀乐,读出了他的爱恨情仇,读出了他的人格人品。似乎看到了他那颗纯洁善良的心,领略到了他渊博的知识,独特敏锐的思维洞察力,汹涌澎湃的诗情诗意,高超娴熟的艺术概括能力和活灵活现的表现手法。虽至今仍未与他谋面,但他的形象早已通过他言志抒怀的优秀诗歌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脑际,使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喜爱和崇敬,有些感想和体会就愈发觉得不吐不快。

首先我从他的诗歌中读出了他高尚的人品,宽广的胸怀,崇高的情操和纯洁的心灵。但凡不平凡的人,都有过不平凡的经历。毛老师出生于伟人先祖永胜毛太华后裔一门殷实的耕读之家,但幼年丧母,家庭屡遭变故,孤苦无依,不得不背井离乡,随叔父到了大理洱源乔后,靠叔父微薄的工资抚养成人,成了当代的诗歌名家。而今,他已年逾古稀,风雨兼程七十多年,其中的辛酸苦辣可想而知。然而诗奇老师并没有沉湎于过去的苦难之中,更没有悲观厌世,怨天尤人,牢骚满腹。而是选择了一种超然的,豁达的直面一切过往的正确态度,敞开胸怀拥抱生活,热爱生活,吟咏生活。他更能把一切的不幸遭遇和苦难经历当作人生的宝贵财富,经深刻思索领悟,使之转换成对自然和生活的无限热爱,再把所有的苦难嚼碎,混合揉成丰富的色彩,去渲染描绘丰富多彩的生活,把对事物的感悟凝结成精美的诗句去歌颂赞美,尽情地去抒写其大爱之心、家国情怀,把真知灼见化作积极向上的 精神去陶冶人,鼓舞人,感化人。如在他的抒情长诗《怒江第一啸》中有这样的诗句:“我在怒号/我在长啸/我在歌唱/把所有的愤怒都喊出来/把所有的大爱都向世人宣告/把所有的真情都表达出来/让所有的真话都溢于言表/我的怒号是为历史车轮滾滾向前助威呐喊的响亮节拍/我的歌声是盛赞边疆腾飞高歌猛进的恢宏主调/我是凝结正能量的战神/我是时代的鼓手/我是进军的号角!”又如《鹰》:“背负青天/俯瞰大地/使千钧之力站悬崖/揽九天风云于双翼/生性勇猛/飞则宏图大展/立就一方雄踞/少言寡语/终身孤独/不与燕雀论高低/志在云上与天齐/见世面/经雷雨/长风万里凭借力/经天纬地任来去。”从其豪迈的激情万丈的诗句中,足可品味出诗人高远的境界,旷达的胸怀,汹涌澎湃的激情。

然后是从诗里读出了诗奇老师浓浓的乡愁和真诚的感恩之心。诗奇少小离乡,历尽艰辛,经数十年的奋斗磨砺,现已功成名就,家居省城昆明,但故乡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始终装在他的心里,没齿不忘生他养他的衣胞之地,故乡始终是他心中魂牵梦萦难于割舍的情结。因此,诗人以大量的篇幅,无限的深情,浓墨重彩的笔触去歌颂、赞美、怀念故乡。如《故乡啊!故乡》:“故乡是根/故乡是源/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哪里是故乡/故乡是起点/故乡是归宿/故乡是魂牵梦绕的地方……”又如《惜别故乡》:“游子归来/满腹衷肠/游子离别/不尽惆怅/故乡是鹰隼的巢/归巢的鹰终要回到蓝天上/故乡是离人的愁/回家的游子深深恋故乡/割不断的是母亲手中那根线/挥不去的是故乡的明月光……”诗人恋乡爱乡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溢于言表,感天动地!

诗奇老师又是一个非常懂得感恩的人。他感恩故乡的一方水土;感恩父母和亲人的养育之恩,培养教育之德。对此他一方面是继承和发扬了父辈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并溶于血液世代传承。另一方面是用自己的诗歌无限深情地怀念、歌颂和赞美。诸如《记忆中的中洲女子》《黑潓江》《大花树》《礼赞清河古树》等等诗篇。诗人在《礼赞清河古树》中吟咏道:“它们的年龄/有如我的曾祖父的曾祖父/它们的形态/繁茂葳蕤/它们的气魄/伟岸粗壮/刚正不阿/他们的风范/经得住电击雷劈/顶得住惊涛洪波/几经兵燹刀斧/几经蠹虫蚀蛀/它们的多少同类/几经被列为砍伐的对象/它们的多少亲骨肉/几经任人无辜屠戮/或被投入炼狱/或被投入洪炉/留存下来的/是九死一生/它们依然气冲斗牛/它们依然威武不屈/它们依然与林涛高歌/它们依然与长风劲舞……”这似乎是诗奇先生父亲、叔父及上辈人的形象。又如《黑潓江》:“你一路坎坎坷坷/你一路豪情万丈/你一路有大山阻挡/你一路与岩石碰撞以柔克刚/你始终矢志不渝/朝着目标奔向太平洋/江水不竭/起伏跌宕/文脉彪炳/彰彩流芳/有位先生曾在江畔育桃李/呕心沥血日里耕耘夜末央/他去了远方/魂魄还将这条大江守望/乔木森森顶天立/后人济济成栋梁……”显然是在怀念歌颂赞扬他的叔父毛文炳的优秀品格,赞扬其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全诗情真意切,如泣如诉,催人泪下!

再是从所读的诗中领略到诗人独特的诗歌语言艺术和风格式样。诗奇先生勤劳深耕诗坛半个多世纪,语言文字功底深厚,驾驭能力超强。诗歌一般采用长短句结合,注重诗的结构美和形式的多样性、多变性。语言方面,力求精炼准确达意而又虚实结合,长短有度,错落有致。在坚持诗歌语言贴近生活,平民化,大众化的同时非常注重保持和发扬古体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旋律的优美,诵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入浅出,委婉动听,做到了可读、可诵、可唱!如他的近作《三川人家》《心灵抵达的地方》《梅花赞》《文心抚琴》等等,比比皆是。特别是《文心抚琴》采用五古样式,全诗96句,48韵几乎一韵到底,且描写的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琴音)的描写形象生动新颖贴切,如泣如诉,活灵活现,余音袅袅,给人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音的况味,读之听之令人醒目悦耳,心旷神怡,堪与白居易之《琵琶行》媲美!
再有就是从诗奇先生的诗歌中可以看出其高风亮节的文人风骨。最让人钦佩的是,诗人始终坚持文艺创作的崇高圣洁的根本宗旨,容不得半点玷污诗歌神圣殿堂的亵渎行为,绝不让铜臭味侵蚀自己的诗歌,也决不跟风赶潮秀时髦,更不卑躬屈膝攀附权贵迎合谁。他拥有高尚的文人气节,坚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积极乐观向上,勇于开拓的精神鼓舞人;以真、善、美的品格感化人。不故作高深,不无病呻吟,把创作的视野投放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投放到河脉山川,花草林木,鸟兽虫鱼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万事万物中,以独到的眼光、视角,从中发现真、善、美的诗情画意,并结合自己穷其一生的对人生,对事物的感性、理性的认知和感悟,然后把这些要素揉合在一起,进行诗意的提纯与升华,酿成一杯杯一罈罈诗歌的美酒,奉献给读者,去鼓舞激励人们的思想和意志,启迪人的心智,淘冶人的情操,荡涤人的灵魂,使读者在享受诗歌审美的同时,受到崇高思想的启迪。
时 至今日,我与诗奇先生仍未谋面。其实,我与他见不见面都已经不太重要了,因为他的诗歌已为我俩架起了一座心灵相通的桥梁,每读一首他的诗歌,就是一次全方位的心灵的交流与沟通。加之每日微信、电话交流似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听他谈诗说文,慷慨陈词,娓娓道来,耳提面命,谆谆教诲,使我受益匪浅。这种纯朴的情感早已超越了乡亲近邻之情。隋朝大思想家王通在《中说》里说道:“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我与毛诗奇老师正是真正的心灵相通,精神相抚的神交。这种友谊是高尚纯洁的,是长久永恒的。
毛诗奇老师的诗歌出自于他丰富多彩的生活阅历,出自于厚积薄发的灵感,出自于无技巧即更高意义上的技巧。他至今依然老当益壮,笔耕不辍,诗如井喷,这不啻是一个诗人的奇迹!他几乎日日有诗,我将天天拜读不止。
2024年4月6日于丽江,4月19日凌晨4时改定
~~~ ~~~ ~~~ ~~~
编辑 曹立萍
作者 王礼贵

主播 殷利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