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无字之书,就是指除书本之外,还要读社会和人。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死”的,读起来容易找到答案和结论,而社会和人是鲜活的,读懂悟透真的不容易,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无字之书读懂了读好了,立身做人和成就事业往往有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

社会大学犹如一本时代的巨著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多姿多彩却无文无字,没有“出版标准”,不同读者能读出不同的风景。越是这样,越需要每个人把读好无字之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使一切来自无字之书的有益启示入脑入心,沉淀在血液里,融汇到人生中。哲人有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就能看到纸的背面”。

有字之书要反复读,无字之书更要反复读。行万里路和交八方朋友,就是在读无字之书,就是在实践中历练自己。让“外面的世界”来丰富书本上的世界,一个人的天地会更广阔,格局也会变得更丰厚。有字之书是一个有趣的世界,无字之书同样是充满神奇的世界。上班和上学是不一样的,“读人”比读书要复杂深奥得多,你书读的再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不懂得读人和做人,不仅事业和人生很难获得成功,而且常常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书本是人人,人人为书本,事事皆为无字书,人人都是读书人。读好无字之书,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不同,涵养不同,阅历不同,对无字之书的理解也不同。通过人人读、读人人,交流讨论心得,相互碰撞体会,就能发现许多新视角,打开一个新世界。无字之书是别人的,需要把它的真谛读出来变成自己的,离不开思考,生活的经验不是现成的,要把它变成活的,为我所用,同样离不开思考。读无字之书的过程,实际上是个不断思考完善的过程。思考是阅读的深化,是认知的必然,是把无字之书读活读懂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