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敦运 播诵:汪音彤
编辑:杨建松

——纸坊环山路东起金龙大街与江花大道的交汇处,沿花山消防通道横交纸坊大街进入青龙山,再从黄家湖路返回金龙大街后几成圆环,故名“环山路”。2013年12月18日竣工的环山步道,宽4~8.5米,全长30.04千米,宛如披挂在纸都上的一条彩带,旖旎而优雅。

环山步道有故事,而且不一般。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600年前,是深埋在步道路基下的美丽传说。
那还是明朝永乐年间,江夏遭遇了一场大旱,上百个小湖中泊干得泥底朝天,就连汤逊湖都后退了十几里,赤野茫茫,颗粒无收。武昌府和江夏县几次郊外求雨,都不见效,个个心急如焚。
万般无奈,知府只好带领着江夏县等一群文武赶到楚王府,一则汇报灾情,二则请王爷帮助拿拿主意。
此时楚昭王朱桢刚刚去世,当家的是才接班的庄王朱孟烷。他问“你们怎么不去长春观请请法?”

武昌府道:“去过了,也求过了,可至今甘霖未至。”
朱孟烷这才知道,长春观未能按时赐雨。
怎么办?
且说这朱孟烷还有些主意,也有点魄力,听了各位的禀报后,也深为江夏的年成担忧。要知道,倘若封地无收,他拿什么来养活上万号楚府家人和三护营兵,拿什么送往京城孝敬皇亲国戚?
想了一夜后,他悄悄派出左长史去慈云寺摸摸底。可是到了八分山后才知道,原来成祖朱棣“靖难”时曾得到过武当山大帝相助;由于真武是道教尊神,所以此时各地都真相礼道。慈云寺是佛家古刹,香火自然不如从前,十分失落的左长史空手而归。不过他也向王爷禀曰:“青龙山尚有罗汉寺,不知能否往祈?”
听了左长史禀报,庄王没有吱声。皇上才驾鹤西去,自己也刚刚袭爵,倘若明目张胆远去礼佛,岂不是将把柄送与言官,请他们弹劾自己?
翌日拂晓,他悄悄地带上忠实的只将军,微服敲开了已显败像的古刹山门。
方丈得知来意后,十分理解,他悄悄地安排了求雨仪式。活动过后,方丈对庄王说:“请王爷静候,大雨今夜必至。”
三更,甘霖果然如约。
庄王十分高兴,即命只将军星夜驰酬。
没想到庄王的这次密行,还是被言官侦知并上本弹劾了,好在仁宗朱高炽并不糊涂,没有下旨申斥,而且他只当了264天的皇帝,也来不及与楚庄王计较就驾崩了。
罗汉寺由于得到庄王馈赠,不久就行修葺,钟鼓又起,佛音复扬。

然而,到了宣德四年(1429)中,平江伯陈瑄还是密奏宣帝(朱瞻基):“湖广,东南大籓,襟带湖、湘,控引蛮越,人民蕃庶,商贾辐聚。楚设三护卫,自始封至今,生齿日繁,兵强国富,小人行险,或生邪心。请选其精锐,以转漕为名,俟(sì)至京师,因而留之,可无后患。”他请皇上点名,要楚王府那位文武双全的只将军带兵前来供职。
帝曰:“楚无过,不可。”
朱孟烷得到京城密报后极恐,急忙主动上书,请皇上收纳自己的两支藩军,只留下一支小部队看家护院,而且还特地把只将军献出。
皇上好言抚慰了庄王,但也痛快地收下了他的军队。
临行前,庄王特制一根铭柱赐予只将军。
将军北往后,衔命去了山西交口(今吕梁市离石区),从此再未踏上江夏一步。
终生不能私自南行的只将军郁郁而终,去世时将庄王所赠都带进了青砖八卦墓。
鸡飞兔走,朝代更新。
几百年后,我听到了第二个故事。
2014年,我的一个学生在吕梁恰好邂逅了离石区交口文史馆的乡村文物普查,若非行(háng)家闲聊,他怎么都不会想到千里之外居然还有一根几百年前来自江夏的王赠石柱:柱质砂岩,全长93厘米,宽 13厘米,上刻“楚庄王赠只将军”七字魏体铭文。

曾经保管这一“铭柱”的刘根年老人告诉他:1972年的大雨引发山洪,深藏于书房洼的一座古墓被冲露了。几个胆大的造反派钻了进去抱出所有,拿走了当年朝廷所赐的盔甲和宝刀,却遗弃了这根石条,若不是被生产队长捡起砌进猪圈,恐怕早已浪败。
“文革”结束后,老人说这是作孽,于是从猪圈中小心拆下,洗净并裹绸珍藏,不敢再行亵渎。
纸坊的罗汉寺建于明代?
不是。
记得1964年秋我班去农场去挖苕(红薯),一个同学无意间踢到一物。学养极高的历史老师说:“这叫瓦当,上有莲花,应该是唐代的。”只可惜年方豆蔻的我们,谁都没法理解孙老师的激动。当我再次想起这件“苕事”时,恩师已经作古,带走了我想了解的全部。
十年后,我也成了一中老师。支农时老会计告诉我,这山里原来的确有座罗汉寺,寺里供着十六罗汉,不过更早些时叫“青龙寺”。楚王还在这里求过雨。
“十六尊罗汉”?
我睁大了双眼,因为我的知识储备中,只有“十八尊”和“五百罗汉”啊。
老会计没理会我,继续他的自言自语:“我当小伢的时候,罗汉寺都还有好大一片,只怕是有四五十石(dàn,一石地等于十斗,四斗地就是一亩,折合面积达到100多亩)地!
然而,当我再去踏勘时,除了更加破碎的石头瓦砾之外,寺基茫茫。
几年前我去环山步道上踏秋,突然发现路牌上赫然写着“罗汉寺”,那种吃惊绝不亚于我的学生看见“只将军”。
不过我也知道,这个罗汉寺一定不是当年之尊;不过,即使不是当年,就这个名字也能带我在史海里徜徉一回。
啊,原来楚庄王、只将军,以及罗汉寺的故事就埋在环山步道之下呀!
第三个故事发生时,我就成了故事中的一斑,这是因为全国徒步大会选择了武汉最美丽的纸坊环山步道,并在这里发枪开赛。

全国徒步大会?
是的,这个项目是经国家体育总局批注,由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的品牌活动。
2011年滥觞于四川盐边县的这项特色运动,三年后就青睐了纸都,落步在青龙山麓。
2014年4月19日,有超过两千的户外运动达人从全国各地汇聚江夏,硬是把一线山径走成了大彩龙。
这是江夏几千年历史上的第一次。
耗时2小时36分57秒,天津户外运动俱乐部队夺得了这次运动的团队冠军。津门运动健将王建东翘起大拇指说:“这条步道太爽,其风景是我参赛以来所遇中的最美”。

比赛完了,许多人都舍不得走,第二天还要逆向盘桓,以至于大会指定的八家酒店不能按时腾空。
江夏区文化局长邓怀生感叹说:“没想到一场户外徒步,居然能吸引这么多的外地来客!”
是啊,奇迹。
难道就仅仅只是步道与环山?!
日历又撕去了360页。

4月18日深夜,千年纸都,豪雨如注;环山步道,水响连天。为了赛顺,江夏临时购买了2000多件雨衣,放进了为正式报名者准备的“大礼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晨钟才敲六下,豪雨就应声而停。空濛群峦,凉风习习,一条青龙竟然这样端庄、贤淑!
69岁的熊裕安,是黄石“长跑协会”的秘书长,他意气风发地带着麾下80多人闯进了青龙山。“这条赛道真是太美、太净、太华丽了。不仅赏心悦目,而且空气如此清新。”他边走边叹,那一连三个“太”再加一个“如此”,不仅刷新了津门王建东的溢美之词,而且拉慢了队友的脚步。这是他的希冀,就是要好好享受一下这个美醉的过程,以及别样的龙山春色。

步道上,拥挤;步道上,欢快;步道上,吸睛。你看那突然涌出的几张黑脸,可不是楚天日晒所致,而是“乌干达的布熊洋洋”,一个队名潮得滴水的域外微队。队长布莱恩和3位华师大的黑友,边走边奏,异域音乐和着楚地山风,精妙绝伦。

曾记得,苏轼在宁海(杭州)留下过“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句,如果他来纸坊,会不会发出“纸都晨光甲宁海”的感慨?

今天,步道上徒步年年,参赛人早已突破三万,只要你卷进那涌动的春潮,你就会发现,这潮不仅拥丽了山,挤绿了岭,也给楚天首县刷出了一张惊艳中华的青葱名片。


作者:彭敦运,男。湖北省学科带头人。湖北省地方教材审定专家。省教育厅重大项目(校本教研)组专家。中南三省班主任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中央教科所特聘专家。《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在线班级”专栏作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栏作者。国家NOC赛事班主任赛项设计人兼第一届裁判长。

朗诵:汪音彤,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现任武汉市江夏区融媒体中心播音员,国家一级播音员,普通话一级甲等,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江夏工作部会员,湖北省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员。从事播音工作以来,共获得省市广播电视节目奖52个。爱读书,爱旅游,更爱用声音去创作、去分享!爱读。
摄影:刘汉林,武汉市江夏区摄影家协会会员,李白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城市规划工程师,擅长自然风光、城市风光。
编辑: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北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都市头条》“铁马豪歌”平台创始人,三年阅读已逾一亿三千多万。
编辑:杨建松 摄影:刘汉林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扫描二维码
欢迎点此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