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老师
杨剑,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协副主席、江右印社社长、上饶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央视书画频道篆刻教学主讲嘉宾。
董文璇临帖作品

评语:
董文璇节临《散氏盘》这副习作,在笔势流畅、体态开张、疏朗悠扬等这几个方面还欠火候。
要学好散氏盘不那么容易,首先要有多年的篆书临池功夫,还要具备一定的眼界和学识及娴熟的技法,才能学习散氏盘。
学习这个铭文,总体而言用笔上以中锋为之,藏头护尾,力贯字中,行笔要沉稳,字架之间要错落呼应,以险取势,结体要开张有度,收放自如,以玉箸之线出之,少露多藏,尽量将线质的圆润与刚健表现出来,野逸中见规矩,要宁巧勿板,要有妙笔生花之意境,将灵动之笔墨蕴于字中,贯穿始终,达其性情,才能达到此铭古法。几点建议:
一是强调疏密变化,打破篆书对称、排叠、匀称、均衡的法则,呈现出不对称、灵活多变的参差美感。
二是强调字势向右下斜的形态,高低错落,静中寓动,稳中求险,使得铭文有奇肆率真之感。
三是强调长线与短线的结合,字形大与小的结合,端正与倚侧的结合,使得铭文虽有行有列,排列整齐,却呈现自由自在、乱石铺街、天真烂漫的奇异效果。
四是强调用笔中锋和侧锋的结合,方笔与圆笔的结合,提与按的结合,重与轻的结合,缓行与疾行的结合,直行与蛇行的结合,平铺与绞转的结合,娴熟运用,灵活掌握,使之线条丰富多彩,不可预测,产生锦绣横陈,随势生发的效果。
五是临摹此铭文时,建议使用纯羊毫中长锋笔,不宜使用兼毫笔。用一分笔,不宜铺毫。行笔时,不宜故作抖动,以自然为宜。不宜以小篆的审美来临摹,宜从西周金文《大盂鼎》学起,自然过渡至此铭文。
以上是本人临《散氏盘》的一些体会,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