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修包家庄五圣祠略记
包有军/甘肃
先贤云:修庙修身修德,福地霞瑞辉映;佑寿佑财佑人,神恩浩荡普赐;敬贤敬老敬业,宽容淡然人生。
包庄和黄畔原属一个村,由包庄行政村所辖,因村民多以包姓为主,故通称包家庄。后因人口渐增,加之地域跨度较大,故分为两个村落。但逢年过节祭祀及婚丧嫁娶之时,因同出一宗,所以两村又共同参与。后又增加了张、王、李、郑、段、白等姓氏,也多与包姓有血亲关系。
在来自远古的传承中,陇原大地的人们都尊崇并祭祀“五圣尊”,视为守护神衹。但具体是哪五位?却因年代久远,加之传说不一,以及塑像匠师的臆造等原因,各地均有不同。先民们便按照各自精神世界之需求,进行供奉。
包家庄以前的庙址在临近毛铺村的山边上,供奉着包括山神在内的五位尊神,至于神庙建于何时?尊称何名?已无可考证,村民多认为是山神庙,时间久了此地就叫“山神庙边”。
上世纪“破四旧”运动中,山神庙被强制拆除,塑像被村民包永信藏于废窑洞中,才得以幸存。如今旧地重游,已不见当年庙宇丝毫踪迹。岁月沧桑,钟鼓隐迹,地貌变更,殿台遁形,只留下一个永远的地名“山神庙边”。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对宗教信仰问题全面开放,附近村落多数恢复修建了已毁庙宇,包家庄的庙宇修建事宜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经村民商议,公推包贵子(已故)为会长,包全世(己故)为理事,重新选址,另塑神胎,集全体村民之力,一处土木结构的神庙在生产队老场修建而成。神像以原有塑像为模本,打碎重塑。因无资料记载,塑像师傅也无法确定那个是什么神,因供奉的还是原来的五位尊神,故尊称为“五圣祠”。
吾经多方查询考证,并结合塑像神态,大致确认正中持剑执矩、掌印亮镜之三眼神为商纣王之子殷蛟,为本地的守护神,左边独臂者为山神,穿盔甲者为财神赵公明,右边黑衣者为虫王刘猛,白须者为土地,外加鬼差鬼判各一。具体如何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岁次癸卯夏,吾任包庄队长期间,庇护了包家庄三十余年的五圣祠,因暴雨连连,导致两处挑角倒塌及部分屋顶漏雨,庙危矣,村民焚心,修复在即。
往事悠悠,道统颂扬,为天地尊循大道,让善恶自有感应,值此物阜年丰之时,吾就此事知会黄畔队长包积平,二人一拍即合,推举包安琪为会长,并倡议村贤捐资,重修庙宇,恒祈太平。各位村民添珠集贝,齐心合力,能工巧匠砌石雕木,规划施工,于甲辰四月十八日吉时动工,拆除旧庙,于原址起砖木结构神殿一处,并于庙前增砌一祭祀活动台。历时月余,顺利完工,请段金元先生主持,请神安神,并据旧庙典册推定,每年农历八月三十为献祭日。
至此,包家庄五圣祠重建事宜圆满落成,并对广大参与者及资助情况记录成册,榜于庙堂之墙,示之与众,以祈福报!
需要说明的是,此前山神庙边庙里还有一个紫铜钵,因前任会长去世,无人管理以致遗失,甚为可惜。
零碎过往,录之为记,以供参详。
二零二四年农历六月初六
作者:包有军,男,1968年7月生,现任包庄组村长,爱好诗词歌赋。

编辑制作:包焕新,甘肃镇原人,笔名惠风、忞齐斋主、陋室斋主,网名黄山塬畔人,曾任广播电视台主编,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电话:13884122919(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32771896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