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友们、网友们、朋友们,有机会去开封繁塔游玩时,一定要到繁塔景点北边的千年大槐树跟看一看。因为这棵大槐树巳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开封繁塔和开封铁塔都是北宋时期遗存下来的古建筑。
开封黄河水经过中国黄土高原时,帶来大量泥沙。大量的泥沙有的地方已经堆积到城墙跟(比如北门外,等。我们上小学时,在星期天白天同学们在开封市南城墙上跳下来,跳到沙土上。城墙有8米高,城外的沙土堆离城墙只有2米高。)开封市已遇到刮大风,特别是刮西北风时,开封市区内满天黄沙,它就是典型的沙尘暴。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命令、号召老百姓在开封城内外广种槐树,一来它能遮挡阳光,让人乘凉。二来它能遮挡风沙。以前由于槐树较多,在老百姓口中也流传着许多关于大槐树的故事。比如:“系马槐。”它是说的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陈桥驿兵变的故事。又比如:“相思槐。”它是说的民族英雄岳飞在朱仙镇清真寺内设立大军帐,如何用计大战金兵的故事。再比如:“点将槐。”它说的是杨家将在招讨营练兵,由穆桂英挂帅大战辽兵的故事。
近期气温太高,不实合外出,今天,咱们借此机会说一说开封繁塔北边的“包青槐”的传说故事。(另外老百姓也称那棵槐树叫“老药槐”。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开封南郊繁塔,在北宋时是有名的天清寺。寺北边有棵大槐树,枝叶茂盛,是附近百姓歇息、乘凉的好地方。刚上任的开封知府包拯,总爱换上便服,到这里来散心。乘凉的百姓见他身青衫,脾气随和,对他也不见外。
一天公务之暇,包拯又来到大槐树下,几个人正围着一条瘦骨的老黄狗议论。一个愣头愣脑的小伙子说:“你说稀罕不稀罕!前几天,俺村王德成进城打首饰,一去就再也沒有回来。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新媳妇哭得死去活来。”包拯曾和王德成拉过家常,知道他的身世。这个人是个老实疙瘩,却娶了个百里挑一的俊俏媳妇柳海棠。包拯闻言大惊,上前抚摸着和王德成形影不离的老黄狗。大黄狗极通人性,用头乱拱包拯的长衫下摆,不时发出“鸣呜”的哀鸣。包拯心中一动,沉吟道:“王德成进城可有人看见?”陈老汉说:“他打这儿路过,还问俺捎啥不捎。”包拯又说:“他回村可有人看见?”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站起来说:“那天,我见他从金银首饰店拿着一枚金钗出来,便跟他同路回来,在大槐树这儿分手时,天巳经擦黑了……”。
包拯的目光向村庄望去,发现杏林掩映下有一座小丘样的新坟,坟前矗立着一通高大的墓碑。他仿佛不经意似的问道:“谁家的坟这么气派?”陈老汉说:“汴梁城赫赫有名的刘皇亲他家的千金小姐埋在这里。”和王德成一同回来的张大叔说:“出殡那天,对了,就是王德成走失的第二天……”。趁大家闲扯,包拯漫步向新坟走去。走到坟前,只见那条老黄狗正贴着坟腰疯狂地往外扒土。看坟的中年汉子捡起一块土坷垃使劲掷去,老黄狗嚎叫一声,夹着尾巴逃跑了。
包拯回到南衙,凭窗站立。他把疑点反复琢磨,百思不得其解。突然,他高声喊道:“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名侍卫闻声而至。包拯如此这般交代一番,四人便分头行事。
掌灯时分,王朝向包拯报告他到柳海棠娘家探听到的情况。包拯微微点头,一切疑团迎刃而解。过了子夜,马汉才拎着一只湿漉漉的小包,乐呵呵地跨进书房,回禀道:“哈,我在刘府门前可着嗓门一嚷嚷,这小子果然中了大人的敲山震虎之计……”
日上三竿,张龙、赵虎一齐参见包拯,禀报一切准备停当。包拯立即换上官服,吩咐备轿,直奔刘府。
刘府管家周智远把包拯迎进客厅。周智远不到三十岁,白净面孔,二目有神,看上去精明强干。过了很长时间,他才搀扶刘皇亲出来。刘皇亲拱手道:“不知包大人有何贵干?”包拯深施一礼:“惊闻皇亲爱女夭亡,睌生特来问安。”刘皇亲长叹一声,问道:“包大人专程来访只为此事?”包拯正色道:“有件人命大案牵涉贵府下人,请大人询问贵府教头牛筋便知。”刘皇亲一惊:“快把牛教头叫来!”包拯趁周管家帶领家丁找人的空隙,把案情说了一遍。这时,找牛教头的人都回来了,禀报牛筋失踪。一个家丁说:“有人看见他肩背小包慌慌张张出城去了。”包拯道:“目前急需扒坟取证,再行捉拿罪犯。”刘皇亲脸色十分难看:“扒坟掘墓万万不能!”包拯恳切道:“人命关天,此案不破,本府愧对百姓!”
第二天,开封府要在刘家坟头审案的消息传出,看热闹的人山人海。包拯蟒袍玉带,登上临时搭的木台。台下老百姓发现那位经常和他们谈天说地的人,竟是堂堂的开封知府包大人,不禁大吃一惊。这时,一顶华丽的大轿在家丁簇拥下在木台前落轿,周管家一掀轿帘,把刘皇亲搀扶下来。包拯忙把他请到台上,坐在公案旁。一阵堂威过后,包拯喝道:“帶柳海棠!”两个衙役从柳林里押出一个模样俊俏的女子,帶到台上,跪在公案前。包拯举起金钗问道:“你可认得此物?”柳海棠一看,抽泣道:“正是奴家的金钗。…请老爷为俺做主啊!”包拯一拍惊堂木:“帶牛筋!”接着,其貌不扬,狼狈不堪的刘府教头牛筋被押到台上。包拯举起金钗,牛筋说:“此物怎会落到你的手中?”牛筋说:“这……这是我在路上捡的。我听有人在刘府门前嚷嚷说,挖墓穴那天,杏花村死了个人,被抢走一枝金钗,我心里直犯滴咕,就在半夜把金钗扔进了汴河…”包拯说:“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不见尸体不认罪啊!”包拯一挥手,“扒坟取证!”
赵虎立即领着十几个衙役挥锨上了坟头。就在这时,一匹骏马飞驰到了木台前,全身戎装的御林军将军翻身下马,高声喝道:“开封知府包拯接旨!”包拯撩袍跪下。将军打开圣旨宣读道:“刘皇亲家坟墓,开封府衙要严加保护。”此时,刘皇亲冷笑道:“包大人,你还要扒坟吗?”包拯把乌纱帽摘下来捧在手中:“如果此案错断,我摘冠挂印,任凭圣上处置。扒坟!”坟挖开了,棺椁起出来了。赵虎惴惴不安地登台禀报:“大人,一切正常。…”。包拯却像没事人一样,镇定如常。这时,老黄狗不知从何处窜了出来,跳进墓坑,不住气的狂吠。包拯见此情此景,大手一挥:“往下继续挖!”不一会儿,赵虎等人把一具男尸抬到木台前,杏花村的人一看正是王德成。柳海棠突然疯了一般,扑向牛筋又撕又打打,又哭又骂,差人费了好大劲才把她拉开。牛筋吐了口唾沫:“算我霉气,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包大人,人是我杀的,随你处置吧!”包拯冷笑道:“你这副德性恐怕人家还看不上呢!”村民夲以为案情大白,一听此言,又坠入云雾之中。
柳海棠披头散发,号啕大哭:“牛筋杀人抢劫,铁证如山,请包青天为我丈夫报仇伸冤啊!”包拯猛喝一声:“柳海棠,你还不如实招来!”柳海棠惊恐看着威严的包公,不由自主地垂下头去。包拯目光如剑,向刘皇亲身后的管家射去。周智远脸色苍白,战战兢兢走到公案前跪倒:“小人知罪……”。
事情的真相原来是这样的:今年元宵佳节,水性杨花的柳海棠进城观灯,和周智远一见钟情,勾搭成奸,金钗就是周智远送给柳海棠的信物。两人商定除掉王德成,做个长久夫妻。恰好刘府千金得了急病病故,周智远借机进行周密策划。那天中午,柳海棠逼丈夫王德成进城改首饰,算计他天擦黑回来正是路断人稀之时,好做手脚。墓穴挖好,周智远故意当众让牛筋留下守夜。牛筋好赌如命,果然不出他所料,牛筋离开墓穴,偷偷去赌钱了。周智远藏在附近,见王德成路过这里,又哄骗王德成到墓地边帮忙,从背后一锤将王打死,掏出金钗,将尸体埋在墓坑底。谁知那晚牛筋手气不好,输了个精光,回来得早了些。周智远赶紧躲开,慌乱之中将金钗遗失在墓穴边,被牛筋捡去。
第二天,刘家小姐安葬,周智远就认为谁也不会想到棺材底下还埋着一个人。包拯到刘府,周又乘机给牛筋通风报信,吓唬牛筋远走他乡,牛筋觉得周管家讲义气,所以不肯牵连周。直到开审,周智远还依仗有刘皇亲撑腰,包大人不敢扒坟,就是扒了坟,还有牛筋在前面顶着。他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不想被包大人识破,只好供认不讳。
结案以后,包拯仍像过去一样,不断来大槐树下乘凉,体察民情,从闲谈话语中发现疑案。后世百姓十分怀念包青天,就把这棵树叫做包青槐。
作者简介:
我叫赵祥,男,现年78岁,原在开封市公安局工作。因是开封人,非常热爱故乡,所以网名叫开封迷。为了过好老年人的生活,发挥余热,为宣传开封出一把力,经过在市内扫街(即走街串巷采集有关资料),自己背熟后,再向各界朋友义务导游!
都市头条因您而精彩!感恩相遇【都市头条.爱心传递】【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头条号】【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共赏好诗词头条号】【河头店文学社】老师们!【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下设31个编辑窗口!如下:【主编.李红】【儒子叟国娇】【向幸福出发编辑部】【蓝天白云】【影子】【真心对你】【荷塘月色】【香】【乡愁】【姜海修】【品墨竹】【你安好我安心】【西门吹雪】【雪冰心】【吴金祥】【雨后初晴】【清风入心菲】【黎明】【布衣诵者】【警剑、】【五之堂主】【徐凝】【诗人:编辑:记者:丁雪深】【孙世伟(超越)】【春有百花秋有月】【千里与君同】【一片冰心在玉壶】【同醉唐风宋雨中】【诗意】【诗意朦胧】本团队下设51个专题!如下:【都市头条.爱心传递】【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河头店文学社】【沽河一叶舟】【歌缘友聚好声音】【文学范耕净土】【中医中药益寿延年】【共赏好诗词】【向幸福出发编辑部】【美声主播乐园】【专注原创字画】【专注原创歌曲】【专注原创摄影作品】【专注原创对联作品】【唐风宋雨寄君情】【千里与君同】【同醉唐风宋雨中】【有缘千里来相会】【唐诗宋词知多少】【东风送情笛声悠】【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蓝天白云书屋】【都市茅棚】【温馨书苑】【月湖草堂】【闲庭竹韵】【真心诗苑】【荷塘月色】【香】【南湖書香斋文学社】【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清风入心菲】【安好】【布衣诵者】【警剑、】【五之堂主】【五之堂主/新诗集】【五之堂主/系列词律分享】【五之堂主格律诗词专题】【雪深文学社】【永城市】【徐凝】【高山流水遇知音】【情与感】【诗意朦胧】【心有灵犀】【诗意】【灵犀】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恩相遇【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老师们!自即日起本编辑部将免费为身边有团队精神的、有困难的、有利于大众的人和事做宣传!《用行动传递爱,用爱将心相连。
编辑:雨后初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