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寞与谁说
——致新朝觐者
青海 马学忠

相对来说,已经完成朝觐功课的人对麦加城内克尔白(即天房)和麦地那圣寺的思念和向往,远胜于还未曾有机会前去朝觐的人,朝觐过数次的人的思念和向往又比仅去过一次的人要强烈得多。每年政府组织朝觐人员出发的前前后后,是往年的朝觐者们最最伤感落寞的时候,是最易触目伤怀的日子,亦是泪水涟涟的日子。若不是朝觐人数指标所限,往年多半的朝觐者砸锅卖铁也要紧跟当年的朝觐队伍飞往两大圣地,他们多想再疾步绕天房,让汗水重洗铅华,让清风吹尽浮华与尘烟,多想把心灵重新打磨得明镜般锃亮。
可是啊!就像北归的候鸟,他们再也没有机会南飞了!这不由得使人猛然记起已故大诗人王昌耀的《南曲》来——
借冰山的玉笔,
写南国的江湖:
游子,太神往于那
故乡的篙橹,和
岸边的芭蕉林了。
然而,难道不是昆仑的雄风
雕琢了南方多彩的霜花,
才装饰了少年人憧憬的窗镜?
我是一株
划归于北土的金橘,
纵使结不出甜美的果,
却愿发几枝青翠的叶,
裹一身含笑的朝露。

新朝觐者啊!正因为千万人的苦苦等待,正因为寥寥无几的指标,能够实现夙愿,得以赴源洗尘,那是多么幸运的事!
身在克尔白的朝觐者啊!在风中,在雨中,请再看一眼,请再回头凝视一次,今宵的克尔白;在烈日下,请再回头凝视一次,请再看一眼,今日之克尔白,请你将此刻牢牢记住,只为,此刻之后,一转身,在以后的朝觐季,你再也不能,再也不能,与尊贵的、圣洁的克尔白重逢。
身在克尔白的朝觐者啊!当你挥汗如雨的、幸福的疾步绕行天房时,请别忘了千万人正从遥远的故土眼巴巴地注视着尊贵的克尔白,注视着你们!请别忘了,那些往年的朝觐者们正在愁苦地读着大诗人王昌耀的诗歌《斯人》——
静极——谁的叹嘘?
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在那边攀援而走。
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
此刻,往年的朝觐者们觉得在芸芸众生中自己微如芥子,犹如清晨草叶上滚动的一粒露珠,阳光下随时融化的一片残雪,无能无力,一切惟凭佑助。
身在克尔白的朝觐者啊!从特殊意义上说,克尔白就像一盘不停转动的磨,把从世界各地奔赴而来的朝觐者碾碎,再从磨槽中甩出去,使其脱胎换骨,所以,每年就有几百万破壳而出的新朝觐者顺从地、喜悦地悄然退场,那份幸福里,那份惬意里却悄然种下了今生今世刻骨铭心的思念和向往的种子。
值得庆幸的是,比起那些早已凋零的生命,不论是往年的朝觐者,还是当年的新朝觐者都已顺利地完成了朝觐功课,健康地步入了人生的下半场。
朝觐者们啊!请读读这些优美的诗篇——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翻开世界历史,先贤们的名字响彻云霄、长印大地,永垂不朽。相比之下,我们在世俗场上一半靠奋斗一半碰运气得来的名号又算得了什么呢!
当事者啊!脆弱的生命稍纵即逝,翘首以盼的人又是那样的多,那些一而再,再而三地手持话筒命人行善、止人作恶,大讲奉献精神的尊者们可否让出位置,以便从克尔白每年多走出几位新朝觐者!
雁不到,书成谁与?
2024年6月8日星期六
作者简介:

马学忠,网名,西海天马,青海省海东市人,法律研究生。曾任教师,情钟于史学,文学,哲学,国学,现为自由作家,善长诗歌,散文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