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们作为早期进入马兰核基地的军人,首先按照国家一级保密单位,特种部队特种兵条件进行审查,人人有材料,个个有旁证,发现材料不全,立即组织调查补充,发现不够条件者,立即采取调离或退伍处理。
我们的军旅第一课,不是军人基本素质的操场训练,也不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而是连、营首长告诉我们,入伍干的是部队最高军事机密,国家头等重要的大事,所处地域,部队首长姓名,所干事情名称,工作性质,单位间相互组合等,都是机密,要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氏儿女,活着装在脑子里,死后埋进坟墓中。从此,保密对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及保密组织纪律条款要求,部队各级首长几乎是天天讲,月月讲,我们比记自己的姓名还要熟悉。写信不准封口,接受检查后再统一寄出;信封地址乌鲁木齐X信箱X分箱,离驻地千里之遥;定期进行保密守护,安全检查自查,包括保密意识有无松懈,都属检查范围;由国防科委、解放军政治部、公安部组成的安全保卫保密防护领导小组,在国防科委办公,对核基地、核工厂指导与插手人员政审,核物资、核设备(含运输)安全保卫,核情报资料保密防护及反敌谍活动等调查处理非常及时高效。重大问题重要情况直通中央书记处与总理办公室。我们团有个连队,用彩墨在地上写了“戈壁为家,艰苦为荣”大幅标语,不久就传来周总理的指示传达,不要把大字写在地上,以防敌人在空中拍照。1967年青海221厂,文革中因群众组织闹对立,影响生产,国防科委以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电示221厂暂停“四大”,集中精力确保氢弹加工质量和进度。5月29日毛主席就签发了这份电报。
我们军旅实行的是义务兵役制,每月每人六元津贴,因工作密级高,还每月增加了九角钱保密费,它不但提高了我们工作不凡的自豪感,九角钱可买一支牙膏了,也是那些年兵哥们的一笔财政收入。
男大当婚,通常自由恋爱就行了,可马兰军人耍女朋友得首先向组织告诉女方情况,待组织调查后同意,方能进入恋爱程序,程XX前后申报了四个女孩对象,都没通过,拖到33岁才结婚。他说,工作非常保密,找女朋友也非常的难。有位中尉军官,组织审批同意他回家乡娶亲,不知是即将当新郎高兴,还是多年没接触老百姓想与人谈吐,便与人边缘地谈起自己工作与边防军有所不同,大漠生活荒寂的故事,正讲得龙飞凤舞,基地保卫部的人前来向他敬了个军礼,探亲假被取消了,送回部队,受了通报处分,婚期顺延。重庆一位战友在部队提了干,他爱人是重庆X兵工企业员工,被同事取笑,男人是什么部队,什么兵种,干什么都没搞清楚,就稀里糊涂把自己嫁出去了,她说问他他就是不说,后来说了,那是这位军官当兵15后转了业,核解密后才说,作为参加核爆试验的防化兵,要和科学家一道,完成测试爆心内各种效应物与仪器科学内容侦察,任务光荣艰险又绝密,我怎么敢说。
重庆市在马兰基地仅124团就达2300多人,在汽车团、防化团、警卫团、技术总队、司令部等人数也不少,并且在金银滩原子城、酒泉发射基地、铀矿开采、核潜艇部队等都有重庆与核共舞的科学家、军人,他们不仅艰苦奋斗献青春,献人生、献儿孙,为两弹一星事业无私奉献,在核机密防护,几十年间,也没出现失密、泄密事故,这是参核军人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也是重庆市的骄傲。是国际上反华排华势力放弃了对中国核盾事业成功前后的与干扰吗?并不是。1963年8月1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记者会上公开讲,中国一旦拥有核武器,就会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我们面临的最大潜在危险。台湾当局蒋经国,曾与美国总统约翰逊密谋过,曾准备对我西北核工厂,核试验基地设施进行空袭。笔者退伍后,就曾接到0001901X12,一万多英里外自称美国之音,一个华语女音电话,表示愿意帮助中国受核伤军人维权,给予人道主义帮助,希望谈谈参核情况和提出需要人道主义帮助的要求,我一听火冒三丈,严词回答,我们的事有国家和政府关心,不需要外国佬假惺惺,别有用心来搞阴谋诡计,休想……话没说完,对方搁了电话。事后,我生病住院,市、区、国安局的同志来看望我,表扬我有党性,爱国主义立场坚定。我也笑着回答,前三位数是零的电话,必然引起你们职责注意,谢谢你们为国家安全操劳。还有马兰战友罗林卡家门突然一陌生中年人提着礼品拜访,自称是英国某报社媒体记者,前来采访报道重庆核老兵的悲惨,愿为他宣传扬名并给予丰富钱财,来者遭到了老战友轰他出门,提着礼品狼狈不堪滚爬的待遇。
面对现实也得承认,重庆与核共舞军人,为了维护国家核机密也有牺牲付出,英年早逝战友真的做到了活着装在脑子里,死后带进坟墓中;诊病战友不敢说受核伤害病源,还得医治自费;参核健康受伤害早衰,农村战友无力外出拼搏,企业战友是下岗主力队员,1995年前未到退休年龄病退,还要扣低工资的25%,加上物贴、肉贴、粮贴等政策补助,每月退休金普遍不足二百元,生活困难度可想而知。
现告诉一位战友为了核机密防护,化名的真实故事。
生存环境比过雪山草地、一把炒面一把雪还差,过着近似原始人的生活,士兵每人每月拿着6元津贴加9角钱保密费,靠着祖国利益高于一切,雪近代史国耻的觉悟信仰,革命加拼命,终于成功培植出了东方蘑菇云升腾的核武争气弹,使共和国成为了核大国,这使直接参核的8023部队军人,高兴得茫茫戈壁都容纳不下兴高采烈的豪情汹涌,神圣感荣誉感澎湃。重庆籍南岸、沙坪坝、九龙坡区的800特种兵,狂得竟在大漠玩起了“老鹰逮小鸡”童趣游戏。
喜讯接踵而来,1964年10月17日,基地司令部宣布,所有军营放假三天,三天开空军灶伙食,原子弹制试一线总指挥张爱萍上将还代表国务院,解放军总参谋部,国防科委,带给了军营每个班一瓶真格的茅台庆功酒。面对许久不见的烧羊肉、大盘鸡、回锅肉,7894部队机械营的李季农,利用当副班长管生活的特权兴了一个土政策,全班12人每人的洋磁碗满满盛上肉食,谁不吃完就不准盛饭不准离席,这经验很快被全连全营全团推广。
至放假的第三天中午午餐,面对的仍是满桌丰盛肉食宴,新疆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陆地,难得吃到海带,那天还增加了罕见的海带汤,怎么啦?李季农副班长面带惆怅,神情木纳,竟然忘记了给战友们分肉食。
原来这天竟是基地官兵有人欢喜有人愁的日子,每个人上午集中收读了半年多来所有亲朋寄给的来信。13封先后寄他的家信信息,带给了使李季农撕心的疼痛。
在我国首枚原子弹爆炸试验前半年,为了安全防范,基地党委,司令部层层向下传达了半年中谁也不得与外书信往来的保密纪律,违者将受到严肃重处。大漠深处本就与世隔绝,对外通电话绝无可能,家书抵万金的隔绝,更使幂幂苍穹,没有云天雀鸟,没有地下虫蚁,没有大地寸绿,没有丁点水源的核试验场环境,还不如远古原始人居所,唯有心系中华坚定的信仰力量,鼓舞着参核者在伟大的丰碑伟业中艰苦磨砺,玉汝于成。
李季农收到的一堆家书,是他未婚妻写来.的,信中内容,一反三年前亲昵鼓励、憧憬未来情调,充盈着怨气责怪。他未婚妻名叫杜巧凤,人如其名,乖巧温柔,大方得体,他俩原都是重庆市*中专学校学生,都是班上的共青团干部,李季农在篮球场上以勇猛的瘦高个闻名,杜巧凤美丽清秀,舞台上优雅的民族舞舞姿,很吸引人们眼球,他二人在校期间都相互心生爱慕,爱情的火苗早在心中青春燃烧,技校毕业后都分配在同一大型企业,她在厂共青团团委当干事,他在机修分厂当钳工,两人至亲至爱的恋人关系也得以明确,爱情的力量鼓舞着他俩积极向上,人们都称赞他俩农(龙)凤相配,是天生的一对。1961年8月,国防科委21核基地来到厂里征召技术特种兵,20岁正是追梦的年华,李季农想往到解放军大熔炉去锻炼成长,得到巧凤的支持。来到罗布泊大漠军营,常年见不到一个生人,战友们说想望一眼大嫂、小妹、女性,比见中央首长还难。可李季农手捧未婚妻的黑白照片,不时能读到巧凤甜蜜的书信,心里充满了幸福感,国防施工再苦再累,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头,在部队他入了党,立过三等功,还提了副班长。巧凤也来信告诉他,她已入党,还提为了厂团委副书记,只是按照李季农老爸的意思,隐瞒了其父患肺病情况。
人往往是爱得深,一旦产生责怨情绪也浓,李季农一反常态长久不给家里写信,也没解释是为什么,这使杜巧风产生了质疑,是不是在部队立了功人了党,眼光高了,人们都说新疆的姑娘能歌善舞,漂亮潇洒,是不是李季农喜新厌旧,有了新欢当了“陈世美”?杜巧凤在信中还告诉季农,他老爸生重病住医院期间,很想见儿子一面,回不来寄张照片也可以,可就是盼不到一个字的回音,其父叨念着儿子的小名,怀着遗憾告别了人间,杜巧凤为其办理了老人的丧事,来信告诉其丧父的消息,被人称作一贯孝顺的李季农,仍不回信,真是人心不可测。
悲愤中,杜巧凤顶着七月盛暑,出巴蜀翻秦岭过玉门关越野云万里无城廓的西域戈壁,乘了近一个星期的老式火车,来到乌鲁木齐市,决心要找李季农当面讨个说法,可在这边远城市,几乎问遍了涉军单位和几十个人,谁都不知道乌鲁木齐75信箱军营在哪。心力交瘁的杜巧凤回到重庆后,又连续给李季农写信,仍然得不到回音,她悲愤至极,下决心给李季农写了一封断绝往来的绝交书信。
这一切都是李季农在一点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当他一下子接到13封来信晓得了原委,又怎能不心憔如焚。事实上季农也十分想念远在山城的老爸,思念心爱的未婚妻,多次在梦中与他们相聚,恨不得每天都写封家书表达情怀,可军人有军人的担当,军队有严格的纪律。一个营的少尉医生。因在宣布禁写书信外投期间违纪写了一封家信,托当事务长的老乡去焉耆县城办事时邮寄,被基地保卫部截获,受到开除军籍,送新疆建设兵团边远农场监督劳动的审理。面对如此严格的保密纪律,即使季农面对巧凤来信的责怨痛心疾首,有口难辩,但陆续回寄巧凤的13封信件只能反复表明失去亲人的悲痛,对她的真爱海枯石烂不会变心,一点没涉及军队工作的密级和半年多没给家中写信的原委,他寄给她的信件如泥牛人海,再也没收到回复。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68年季农退伍回到重庆原单位时,自己的未婚妻已成他人妻,但他严守保密纪律,未向对方作委屈解释。直至1996年7月30日,国家宣布暂停核试验,季农他战斗过的地方已立碑为永久性沾染区,同年9月24日,中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与美俄英法等60多个国家,联合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涉及核武内容的“东方红”“国家命运”影视剧公演,中国核武内幕陆续见诸新闻图片文字,核相关情况自然解密,李季农才向杜巧凤源源本本讲清了当年发生误解的实情,而到了这个时候,双方都是已年近花甲的老人了。
二
在核机密安全防护上,不仅对基层官兵要求严格,对领导干部、科学家们,同样管理严格。
正当举国欢腾东方霹雳震撼了世界,中国首枚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时,国家第一颗原子弹爆试一线总指挥张爱萍上将去周恩来总理家,周总理见到张将军喜不自禁,要邓颖超猜有什么喜讯,邓猜的是庄则栋又蝉联世界乒乓球赛冠军了,国家秋粮收割超额完成了计划指示,都不是,当她得知是核武成功,中国成了核大国时,喜颜悦色对着周总理和张爱萍笑着报怨:“你们说了好长时间的事,原来是原子弹试验,怎么连我这个中央委员都保密,不告诉一下。”张爱萍只有陪着笑脸:“总理吩咐了这项工作要严格保密,我也不敢违纪啊!”
原子弹研制试科学巨星邓稼先,1950年8月20日,留学美国取得物理学博士,8月29日毅然返回祖国,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理论部任主任,从事核物理研究。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春,由党中央决定,毛主席同意,任命他为国家第一颗原子弹研制试主攻手负责人。从此他的名字在公开的报刊上消失了,公众场所再难看到他的身影,就连他的妻子许鹿仙也捉摸不到他的去向。世界也在关注,这位曾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博士同乡,中学大学留美同窗的好友,中外驰名的娃娃博士邓稼先,怎么一下子就消失了呢!就连邓稼先先在北京大学等选拔了28位青年学者,组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基本科技力量,在中央“加快步伐边科研边生产”的方针指导下,1959年对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获得成功的好消息,也是守口如瓶,直至国家第一颗原子弹1964年爆炸试验成功后才予以报道。
1964年10月16日,当中国首枚原子弹成功爆试,全国人民及海外侨胞纵情欢呼共和国跻身于了世界核大国,外国也纷纷报道要重新认识中国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主席许德珩问中国科学院院长严济慈:“真了不起,不知什么人参加了原子弹的科研制试工作?” 严济慈回答说:“你回去问你的女婿邓稼先吧,不声不响胆气很足,这可是周总理对小邓的评价啊!”
“我是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钱学森经历种种险阻,中国用朝鲜战场上阿诺德等11名美国飞行员战俘换他回到祖国后,他多次扎进西北大漠解决导弹重大尖端科技问题,不时几个月不回家,他的爱妻蒋英常为他突然失踪又不说去了哪里,在干什么嗔怒,曾急得去找国家领导人哭诉索失:“他到底还要不要这个家。”直至几年后的1960年11月5日,新华社发了通讯文稿证实钱学森日夜在西北研制开发成功发射了“东风一号”近程导弹,她才知情放下担心露出了笑容。由钱学森主导,1964年6月29日,我国第一枚中程导弹发射成功,蒋英高兴得当众拥抱丈夫!
1961年,包头核燃料原件生产厂,筹备组建第三研究室时,二机部部长刘杰找到留苏回国的核专家,副研究员,刘少奇长子,当时国家原子能研究院401研究所主任刘允斌,希望他能调到国家第一个核燃料原件厂去组建第三研究室,负责热核材料,边研究边生产,尽快把原子弹搞成功。刘允斌谢绝了刘部长“暂去两年,在京户口不动”好意,带着新婚不久,留苏核专家李妙秀坚定地到内蒙荒凉的阴山脚下落户。他任该厂第三研究室主任,李妙秀任三研室的一个分研究室主任。
刘允斌到四厂四处奔波,先后从原子能研究所,504厂调来一批科研人员,分别从留苏、北大、清华毕业生优选一些人充实研究室,忙得科研项目攻关时,吃食堂,盖件大衣睡办公室,白天、黑夜一呆就是半个月,妻子生小孩,他跑到商店买一大堆营养品,拜托护理人员关照,又匆忙回厂,顾不上回家。他与汪德熙教授先后研制出042080、041-1热核材料合格产品并生产,科研解决锂、汞、鑇串联分解以及41#工程总联动试车,交换塔的化工传质及连续运转等,作出了突出贡献。
鉴于该厂保卫封锁控制很紧,保密性极强,凡进入这个厂的人都要严格审查和保密宣誓,使刘允斌调动想往人才并非一帆风顺,北大著名化学专家张青莲教授,有个很有才华的研究生,刘允斌反复做工作,一心想把他调入三研究室,家庭政审过不了关未果。对厦门大学陈国珍教授,北大张青莲教授等高级专家,刘允斌也只是用聘请为顾问的办法争取。
1958年7月,任X兵团参谋长的张蕴钰少将,接到军委通知,不要告诉任何人,也不要与他人串联接触到北京,他赴京招待所等候两天多,无人理睬,也不敢走动,在那政治运动不断的岁月,弄得心里七上八下,一头雾水,坐卧不安,用他的话说,三天掉了两斤肉,直至第三天晚些时,周总理亲自接见了他,讲明,由陈赓大将推荐,中央同意,调他去开辟党和国家都很陌生,也是最高军事机密的核武器试验场负责,他将担起铸造原子弹的重任,望他好好干,不要辜负中央的重托。后来张将军说,多年来接受任务与人事变动,都是透明的,这次秘而不宣,使他还紧张了一阵子。
中国核试验研究的开拓者,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程开甲将军,1948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他创建了核试验研究所,成功地设计和主持了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和增强型原子弹等不同方式的几十次核科技试验,在国内,他还第一个计算出原子弹爆炸的弹心温度和压力,其内爆机理研究,为原子弹爆炸威力,弹体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解决了原子弹的关键问题。他在马兰多年,潜心科研也为了保密,从未看到他显山露水,居功张扬。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他是领导小组副组长,最高科技权威、科技负责人,在现场指挥部,爆试成功与否大家心中无数都很紧张,总指挥张爱萍问他把握如何,他只回答了一句话:它不能不响!基地司令员张蕴玉问他话,他同样回答的:它不能不响!平静得就像戈壁滩的胡杨、红柳、马兰花。第一颗原子弹爆成功了,基地官兵喜悦得狂奔呼跳,几天几夜,都持续在一种高度亢奋激动之中。程开甲所长是国家首枚原子弹成功爆试的大功臣,他的兴奋感慨依然带着平静,就“很幸福”三个字。
“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他婉拒“氢弹之父”的称谓,1961年1月12日,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余敏谈话,秘密交给他氢弹论探索的任务。他毫不犹豫地服从安排,转行。从那一天起,他绝密地从事着挺起新中国不屈脊梁的氢弹突破和武器化会战。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忠诚热血拼搏、鏖战。他利用原子弹引爆氢弹的原理方案,解决了需要1000万度的高温实现热核聚变(氢弹)的重大难题,还有……到核解密后,连余敏的妻子孙玉芹都说:没想到老于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
为了守护共和国最高核心机密,强国强军,促进国防现代化,中国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几乎都有隐姓埋名的人生经历,王淦昌院士,去原子城参加核研制,只告诉家人要出一趟远差,化名王京,埋名17年,直到1978年被任命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才恢复本名;中国氢弹之父的钱三强院士,也是化名徐进参加的两弹科研会战。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是时局的需要,也是与核共舞者,从将军到士兵,从科学家到汗水人群,使命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