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何金德
“断亲”——这个词汇在近年来逐渐走入了公众视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不同于年轻人对于原生家庭的主动重塑,中年人的断亲现象更多是在长期压抑下的被迫选择。特别是中年女性,她们在亲情与自我之间挣扎,最终选择了断亲,这无疑是一场艰难的自我救赎。
李阿姨,一个普通的城市中年女性,近年来也走上了断亲的道路。她的故事,或许能为我们揭示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李阿姨来自一个传统的大家庭,家中兄弟姐妹众多。自小,她就被灌输了亲情至上的观念,始终将家人的需求和感受放在首位。成年后,她更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家人,无论是经济上的支援还是生活上的照顾,她都毫不吝啬。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阿姨逐渐发现,她的付出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和认可。家人们似乎将她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甚至在利益分配时将她排除在外。这种亲情的淡漠和利益的算计,让李阿姨感到心寒。
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家人们对她的评价并非基于她的付出和努力,而是基于她的经济状况。当她事业有成、经济宽裕时,家人们对她热情洋溢;而当她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家人们却避之不及。
这种现实的打击让李阿姨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亲情观。她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付出并未换来真正的亲情和尊重,反而让自己陷入了无尽的疲惫和失望中。于是,她决定走上断亲的道路,为自己活一次。
断亲后的李阿姨开始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她学会了拒绝家人的无理要求,不再为他们的琐事烦心。她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尝试新的兴趣爱好,结交新的朋友。她发现,原来生活可以如此丰富多彩,而自己也可以如此快乐自在。
当然,断亲并不意味着要与家人彻底断绝关系。李阿姨依然保持着与家人的联系,但更多的是以一种平等、独立的态度去面对他们。她不再过度付出,也不再期待他们的回报和认可。她只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然后享受自己的生活。
李阿姨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中年女性断亲现象背后的无奈与决绝。她们曾经为了亲情付出了太多,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而当她们选择断亲时,实际上是在进行自我救赎和亲情观的重塑。她们开始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追求个人的幸福和快乐。这无疑是一种勇敢而明智的选择。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感受。亲情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亲情而牺牲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当我们面对亲情的淡漠和利益的算计时,或许应该像李阿姨一样,勇敢地做出选择,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
(作者系记者、导演,《时代中国》杂志总编辑,广东省文化学会特聘专家及媒体总监,何媒矩阵创办人,原广州广播电视台制片人总导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