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雨丝中飘荡的思绪
全 兴
好雨知时节,夏至降甘霖。
夏至晨雨,如期而至,让怨天不再继续,使田野不再渴望,润得蝉鸣不再沙哑,沁得千花万树不再萎靡。
荷莲分外清新,莲叶随风而舞更加婀娜,叶上的珍珠更加晶莹,随波律动尤显妩媚。
这场雨,虽不是酣畅淋漓,但却是及时雨,更是喜雨。是久旱的甘霖,如热恋中的小别,更似他乡逢故友,给人惊喜,令人清爽。
老天不公,人怨难免。南涝,洪水滔天,兴师动众,防汛抗涝;北旱,烈日炎炎,酷暑难耐,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抗旱救灾。如此旱涝不均,滥缺皆患,好一个叹字愁得,怎能安人心?何以安人心?即使来了这场及时雨,也难解心头之惑。
是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盛夏有风没雨,何来凉风;这个夏至,有雨没风,何来清爽怡人?
都知道粒粒皆辛苦,可仅靠汗滴禾下土的辛劳,单靠人定胜天的精神胜利法,没有雨露滋润,何有秋收仓廪丰满?人间谁曾闲?世间谁会闲?
同样是一片烈日,有人在空调冷风吹拂下笔尖一挥,不费吹灰之力,抖抖手腕,便是千金入账;有人却是顶着烈日,挥汗如雨,汗流浃背,力没少下,劲没有掏,最终可能是颗粒无收,仰天长叹,哭天没泪,是要命的是还难以养家糊口。
或“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或“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谁不泪满巾?
2016年有人说“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2020年有人说“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现在当房地产的神话被打破后,我们才明白,他的小目标何尝不是靠那6亿人在追求生存的大目标时成就的?
小时候,夏收时节,曾经与父母兄弟一起挥镰收割,听着布谷鸟声早起,望着割不到头的麦,既兴奋又惆怅,常常累着直不起腰,关键是还不敢歇,那一亩三分地既是我家的根据地,又是我的伤心地;长大后,在没有空调的教室里苦读,谁说十年寒窗,这十二年还有酷暑相伴,汗水滴湿作业本的事,是家常便饭,夏练三伏与冬练三伏一样,成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天涯苦作舟”的写照;课余与家人一起冒雨抢种,雨水汗水交织,那时不敢有泪水,因为贫穷不相信眼泪,那时如果流泪能感动天,天早就塌了;在高中暑假时,为了谋生,用手薅长麦杆,甩掉麦穗,去掉根后,用立起的门板作依托,准备好六个磨好的砖头,系好,并平均等分,一甩一收,把长麦杆织成稿荐,那时我也有个小目标,就是一天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八点,想办法完成三个,就那还能挤出时间读一读借来的《三国演义》。
麦子收割后,要晒场,再碾场,长辈们拉着牛,一圈又一圈地转,把麦秸辗碎,随后是扬场,把麦秸与麦子分开,最后还要把碾碎的麦秸垛成又高又圆又尖的麦秸垛,垛好后,还要再精细打理。随后用这些麦秸以犒劳那些任劳任怨的老黄牛。令人扼腕叹息的是,那些老物件已经从我们的生活视野中消失了,在收藏市场或农村的纪念馆里能见到,每每见到它,兴奋不已,因为我与它们有着不解之缘。
工作后,在矿上下一次井,过完四季是家常便饭,还有比我更艰苦更有生命危险的工友们天天如此。那时才知道什么叫温暖了他人,但别人永远不知道温暖了他们,却寒心了我们,曾经一月100元工资的日子令人难忘。
过去的时光,不仅仅是贫穷艰辛让人难忘,还有苦中找乐时难得的惬意时刻,心中永记。
在老家院里,夹道里吹来的阵阵夏风,一大家人聚在一起聊家常,无论是中午,还是傍晚,至今仍是乡愁的主题;每到饭点,左邻右舍不约而同地在饭场一边吃,一边聊,欢声笑语在苦涩的日子里飘荡的是岁月的风味,如今,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留下的是脑海中飘荡的回忆,可再也找不回那场面了。每次回家总在那个难忘的地方站一会儿,但一页风云散,变幻了时空,一个个熟悉的面容,都被定格在那个特定的时空里,让你挥之不去。
1975年的那场特大洪水记忆犹新,在老家闻庄火车站的那个夜晚,一个庄上老弱病残少者相聚在一起,往何处去,都不得而知,回家,怎么回,洪水还在肆虐。那个晚上,在那里我才知道什么叫无家可归;那个晚上,我懂得了什么叫相依为命;那个晚上,我知道家再家穷,好歹也是个安身之地;那个晚上,我知道了什么叫抗洪救灾。
父辈们与一众身强力壮的乡亲,坚守家园,只为不再流浪时,能有一片可容身的方寸之地,只为祖辈的家业不被毁于一旦,尽管当时很少也不值钱。
洪水退过后,上游冲下来的树木等飘浮物,也成了我们努力获取的对象,力争上游,到中流击水,竞技拼的是实力,真的没有伟人诗词中表达的那么浪漫,能有那么一点点收获是难得的幸福。
小时候的夏天,门前的小溪水,清澈见底,捉泥鳅,抓小鱼是难忘时光中最幸福的回忆。现在河道拓宽了,漫水桥变成了五彩桥,我们曾被称作寨外的村庄,因为这座桥与街上连成一体,曾经的门前小河已经与白河畅通无阻,可难忘的记忆里,现在再也找不到曾的蹚过无数次的小溪水。
我不止一次地站在五彩桥上,试图体验庄子与惠子著名的“濠梁之辩”,琢磨“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辩论,现在一想,还会开心一笑地自嘲:穷有穷开心,富有富的烦恼。
现在回味过去的时光,不是为了歌颂苦难,而是为了寻找开心。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南方洪涝北方旱,夏至甘霖思绪生。这场夏至喜雨,细雨如丝,温柔地覆盖了夏日的炽热,带来了清凉的慰藉。这场喜雨,没有春雨润物无声的细腻,没有夏雨酣畅淋漓的豪放,没有秋雨的沉闷缠绵,更没有冬雨的冰冷无情,但却如诗如画,勾起了我的万般思绪,能让我思绪飞扬的不仅仅是雨丝中飘荡的回忆,还有那被时空定格的画面,更有一首首感同身受的诗句。如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上头。”;如风,“晚风来去吹香远,蔌蔌冬青几树花”“过江三尺浪,入竹万竿斜。”;如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过江三尺浪,入竹尤竿斜。”“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要说还是夏雨,尤其夏至时节的雨,特别是夏至当天的雨。在这些让人陶醉的夏雨诗词中,我最钟情宋代苏辙的《夏至后得雨》: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泥滓。茅苫架两椽,蓬户施三茨。
暵燥妨下食,龙蛇逼所憩。前朝云物佳,缭绕拂层霓。
丰隆驾回风,列缺骖倒羲。山川俨清洁,草木皆华滋。
徂年嗟我老,无复与时推。
正是这首诗,引起了我的共鸣,让我的雨丝中飘荡的思绪不仅饱含诗意,而且富有浪漫,更收获了清心和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