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197期 总第758期


绿林中的“打鸟人”
一一致山林鸟类拍摄爱好者
作者 : 张家贵
主播:一 萍
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诉说着讲不完的夏天的故事。山野里荗密且舒展的绿树枝叶,像一双伸开的大手,捧满了从瑶池撒下的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晶”。池塘中那“世人皆醉我独醒” 的睡莲, 含笑问苍天, 托着玉盘,是不是也能从绿叶手中分得一份甜羹?
就在这个如诗如画,万物灵动的日子里,儿子为舒缓我年事较高,静坐闲庭的寂寞,带我驱车郊野,去 看有人在山野丛林中“打鸟”的情景。所谓“打鸟”,就是用各种相机,把飞来树丛里寻食的各种鸟儿的千姿百态抓拍记录下来 , 供自己欣赏,或向朋友过客讲述他们 人性化地对鸟类的各种形态、飞行轨迹等等美丽动作神态的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说来也巧,在一个绿树掩映的山林里,也就是这些“打鸟”人称之为“鸟塘”的地方,我碰到一位 年近八旬的老先生,从外表和他流露的精气神来看,最多也不过七十岁刚出头的样子。虽然当天细雨纷纷,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寒意,游玩的年轻人大多都穿着厚厚的外套,而他却只在短袖T恤上罩件马甲,正在聚精会神地搜寻着奇异鸟类的踪影 。他告诉我,从退休下来那天起,就不愿在家听“锅盆碗𥵃”的交响曲,便邀约了三朋四友,来山林中听鸟鸣唱,给鸟儿拍照,和绿荫花草对话,迄今这种“绿色生活”已经有十五个年头了。
俗话说:“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老先生和我年纪相近,交流起来,话匣子自然就打开了。他说,他除了“打鸟”,还作画 。镜头中收纳的那些 锦衣裹身的翠鸟,自然就是画中会飞的生灵了。
老先生从他十五年的“打鸟”生涯中,对各种鸟的性情,喜乐,比 那些刚抬着“长枪短炮”在山林中云游的“鸟儿侦察兵”,感悟得更深。他说,你别看那些鸟儿只会叽叽喳喳地叫,只会振翅起舞,在这朵花上采蜜,在那棵树上吃果,它们和人一样,也是尝过酸甜苦辣,胸怀爱恨情仇的具有灵性的生命。凡是对占领它们栖息领地的外来之鸟 ,它们会群起而驱之;对于幼鸟,它们会把寻到的昆虫,小鱼之类,从储于自己食管的“倉库”中吐出来进行哺育。长大的雌雄鸟儿,还会在树干和绿林深处,倾吐它们恋爱的悄悄话……
鸟塘周围的细雨,还在和山林的碰撞中,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 进行曲,幽静的山野也更加充满了诗情画意。我的思绪也像接受风雨洗礼的鸟儿一样 ,飞得很远很远……
我问儿子,这些年过花甲,自发形成的老年“打鸟”队成员们,他们为什么那么执着,那么快乐,那么热爱满目青山夕照明的绿野山林呢?我儿子用极简的语言告诉我,因为他们真正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希望。尽管他们马放南山,解甲归田,休养生息,但他们並非就此止步。他们通过“打鸟”,回归自然,可以从鸟类的栖息中,绘一张鸟类分布图,献给科研单位进行科学研究,为立法机构 划分鸟类保护等级提供依据。他们还可以通过对绿色山野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加深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含义的理解。尽管生命的列车一站一站地即将驶到终点,但老了的生命还有如此价值,值了。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希望,在他们这支自由的“打鸟”队伍中,有许多年轻人加入了进来 。爱鸟护鸟 ,推进人们对大自然的爱护和保护, 又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啊,可敬的“打鸟”人,那位可赞的八旬老先生,你们生命的价值和希望, 是写在绿色山林中的绚丽诗章!
青山不老,你们永远年轻 ……
~~~ ~~~ ~~~
~~~ ~~~
主编 曹立萍
作者 张家贵
主播 一 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