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129期 总第690期


游武定狮子山记
(散文)
作者 : 毛秋实
主播 : 一 萍
武定狮子山,素有“西南第一山”之称,这座在蜿蜒起伏的丘陵中拔地而起的山,山势雄峻。当这头伏卧的雄师刚刚睁开朦胧的双眼,我便急不可耐地投入了它的怀抱。
初夏的清晨,天气格外爽朗。
沿着正续禅寺山后的小路,拾阶而上,古树参天,绿荫蔽日。因为太久没有爬山,我像个小孩子,东瞅瞅,西望望,上下仔细地打量了一番,仿佛来到了“魔法森林”里,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欣喜。偶尔捡根小树枝当鞭子,在手里舞弄着,追赶一下光阴,在不知不觉中,已登临山顶。
到达峻峭奇绝的观日亭时,已是日上三竿时分。
天空湛蓝湛蓝的,当阳光编织成琴弦,透过眼前的一棵小松树,将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传递到我的耳际时,耳边又响起了唐代大诗人李商隐那首题为《高松》的诗:“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那种独行江湖,仗剑走天涯的豪迈之情,油然而生。
我已经不记得二十多年前,与父母一同来狮山观日出的具体场景了。但第一次看到的冉冉升起的那轮红日,却始终在我心里升腾,且从未泯灭过。睹松思人,感慨的是,如今我的父母,已宛如遒劲的苍松一般,仍栉风沐雨地守候、呵护着我们一家人。
“为爱松声听不足/每逢松树遂忘还/翛然此外更何事/笑向闲云似我闲”,唐代名士皎然的《戏题松树》一诗也不禁在我的口中冒了出来。趁着泛起的泪花还未迷失双眼,转头,奔向松山林海深幽处,独自尽情享受这来之不易的闲暇时光。

也许是 触景生情的原故,我的心里老是涌来唐代诗人们题松咏松的诗句。杜荀鹤的《小松》诗“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武定狮子山的松树,高大粗壮,威武不屈,狂风不倒,洪水不淹,严寒抗冻,干旱不枯。铮铮铁骨铸就的一棵棵、一排排标兵,高耸入云,英俊挺拔。林海茫茫,四季常青,涵养水源山顶平湖,滋润着这片圣山土地,也守卫着山下后花园里的那些“牡丹仙子”们。
幻想一下:山上松涛阵阵,传来慷慨激昂的壮歌,沙场征战的青松勇士们凯旋而归,令人振奋不已,心潮起伏;山下飘来国色天香的牡丹花香,提神清脑,那些绰约的身影若隐若现,与松林交相呼应。当二者相互交融的此情此景,在你的脑海里交融时,真可谓妙入“人间仙境”,能不销魂吗?

绿荫中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松涛阵阵扑面而来。我此刻正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好想在脚下厚厚的松毛地上打个滚,可又怕被松针扎疼,只好作罢。我一路蹦蹦跳跳地溜达着,寻得两枚可爱的“松果宝宝”,说啥也得带回家留着玩赏。
咦,我收起即将迈出的脚步,倒退了几步。突然惊奇地发现,一棵“爷爷松”脚下有个神秘的洞,旁边还安着一扇废弃的木门,该不会是护林员为小松鼠安的家吧?我伸手抚摸着这饱经沧桑的松树爷爷的躯干,它那深褐色的皲裂的皮肤,还有被松鼠们掏空的古树洞,绝对会有一个关于小松鼠的童话故事的诞生。
来到岔路口,在一排笔直的树干前,突然一对“夫妻树”扭曲的身影闯入我的眼帘,这看似极其不协调的一幕,差点让我笑出声来。它们佝偻的身躯,扭成了麻花状,身上疙疙瘩瘩的,却也挣扎着倔强地向上生长着,仿佛对命运的不公依旧从容不迫。他们又似乎是和谐的,就像在给大家表演小品的夫妻,给这片严谨的松林,带来了一丝幽默与风趣。或许,人生就像这两棵松树一样,苦乐自知吧!
还有一棵很特别的松树,拦腰长了一个大陀螺,就像生了一场大病,生命在这里打了一个死结,然后突然又拐了道弯,笔直地向上生长了。但这个结,俨然成了它的标志、甚至是累赘、包袱。亦或是成为一个蕴藏着顽强的生命力的茁壮成长的宝葫芦。
快看,那儿有棵“娃娃松”,个子不高,挤在一群“大人”中间,居然那么调皮捣蛋,保持着跳霹雳舞的舞姿站立着,掩饰不住三分俏皮、七分可爱,显得格外有生机,一副桀骜不驯的模样。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杜荀鹤的《小松》里的诗句又冒了出来。松树因针叶水分含量低,碧绿的松针好似“钢针”,保护着树干,耐贫瘠的土壤,不惧严寒,石缝里也能生长。长青的松树,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古甲磨云拆,孤根捉地坚。”这些青松卫士们,带给我宁静、祥和的氛围感,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无私奉献、不图回报的品格,无时不刻不在感召着我,不禁自己也想站成一棵松树,养成正直、朴素、坚韧的内在美和勇敢、顽强、谦虚的品格。
~~~ ~~~ ~~~
编辑 曹立萍
作者 毛秋实

主播 一萍

温馨告示:
本栏目是一个公益文学园地,欢迎文学爱好者投稿,投稿文章以诗词、散文、杂文、科普、故事、微小说、时事评论为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方向,拒绝低俗不雅文字。栏目作者、主播、编辑均无稿费报酬。
来稿请注明“原创投稿”字样。
投稿微信:guyu644
投稿邮箱:594946130@qq.com
评论区也是读者意见反馈区,欢迎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点评点赞您喜欢的作品和主播,我们将在合适的时机邀请优秀作者、主播与粉丝见面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