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敦运 编辑:杨建松
播讲和音乐设计:刘晴

——龙床矶位于淮山村某驻军修理所,它东临公路,南对槐山,距中山舰纪念馆约3500米,是金口江边一古色古香的险俏石崖,色暗面坦,但层层叠叠,瞥见该胜景的第一时间,眼睛就顿生近前一探的欲望,不仅是我。

军史学家说,海军属于“水军”,但水军却不一定是“海军”。到了宋朝建炎(1126年)南渡之后,我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防海”之说,也就是说,中国的海军是从南宋时才正式起步的。
其实,早先并非没有水军,只是它分属于不同战区管辖,在陆战中起起辅助作用而已。
大宋年间,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水军为岳飞所有,而且绝大分布置在江夏。史料记载说:岳飞“鄂渚水军之盛,遂为沿江之冠。” 这里的“鄂渚”指的就是江夏滨江地带。

岳飞哪来如此规模的水军?
镇压洞庭湖杨幺义军之后所得。
原来,岳飞被调到鄂南与杨幺正面对阵之前,军中就有谋士江夏人黄纵禀告大帅:“杨幺手下水督杨钦,心未全反,说服可令其归。”
杨钦(生卒年月不详),岳州(岳阳)人。本为杨幺义军悍将。在岳飞奉命围剿起义军时杨幺的众水寨各自为战。面对岳家军的残酷围剿,杨钦从未主动出击。

正是发现杨钦即使在邻寨受剿时也在观望,所以黄纵建议岳飞策反他。
岳飞觉得有理,干脆就派黄纵前往劝降。
面对黄纵的分道析理,口若悬河,杨钦并未所动。无功而返的黄纵,又建议岳飞调来了董先的踏白军(侦察兵,也是战力最强的部队),单独围困杨钦,而且明明白白的亮出了无数带有火箭的强弓硬弩,一齐指向杨钦水寨,这次杨钦紧张了。他知道,只要董先一声令下,万支火箭就会齐发,自己的战船和水寨立刻就会中箭着火,不出半个时辰就会玉石俱焚,化为灰烬。无奈之下的杨钦只好带着妻儿老小跟在黄纵后面出降了。
岳飞不仅接受了杨钦的投降,还把高宗赵构赐予自己的金带、战袍一起送给了他,并向左丞相(比右丞相略低)张浚申请,给予杨钦一个正式官职,以便巩固他的降志。这让杨钦好生感动,他立即主动请命,返身进入洞庭湖,说服了自己的几个换命朋友,譬如全宗、刘衡等水寨头领归顺,而且再一次给岳飞献计,在湖面多放水草,以阻塞杨幺大军的航道,直到农民军集体被困,牛皋生擒杨幺。

杰出的义军统帅杨幺牺牲了,岳飞因此立了大功,杨钦也因出卖杨幺,用义军战士的鲜血染红了自己头上的顶子,得到了宋高宗赵构的封赏,名正言顺地当上了宋朝的水军统制(相当于师长)。
绍兴十一年(1142年)岳飞被冤杀之后,他麾下成建制的水军仍在江夏布防,20年后还有所扩充。乾道六年(1170年),宋孝宗下旨:“镇江府驻扎御前诸军以前、右、中、左、后、水、游奕七军称呼,水军以三‘将’,余军以五‘将’,共33‘将’。统制官以7员,统领以13员。”
就在这一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经江夏西赴四川,曾在金口凭吊龙床矶后邂逅过水军的一次大演习,他在《入蜀记》中这样记述过:“观大军教习水战,大舰七百艘,皆长二、三十丈(每3丈为10米),上设城墙楼橹,旌旗精明,金鼓鞋鞯(jiān),破巨浪往来,捷如飞翔,观者数万人,实天下之壮观也。”这次规模巨大、气势恢弘的盖江军演留给他的印象极为深刻,以至于几十年后仍然难忘且不解:如此军力,为何不去北征,收复失地?
百思不得其解的陆游,在饮下两杯苦酒后,写下了那首《十一月五日夜半偶作》:
草径江村人迹绝,
白头病卧一书生。
窗间月出见梅影,
枕上酒醒闻雁声。
寂寞已甘千古笑,
驰驱犹望两河平。
后生谁记当年事,
泪溅龙床请北征?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chù,废除)。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据说,诗中的“泪溅龙床”就是金口江边的“龙床矶”。
龙床矶又称“龙床叠被”,据传为赵匡胤留下的史迹。
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皇帝,一生征战无数,威名显赫,但在作为臣子跟随后周皇帝柴荣出征南唐的寿春时却遭遇过一次险恶的兵败。
据说那一年冬天,他任征伐濠州和泗州的前锋。当时南唐军队在十八里滩扎寨,柴荣刚刚商议准备怎样用骆驼摆渡军队过江时,赵匡胤就已单骑率先横渡而出,他的部下见主帅陷阵,立即紧随渡河,顷刻就攻破了南唐军寨,斩将夺旗,高奏凯歌。

南唐退却后,柴荣屯军清口,赵匡胤连夜追到山阳,击破了楚州。只是在江口遭遇劲敌,寡不敌众才大败数百里。
落荒而逃的他,不知怎么就漂到了金口,并在滨江的石矶上昏睡了一夜。
第二天醒来,只见江水滔滔,浪声如鼓,四下洒满朝霞,石矶遍铺锦绣。他顿时心旷神怡,摆开架势,活动了一阵手脚,打了一套炮拳,发现已经恢复了体力,遂问明乡老,翻身上马,再寻旧部,终于取得了大战的最后胜利。
后来,他登基当上了皇帝,还特地派人来金口祭奠石矶,于是,这石矶就成了享誉江南的胜景,取名“龙床叠被”。

其实,这里只是一处普通的山岩,因为突兀江中常年被江涛鬼斧神工般地不停雕刻,才形成了玲珑剔透的“龙床”。不过,远看还真像卧龙盘亘江岸,古朴大气。
1984年,武汉市开展文物调查时,考古学家在此采集到不少陶器标本,不仅有灰陶,也有磨光的黑陶。器上饰有绳纹、凸弦纹和瓦棱纹。还挖到了不少石斧、石锛、穿孔石铲、陶纺轮等生产工具。专家说这些属新石器时代的屈家岭文化,是一处难得的原始社会晚期部落遗址,比赵匡胤来此早得多。
关于龙床矶的传说,也有第二个版本的。

第二版本说很久以前岳州(岳阳)郊外报国寺的一位老道,带着两个道童顺着长江云游,一面拜访古寺神观(guàn),一面传经布道。阳春三月的一天,这位老道和两个童儿来到江夏金口下游的巨石咀边。

老道人眯眼一看,心头一震,当即和道童爬到石头咀上观察,只见对面高山(大军山)巍然而立,山头薄雾环绕;江中急流直下却被石咀碰回后形成一个巨大漩涡;石头咀靠岸一侧,大树参天,绿荫蔽日。老道转头对小童说:“此处是个风水宝地,我们就在此地住下吧!”道童不知缘故,只好随师父在附近吴家祠住了下来。老道仍天天访古观、拜道友,但回到住地非到江边石头咀上待上个把时辰不可,再晚不辍。

不知过了几个春秋,老道忽然对两个童儿说:“徒儿啊,我自感不祥,人不久矣。我死后千万不要土埋,你们只管用稻草卷好,抬到那块石矶上,然后朝着漩涡抛下去,不必多举。要是不懂,待抛完我尸后,再开我留下的道筒便知。”师父说完便闭目羽化了。
两个道童按师父遗嘱,找来稻草将尸首卷好,恭恭敬敬地托到石矶上,正准备往下抛时,师兄动摇了,他说:“师父多年如一日,如慈父般待我俩,如此抛尸江中,实在不忍。我们还是化点缘,把师父厚葬了吧!”师弟也感到师兄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两人就将师父的遗体小心地保留了下来,只将卷尸的稻草抛下江去,并立即被卷入漩涡。

两个道童经过多方化缘,终将老道厚葬于石头咀后的山脚后,这才找出师父的道筒一看,只见师父在上面写到:“此矶系龙床矶,死后入江上龙床,来世龙凤呈祥,可称天子一统天下也。”两道童一看,悄然大悟且后悔不迭。
后悔不迭的兄弟俩连忙爬上石矶,但见红日抚新波,江水照旧流,只是漩涡变小了,声音变轻了……

此后每年老道的忌日,石矶下的江面总会冒出一根稻草。人们把这块大石头便叫做了“龙床矶”,附近姓吴的湾村也跟着成了“龙床矶湾”。
又过了好多个世纪,古镇金口旧貌换了新颜,镇中修了一条沥青路,取名“龙床矶街”,它全长1733米,宽20米,从西接涂川路,东连通用大道,笔直、平坦,通畅、清丽。
倘若踩着晚霞、披着清风,走向江边再品“龙床”,只见层层巨石都像镀上橘红,矶头还真如叠起的床床丝被,胜过真龙天子当年所用的所有御衾。

作者:彭敦运,男。湖北省学科带头人。湖北省地方教材审定专家。省教育厅重大项目(校本教研)组专家。中南三省班主任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中央教科所特聘专家。《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在线班级”专栏作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栏作者。国家NOC赛事班主任赛项设计人兼第一届裁判长。

播讲者:刘晴,网名水玲珑,朗诵爱好者,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大连网络建设委员会会员,半岛品读人。用我的声音祝福你,用我的讲述陪伴你!

编辑: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协理事兼副秘书长,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武汉经开区朗协理事;深圳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铁马豪歌平台三年阅读已逾一亿三千多万。
彭敦运【工笔江夏】系列作品
(请点击标题阅读)
1 《心上的金口》
2 《华丽转身的纸坊》
3 《坊城夜话——关于纸坊的传说》
4 《似梦非梦法泗州》
5 《有笔难绘保福祠》
6 《江城茶仓》
7 《织女临津也相妒》
8 《草色烟光情深处》
9 《圣水黄家湖》
10《报春梅》
11《白云阿的传说》
12《焚香谭古城》
13《雨过天青照大湖》
14《等鲤》
15《传奇嵌在湖中央》
16《惟楚有才》
17《首县首树》
18《邟侯大伽》
19《乡思如海》
20《奶奶给讲梁子湖》
21《梁子湖味》
22《白马头》
23《鼙鼓声中湖州矮》
24《九月桂花红》
25《五里墩》
26《古山铁锦》
27《沉钩夜泊山》
28《丁家咀》
29《干鱼庙》
30《志在鼎甲》
31《涉湖边上的洋码头》
32《打狗湖》
33《橘说江夏》
34《神堂海》
35《八分落霞》
36《枯竹海》
37《女台山》
38《黄公兰》
39《江城第一店》
40《扎营咀》
41《金水闸》
42《关门堤》
43《英雄村》
44《五枫桥》
45《种个墨斗再探花》
46《𡘧门口》
47《鲤鱼撩花》
48《拾遗元丰》
49《叶家海》
50《翟家边》
51《上马厂》
52《后屋》
编辑:杨建松 图片采自网络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