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205期 总第766期


"八十年代上甘岭主峰"上的宋强
作者 刘成奇并诵
时隔33年,战友们每当忆起老山作战时,总难免会想起偏马山当年被誉为"80年代的上甘岭"主峰上的三连连长宋强,他的牺牲是战友们心中永远的痛。
宋强,贵州省长顺县广顺镇来远村一户普通农民家的儿子。1954年生,早年父亲病故,是母亲一手把他养大成人。1974年入伍在陆军32师炮兵团二营服役。1980年在第二地面炮兵学院学习,1982年分配到炮四师五团三营七连任指挥排排长,1983年3月升任一营三连连长。同年6月与贵阳凯福糖果厂职工刘丽芬结婚,婚后即回部队,于1984年参加收复老山作战。1984年2月26日宋强的女儿出生,此时正是中越双方炮战胶着之时,女儿出生的报喜家书未能寄达到宋强手中,直到6月13日,在越军对我1175.4高地主峰发起疯狂炮击中,一发160迫击炮弹击中搭建在1175.4高地主峰地堡顶盖上的三连一号观察所,一块弹皮击中宋强头部。从此宋强与他刚刚出生三个多月还未能看上一眼的女儿阴阳两隔。
一、桌大的山头,天大的作用
恒绵在中越云南边境段上的高山峻岭数不胜数,唯有老山(1422.2高地)和偏马山(1175.4高地)位于出入两国大门的天保口岸左右两侧,天然的构成了口岸的两扇大门,地理战略位置不言突显。
80年代初,老山被越军一个加强营武装抢占,从此我国的大门失之一半。原昆明军区即刻动察到越军的狂妄野心,即急令我边防十五团先敌攻占偏马山1175.4高地,并强令长期坚守不得丢失。正是这一决策,不仅止住了越军对我领土的蚕食,而且为1984年的收复老山作战奠定了战略上的准备。
也正是偏马山1175.4高地在收复老山作战中所发挥的突出作用,才一举成名,被世人誉为"80年代的上甘岭"!
1175.4高地主峰,海拔1175.4米,故此得名。被绵延的偏马山脉一直推到中越边境之门天保口岸,人们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一座千余米的山峰刀劈似的齐整整地推到国门的左侧戛然而止,蜿蜒的盘龙江从左右两侧的偏马山和老山之间从容的流到越南的清水口直向越南的腹地。一路地势较平缓,虽也有些山山峰峰,沟沟壑壑,但1175.4高地主峰面对着它们,就像鹤立鸡群,巍峨耸立,空视20多公里,小山小岭尽览足下。从军事角度讲,中国军人自豪地说,天保天保,老天保佑我中华啊!但越南人却说:太可怕了,20多公里的沟沟岭岭里的军事设施将无法施展,稍有动静,就会被中国1175.4高地上的炮兵观察所捕捉并摧毁。所以越军自从我军攻占了偏马山后,就一直把1175.4高地主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拔不能,欲罢不休。
1984年1月21日炮五团接到上级下达的作战预先号令。22日完成开进准备,23日前往麻栗坡集结。29日一营正式在偏马山开设观察所,一个营部加上三个连队共开设了10个观察所。这10个观察所就成了整个收复老山作战和后期的防炮袭作战中的我军炮阵地的眼睛。宋强连长所率的三连1号观、2号观就设在1175.4高地上,其中1号观设在主峰一个地堡的顶盖上,其面积跟一张八仙桌差不多。从安全角度讲,一号观就在地堡里从机枪射孔里观察敌情也可以,相对安全些,但问题是射孔视野受限,观察留有死角,不便及时捕捉敌目标。为此,宋强连长率几个侦察兵在地堡顶盖上用沙袋树枝搭起一个鸟巢式观察所。宋连长还叮嘱大家:战场上保存自己固然重要,但我们是炮兵的眼睛,捕捉敌人目标是我们的使命,敌人向我们开炮的时候,正是我们捕捉它消灭它之时。敌人的炮火越猛烈,我们越要在这里及时抓住它,干掉它!
宋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带头做的。据不完全统计,自1月29日一营在偏马山开设炮兵观察所到4月2日发起一.四作战工程,1175.4高地上的观察所共先后捕捉敌重要目标200多个,指挥我阵地射击380多次,在总攻之前,敌200多个目标被我炮击毁或重创。我神炮八连一次炮击全歼敌一个炮兵营的炮战奇迹,就是在1175.4高地上的观察所准确指挥下创造的。当时敌人尚存有反击能力的目标,也在我观察所指挥下被我炮兵压制的抬不起头,胜利的保证了我步兵一举攻占老山,极大地减少了我步兵的伤亡,为收复老山和后期的反炮袭作战立下了无所替代的战功。战后,前线指挥部的首长们看了1175.4高地主峰的地形深有感触地说:"桌大的山头,可是发挥了天大的作用啊!"
二、一个连长两个兵"战神"的眼睛
1175.4高地除主峰顶尖那块八仙桌大小的地堡以外,就是向北延伸的一条山梁,长约15米,宽约3米,顺着狭窄的山梁战士们修了一条坑道,紧连着坑道口有个小平台,小平台上修了个2米见方的岗亭。6月11日的越军大反扑之前,三连一号观察所的指挥排长陈万雷,侦察兵李福堂、杨文洲、罗玉明,计算兵曾令安,报话兵唐天坤和边防十五团五连一班的战士就住在这里。这时连长宋强带着通讯员李兴伦和侦察兵李田在一号观察所下方的2号观察所里,两处直线距离并不远,可往返一趟也要一个小时。两个观察所战斗和休息的艰苦环境,不亲临其境是无法想象的。坑道和岗亭冷冰冰的石块上,没有任何可铺的东西,战士们把雨衣铺在下面,一床薄薄的褥子铺在上面,一个晚上就被潮气浸透,用手一捏,手就是湿的。白天敌人不停的炮击我观察所,企图打掉我炮神的眼睛,侦察兵冒着密集的炮火观察捕捉敌目标,计算诸元。饿了啃干粮,喝口凉水,有时炮火封锁,三天送不上一袋水。一到夜晚,蚊虫肆虐,咬的大家个个体无完肤,疙瘩一个挨着一个,痒疼难忍。
一直到6月10日,宋强连长经几次请求营部批准他到一号位置把陈万雷排长和五名战士换下来。营部同意了,可陈排长他们又不肯下来,宋连长急了就用报话机命令他们:"你们坚守2个多月一个澡都没洗过,马上给我下来休整。"说完宋强就带着李兴伦、李田向一号观察所攀去。
6月11日,迎来了越军第一次大反扑,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宋强率通讯员李兴伦、侦察兵李田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连续捕捉10多个重要目标,其中一个敌炮阵地刚一开炮,火光冲天,就被宋强他们牢牢地锁定,迅速将射击诸元传到我炮阵地,前后只用了3分钟,我炮阵地发出的雨点似的炮弹射向敌阵,一发炮弹直落敌阵地弹药所,1000多发炮弹被引爆,顷刻间,敌阵地一片火海。
6月12日,越军认真总结了6.11大反扑失败的教训,认为1175.4高地上的中国军队炮兵观察所不除,他们的炮火就很难发挥其作用,藏的再严,只要一开炮就会被中国观察所捕捉到,然后十倍于他们的炮火压了过去。敌人要千方百计拔掉1175.4高地主峰上的观察所!然而,1175.4高地主峰观察所由于地理位置特殊,陡峭的山峰,用大炮打就像万米之外打一只竹杆那样,谈何容易。要么打过了,炮弹飞的无影无踪,要么打近了落在山崖下,前后两个多月,越军每天少则五、六十发炮弹,多则上百发,最多的一天越军发射800多发炮弹,1175.4高地主峰上的鸟巢式观察所毫发无损。
每前行一米之艰难,无以言表。不一会,宋强睁开了眼,冒出一句"敌人目标打掉了没有?"抬着他的曾令安、唐天坤又惊又喜,"连长醒了!"刚要停下来,宋连长又用微弱的声音说:"快放下吧,我坚持不到山下了。""你们要省点力气,坚守好一号,多抓几个敌人的目标。"两个战士哭着点点头,继续抬起担架向山下滑行。行至半山腰,边防十五团20多个前来支援的战士上来了,接过担架分组接力继续向山下行进,很快到了偏马山下,正好与炮一营营长陈林派来的救护组一行相遇。这时只听见宋连长迷迷糊糊说着什么,大家围过来静静地听着:"也不知我老婆生的是男是女?"听到这句话救护组王医生一行齐声喊着他的名字"宋强,宋强,你要挺住啊!"宋强又说:"我答应过老婆给孩子取名,不管生男生女,就叫宋思昆吧!"说完,宋连长就闭上了双眼。再也没能睁开。
宋强牺牲的消息传到一营阵地,三个连的战士们一起怒吼着为宋连长报仇!一起用宋连长捕捉的最后一个敌160迫击炮阵地目标"装填,瞄准,发射"在一串口令下,十二门大炮齐发,怒火喷涌,炮弹出膛,直射敌人的炮阵地,顷刻间敌炮阵地灰飞烟灭。
消息传到1175.4高地主峰,在那继续坚守的指挥排长陈万雷哭喊着"宋连长你不该替换我呀,牺牲的应该是我啊!"说完见他拔枪朝天上鸣射为老连长送别!瞬间主峰上浓雾大作,低垂着低垂着渐渐笼罩了整个高地。这是大山在告别英灵的哭泣!
消息传到前线指挥所,40师部分首长和炮五团团首长专程到护送宋强遗体必经的路上,亲自迎送宋强烈士的遗体。
炮四师党委也立即做出了"向宋强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驻扎在偏马山上1175.4高地上的各观察所坚守好阵地,续写好宋强的英勇,直至把敌人的重要目标全部消灭!
宋强牺牲半年后,老山作战胜利结束。炮五团烈士善后处理工作随即展开。一营副营长李建国带着一包宋强烈士的遗物:一套军装、一件军大衣、一块手表,来到了贵阳宋强的爱人刘丽芬的住处,当李副营长刚一把宋强牺牲的消息说出来,刘丽芬一下子瘫倒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李副营长急忙扶起刘丽芬,见她哭的那么伤心,自己的眼睛也湿润了,安慰她的话一时也说不出来了。过了片刻,李副营长安慰她:"宋强是为国家牺牲的,他是英雄,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刘丽芬听到这情绪稍稳定一下,突然转身抱起还在襁褓中刚刚6个月大的女儿,对李副营长说:"宋强他既然是英雄,是烈士,你就把孩子带走吧,我无法把她养大成人啊!"说着哭着就把孩子往李副营长怀里送。李建国接过襁褓中的孩子,一边用手轻轻地拍着,一边十分动容地说:"好吧,我把她带回去交给组织,她长大了我们告诉她她的爸爸为国牺牲的事。"李建国稍停顿一下又问刘丽芬"姑娘要问到她的妈妈是谁,我们该怎么回答?"话音一落,刘丽芬又猛然扑过来,把女儿紧紧抱在自己的怀里大哭了起来。"好可怜的孩子呀,爸爸一眼也没看你,还没给你取名字就死了啊!"这时李建国副营长也擦了把眼泪,赶忙把宋强牺牲的整个过程、临终遗言和宋强被追记二等功的事都详细地说了一遍。听完只见刘丽芬手拍着心爱的姑娘哭诉着说:"宝贝啊,你爸给你起了个名字了,叫宋思昆。以后就叫你宋思昆了啊。"
第二天,李副营长长途跋涉来到贵州省长顺县广顺镇来远村看望宋强的老母亲。老人家是一位从未出过远门的老农妇,80多岁了,一脸沧桑,满头白发,精神矍铄,一见来人是个军人,忙起身让座。李副营长赶紧上前扶老人家坐下。片刻,李副营长叫了一声老妈妈,然后很沉痛地说:"你儿子宋强为保卫国家光荣牺牲了!"老妈妈微微动了一下身子,轻声说了句"你来了,他没来,我想到了。"停顿了一下,老人家问:"我儿子是英雄吧?"接着第二句是"能把我儿子的骨头带一块回来吗?我想让他永远陪着我。"
亲爱的战友宋强安息吧!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在你走的第二年,她老人家安然辞世了。
你的爱人刘丽芬和姑娘宋思昆都生活的很好!
你的姑娘说:"我虽然没见过爸爸,但爸爸永远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战友们说:你是为祖国献出宝贵生命的,祖国会记得!
2017年12月于昆明
*~~~*~~~*~~~*
主编 曹立萍
作者 刘成奇
本文作者时任炮五团政治处干事。1974年12月入伍,历任炮五团战士、副指导员、指导员、昆明军区政治部《国防战士报》社秘书、记者等职。1975年参加平叛战斗,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获军区政治部嘉奖一次,1984年以火线记者身份全程参加了夺取老山战斗,并荣立三等战功一次。1989年从炮四师政治部宣传科转业后历任云南纺织工业公司党办秘书,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办公室秘书科副科长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办公室主任助理、副主任、省公司机关工会主席、省公司直属部总经理及云南省保险学会秘书长等职。高级政工师职称,军旅书法家、记者。2012年创办昆明轩墨豫文化传播公司专职从事书画艺术传播,主攻毛体书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