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对苦楝果独有情钟
文/周其河
提起苦楝树,我倒对它情之所钟,它几乎陪伴了我整个童年,至今仍给我留下了最美好的记忆。
我对苦楝树有较深的影响,不仅是它“年年春来有,如花映碧空。"而且它有”客里不知春事晚,举头惊见楝花香”;更是对它结的果子情有独钟。后来听大人们讲才知道,苦楝果(也叫棟树枣),能杀虫疗癣,还能当作杀虫剂喷洒蔬菜上面长的虫。公家还能制作肥皂、油漆、中草药等。而我对它尤其感兴趣的,供销社收购苦楝果,让我直接得到了实惠,可给我添补不少零花钱,因而我对它倒是独有情钟。
记得有一年的冬天,是在小学三年级那当儿吧。放晚学走在路上,不经意间,看见高年级有个同宗同学爬上苦楝树上面摘果子。我感到十分好奇,明明是苦果,又不能吃,摘它干啥用呢?我带着疑问的口气问了他。他不慌不忙、动作麻利地从树上跳下,轻声对我说:供销社收呢,一毛五一斤,我已卖过了。噢,我知道了。我倒对他的话信以为真,他二叔叔就在供销社工作。该同学随即将落在地上的果子一个不漏地拾进袋里,拎着小布袋奔供销社去了。
打那天起,摘苦楝果倒成了我心中的头等大事。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早早地吃了饭,急急忙忙来到生产队的河圩上,见到苦楝子就摘,树高够不着,就用小竹竿子敲打一下,哎,凡是敲到的地方,果子全落下了地,再一个不少地捡起放进袋里。望着最高枝丫处的楝子,只能无可奈何。因为妈妈再三叮嘱我,高处不能爬,枝丫脆弱会折断,危险性大。我拎着装满苦楝果的小布袋,三步并作两步径直来到了供销社,一直等到八点才开门。好在卖货的人不多,排在我前头的只有三四个人,司磅员一一过秤,开了收货单,尔后到会计室结账,当我领到了6毛多现金时,激动的心情怎么也平静不下来,这是我第一次凭自己双手得到的劳动果实。怎么不欣喜若狂呢?我大步流星地来到学校,正赶上上数学课,蔡老师让我快进教室,也免了批评。
第一次摘苦楝子,尝到了甜头。我感觉苦楝果虽苦而甜,虽苦而乐,因为有了实惠。“寒枝虽少叶,果若彩珠同。"这6毛多钱,虽不多,它的分量可足也!那时低头捡不到一分钱呢。一盒火柴二分钱,要买多少盒?一支好铅笔5分钱,要买多少支?我越想越高兴,信心更足了。
那两天都起个大早,跑到隔河对岸的河圩堆上找觅苦楝子,不一会儿,邻近生产队的两个高年级同学也来了。那几棵苦楝树真的高大,我们合作分工,他们爬上树用小竹竿敲打,我在地上拾。他们俩仰起头瞄准目标敲打,果子洒落了一地。由于用劲过猛,枝丫都折断了,有的折坏了悬挂在树缝中。哎,苦楝树真的好耐心啊,再怎么折磨,它也不哼一声,大有俯首帖耳的感觉!"若寒滋味鸟不知?满腹惆怅自诉说。”这时当地的一个姓柏的老大爷吆喝着,不让我们毁枝摘果,好在是熟人不太过分。我们只好捡好果子打道回府。
两三个早晚的苦累,得到了“丰厚"的报酬,我的心里乐滋滋的。从卖苦楝子得到的钱中,拿了一小部分做零用钱,剩余的交给妈妈,妈妈说是作为下学期的学杂费给我保管好。零用钱有了,手里活套一些,真是其乐无穷也!消息也真灵通,不少同学也参与了摘苦楝果的行列。这么大开动作的折腾,经冬不落的苦楝果也所剩无几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的冬天一到,我就张罗着摘苦楝子的事,行走于苦楝树之间。我也有个提前量,总比别人早两天摘,等到别人再摘,我已积攒两三袋了。因而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诗和远方在苦楝果上抒情,坚实的苦楝果,它代表着希望的满载,象征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这样说,苦楝果倒是陪伴我度过童年冬天的一种依恋,一种乐趣,一种奢求。我爱苦楝果,那苦,是我开心快乐的源。“数九严冬黄楝果,风尘不染洁廉操。寒枝少叶精神爽,大爱无边功效高。”这是我对苦楝果的赞美之言,也是我对苦楝果的倾慕之情。

作者简介:

周其河,江苏阜宁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副高职称。阜宁作协会员,盐城市作协会员,盐城市诗词学会会员。当过兵,教过书。曾担任中心校校长兼支部书记,在任期间,该校是盐城市中心校中唯一的市级模范学校。一个喜欢唱歌的文学爱好者,力争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诸多作品散见于《中国教师》《中国科技》巜浣花》、《文学欣赏》《青年文学家》《文学世界》《教育学文摘》《罗兰墨香文苑》《终南文苑》等纸刊微刊。并获得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