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师农业积底蕴
求知创业铸辉煌
(散文)
作者:张万立
一九七二年春,四里店公社余庄大队推荐我上高中,因家庭困难,伙食艰巨,就在高中近邻村仓房庄亲戚家院内与同学李国栋一同起小伙,学做饭。偶尔去学生大伙房吃黑面窝窝头或蒸红薯。艰苦的二年高中生活,刻苦学习,不负韶华,同时任排长(当时学校系军事编制)带领90名同学跑操、自习、玩耍,其乐融融。
一九七四年三月,好像学业未完成似的,恋恋不舍地离开四里店高中(方城九中)母校,回到农村成了好听的回乡知青,与郑州、南阳、方城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梁敏、姜幼军、王书清、张建萍、小坡、王明五等互相学习高考有关知识,劳动锻炼,磨炼意志,打牢事业基础。
时值大队学校需要民办教师,由共产党员大队干部张书祥同志推荐我任教,学校分配教初中数学、物理、化学。月补助6元,还得靠种地生活,所以扬场放磙、锄地施肥、割麦、砍包谷,出粪坑,担大粪,刨红薯等农活一样不少都会干,冬季上山砍柴、担柴,翻山越岭,不辞劳苦,还用架子车拉栗稍进城卖。还有系青烟叶,排队卖烤过的黄烟叶。
自幼起三十三年的农村经历,使我刻骨铭心,历历在目。
期间民师生涯十三载,每月工资增加至42.5元。我习惯好学,读毛选四卷、毛泽东诗词,背古诗词,阅读小说《金光大道》、《艳阳天》、四大名著及四书五经、《资本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华全史演义》等,孜孜不倦,奠定文学基础。
一九八三年国家严打开始,社会法制建设日益加快,我审时度势,研究学习法律知识,继后报考中华全国律师函授中心,偶尔走亲戚,怕忘记带课本影响学习,连岳父家放的都是法律书籍。个别村民嘲笑,说我是“圣人蛋”、“书迷子”,这两顶帽子戴的也确切,我欣然接受,如果不苦读书、求上进,无文学底蕴,怎能驾驭教学或律师工作?当时我抱着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合法权益、向往律师职业之远大理想、浩然之气,赋诗一首“棒击奸官胜悟空,助国横扫五蠹虫,俯视天下冤枉事,上报玉皇鸣不平。”毅然决然,于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一日,赴县城从事法律服务工作,至今已三十七个春秋,算是社会给我发了“奖学金”吧,家庭经济富裕,生活美满。更欣慰的是,在家庭教育和我律师工作的影响、感召下,儿子张明主郑州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女儿张明星中国检察官学院本科毕业,均获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与我一同从事律师职业。
在我退休后,继续践行教学壮志,创办中国社会义务教育网络大学,响应国家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学习型国家号召,向社会教授古典文学,古诗词,汇集九州文学家、诗作家,书画艺术家、医学家、法官等高端人才任大学教授。四年时,被中国网上电视台媒体联盟收编,原本人始创的中国社会义务教育网络大学,更名为中国网上电视台媒体联盟社会义务教育网络大学,任命我为教育顾问兼校长,轰动华夏、波及世界(载入国际性刊物),促使社会认识到网络系无形大学,提高了人们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延续了孔子、荀子、韩愈、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之教育理念和教学措施。同时用深厚的文学底蕴、豪迈激情,撰写诗、词、歌、赋,歌颂党的领导、国家繁荣昌盛、祖国大好河山风景名胜、激励学习奋进、总结历朝兴衰以史为鉴。出版有《张万立诗词三百首》,其中诗词《东方永红》被世界华人音乐家协会谱曲演唱,作为向党的二十大召开献礼歌曲。且诗作被“荣耀中国——致敬改革开放45周年邮票珍藏”版入选,并载明:“中国当代艺术名家——张万立”,北京头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刊称“著名诗人张万立”。中国世纪大风采组委会以《传播教育精神 展现中国风采》为题,对本中国社会义务教育网络大学予以报道、弘扬,《共和国骄子》刊发表文章《维权生涯惊天动地 继孔施教知识惠民》记中国社会义务教育网络大学校长河南省方城县张万立。《方城县凤瑞街道办事处志》、《裕州心声》刊对本人上述社会贡献专题刊载。
有诗曰:
砥砺奋斗数十年,
助国为民志冲天,
晚年网络大学办,
继孔施教谱新篇。
诗集珍藏档案馆,
流芳教育人三观。
孝道文化世代传,
文明美德已实践。
注:
诗集珍藏档案馆:《张万立诗词三百首》被国家综合档案馆、南阳市图书馆、方城县档案馆、方城县图书馆收藏。
人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