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田 心初识白志彦,是在二十六年前的一个午后。那时,我正在县剧院打印部校对文稿。突然,打印部的门被人一下子撞开,一个黝黑、壮实、满脸胡茬的中年汉子急急火火、满头大汗地扑了进来。他径直走到正在四通电脑前打字的老板娘面前,问:“小兰,有饭不?”老板娘头也没抬,说:“我还没吃呢!”见状,老白讪讪地转了一圈,径直去了后面。不一会,光着上身、依然满头大汗的老白端了一碗白开水泡馍走了出来,就蹴在老板娘跟前,边呼呼噜噜地吃,边神采飞扬地说:“平凹把字写了……”。我这才知道,这个人是老板娘的丈夫,叫白志彦,是个书画收藏家!看上去是个粗人的老白,实际上是一个很有思想、很有眼光,敏锐性又很强的人。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在西北大学新闻班就读时,就喜欢上了报纸收藏。短短几年时间,他的报纸藏品就达8400多种,先后在西安、合阳、淳化举办了集报展,时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徐山林为白志彦集报展题词“报海藏珍”,著名画家、西安美院院长刘文西教授为集报展题词“集报流芳”,西北大学校长张岂之教授为集报展撰写前言,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新闻理论学家甘惜分教授,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教授,著名新闻学家、原《人民日报》总编胡绩伟,著名画家修军,秦惠浪等文化名人纷纷为集报展题词祝贺,作为陕西集报展第一人的老白,一时间名扬西京、誉遍全国,引人侧目。在集报的过程中,老白收到了大量著名专家、学者、教授的手札。这些手札大多是毛笔书写,虽然字体各异,但或遒劲厚重、力透纸背,或线条灵动、俊逸潇洒,见字如见人、读字如会面,常常令他爱不释手、反复揣摩。于是,因集报而早已花光积蓄的老白,又走上了书画收藏之路。1994年4月31日,《中国社会报》刊登了台湾著名诗人陈大络的诗歌《巍巍大中华组曲》,诗词气势宏大、饱怀爱国赤子之情,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老白拜读后热血沸腾、心潮澎湃。1995年1月,江泽民同志《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发表,看到讲话的老白更是激动不已,他决定,征集全国各省、市、区书协主席书写《巍巍大中华组曲》中各省的《颂》,在香港回归的大喜日子展出,随后打算于海峡两岸巡回展出,以文化交流促进祖国统一。做决定容易,但要落实,特别是要策划、征集这样大规模、高规格的书展,对一个不是书法家、刚刚起步书画收藏且身无分文的人来说,其难度不亚于上青天。在西安,他背着馒头,白天在书法家们门口蹲守,饿了啃馒头、渴了喝自来水,晚上在朋友同学家挤挤。可去外地就没这么方便了,去广州找陈永正教授书写《广东颂》时,因为又累又饿又渴,他竟昏倒在了中山大学门前。为让北京一位著名书法家书写《北京颂》,炎炎夏日,他在这位书法家门口整整站立了三天,他的坚持,他的疲惫不堪,他对书法的一片痴情痴心,终于感动了这位书法家,他被邀进家门,如愿以偿。还有多次,老白在全国各地找到书法家,正在介绍征集情况时,却被家属赶岀了门;有时敲门被拒之门外。这样的事,老白已经习以为常。他暗暗给自己打气说:“我一个人不丢人,就是唾在咱脸上,没熟人知道,咱一擦就当没发生,咱是为求人家字么”。在收藏的道路上,老白所经历的辛酸苦辣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个中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白志彦患有结肠炎,一吃饭马上就要大便。有时等人怕错过机会,他宁可饿一天,也不敢吃饭;就是平时在外地吃饭,他也要先把厕所找好再吃。结肠炎让他为之痛苦,但忙于征集作品,和医生约好的住院治疗一次次被放弃,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现在落了个病根子。有一次在北京金台区找时任中国书协驻会副主席佟伟,岀了门紧找厕所慢寻厕所,急得屎拉了一裤裆,他回到住的防空洞地下室旅馆,洗完裤子后抱头大哭一场……行程十万公里,跑遍全国二十六个省、市、自治区,没钱住宾馆,有时找个20元防空洞旅社临时将就一晚。为了省钱,他常常将自己的行程安排为晚上坐火车、在车上睡上几个小时,白天找人写字。从西安到甘肃西宁银川,从广州到湖南湖北,他晚上都是在列车上度过的。老白拜访时任中国书协副主席、河南省书协主席张海时,从湖北坐火车到郑州站已是凌晨两点,他在车站广场2元钱租了一张凉席,抱着破烂的黄包包,呼呼地睡着了,天亮了收凉席的人把他叫醒,他掌了一下腰,就坐公交到河南省文联找张海主席写《河南颂》了。就这样,两年半时间,33个颂,33个省、市、区,50多名省级书协主席、副主席,50多幅书法作品,没有花一分钱润笔费,老白凭着自己的毅力和热情,艰辛征集,《巍巍大中华组曲》各省颂书法作品,一一到位。1997年6月26日,迎香港回归《巍巍大中华组曲书法展》在西北大学隆重展出,诗词气势宏伟,书艺流派纷呈,堪称国内一流,当代篆刻大师钱君匋先生为书展题词“声闻天下”,国民党元老、九十八岁高龄的陈立夫抱病为展览题写展名,并挥毫写下了“华夏一统”条幅;陈大络先生为书展撰书了丈二长的巨联:“古都文风美、今城气象新”,著名学者、作家、书法家季羡林、张岱年、甘惜分、张岂之、贾平凹、谢德萍、佟伟、刘自椟等竞献墨宝。开展当日,著名诗人胡征,著名书法家卫俊秀、曹伯庸等先生亲临现场,为书展助力,卫老在现场评价:“大手笔、高水平、有意义”。这次书展是在香港回归的大喜日子里,各省市自治区书协掌门人书法艺术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一次集中展示,书体完备,俊秀挺拔,苍劲古朴,为香港回归献上了一份绝伦精美的文化大餐。该书展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港,澳,台三地区相继发岀巡展邀请函,《巍巍大中华组曲书法作品展览》被誉为是实践陈立夫提岀“文化统一论”的第一人。在《巍巍大中华组曲书法展》策展、筹展及展出过程中,老白深刻地体会到书法作品在焕发海峡两岸人民爱国热情、提升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展览获得巨大成功的喜悦与启示之下,他又决定为1999年澳门回归尽一份炎黄子孙之力。为此,他以唐代诗人咏长安的诗词为主题,再次奔波全国各地,并用信函的方式征集到大陆和港、澳、台书法家作品60余幅,日本、韩国书法名家也送来力作,于1999年12月17日,又一次在西安成功举办《“唐代诗人咏长安”当代名家书展》。不会书法、不收参赛费、自掏腰包,凭一己之力连续举办两次高规格全国书法展,淳化白志彦一时间轰动书坛,堪称传奇。张海、钱君匋、刘江、韩天衡、陈永正、卫俊秀、吴善璋、张改琴、王丹、钟明善、张岂之、胡征、茹桂、吴三大、毛国典等一批知名书法家、画家、著名专家教授不但从思想上认可了不会书法、不会绘画,但对书画事业执着热爱到疯狂地步的老白,还成为了好朋友。著名七月派诗人胡征先生,还专门为他赋诗一首:“爷台山上树旌旗,淳化书名振翅飞。志彦神通搏四海,泾河两岸沐春晖”。此后,他又策划并征集、实施了三大展览。一是2004年全国第八届书展在西安展出之际,他用一年时间、征集到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历届展览中获奖书法家131人书法精品力作,在距全国第八届书展主会场200米处的陕西省图书馆,举办了《全国历届获奖百名书法家作
品展》。该展览和八届国展同时开幕,由中国书协副主席陈永正教授题写展名,陕西省政协副主席陆栋,考古秦斗石兴邦,著名画家王燕林、温友言,陕西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禄秦剑等500多名各届人土岀席开幕式,著名书法家、西安美院教授茹桂,著名诗人、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志慧教授,中国书协张国辉及著名书法家毛国典、卢德龙、李刚亲临现场指导,三天参观人数达7000余人,被书坛誉为与全国八届书展打了一场“擂台赛”。二是2006年3月30日、“十一五”开局之年,为响应中国书协“书法进万家计划”,坚持用书法艺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白志彦再次策划筹备、由宝鸡市菊香阁书画社主办的“走进西部”当代中青年实力派书法名家16人作品展在青铜器之乡——陕西宝鸡隆重举行。中国书协副秘书长张旭光为展览题写了展标。这次参展的作者有黄连萍、李代煊、王江松、龙开胜等,他们有的是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获得者,有的是历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中“全国奖”获得者,有的是全国书法展中“单项奖”获得者。这次展览为期五天,展出的60多幅作品都是16位书法家近期创作的精品,格调高雅、形式多样,充分展示了中国当代中青年书法家的创作实力,基本上代表了当时我国中青年书艺创作水平,其书法风格和水平令书画界人士大开眼界。在这次展览中,老白发现了军旅书法家龙开胜。当时的龙开胜并没岀名,推诿不想参加。老白看到这是一棵好苗子,坚持说服,鼓励他一定要参加书展。结果让老白看准了,龙开胜在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一举获得“全国奖”,此后,连续获中国兰亭奖等十多项奖项,成为北京市书协副主席,老白被书法界称为伯乐。三是2007年6月,他又成功策划举办了《2007“古诗话咸阳”国际书法展》。该展览以书写歌颂咸阳的古诗为主题、征集到14个国家书协主席、副主席及著名书法家100多幅作品,其中,中国书协副主席陈永正第一个为该展览泼墨书写,日本书法大师渡边寒欧、梅舒适、中岛春绿,韩国著名书法家李武镐、高岗、杨镇尼都寄来了自己的精品力作。开展当日下午,时任中共咸阳市委书记张立勇,咸阳市人民政府巿长千军昌观看了书展。这三次展览,不仅再次巩固了老白在中国书坛西北著名收藏家、“策展人”的地位,而且使他走出国门,结交了一大批国际著名书法家。成名之后的白志彦,没有只想着自己、没有只想着把藏品作为一己之有藏之高阁,他想的最多的,是怎样把自己的收藏奉献给社会、发挥藏品最大的社会教育功能。2007年,淳化开始打造生态园林县城。为了提升县城
文化品位,老白利用自己和全国书法名家的交情,在没花一分钱的情况下,请甘惜分、陈大络、石兴邦、张岂之、何昌贵、李小如、陶佛锡、李乃良等名家为淳化图书馆、淳化文博馆、梨园广场、甘泉湖、甘泉宫、汉云陵、秦直道、爷台山景区题名,就此一项,老白就为县上省去了一笔可观的润笔费用。此后,他又将自己收藏多年的《巍巍大中华组曲》和文化名人、书法名家精品力作悉数拿出,在县城东山筹建陕西省首家县级碑林——淳化碑林,也是全国县级五大现代碑林之一。建碑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县财政没有钱,他就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做工作,请企业家认领、出钱刻碑;为了确保勒碑质量,他吃住在富平石匠的工地上,一块石头一块石头的挑选石材,又一块碑一块碑、一个字一个字地盯着施工。2008年夏,一期70多块碑子刻好,他亲自跟车一块一块地运回来、一块一块地立起来。当陕西省首家县级碑林傲立东山、雄视高原的时候,老白胡子头发长了、脸黑的如同酱油一般。2009年,碑林二期建成。2010年,碑林三期建成。拥有百名国内国际著名书法家及文化名人138幅作品的淳化碑林,很快成为淳化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座地标性建筑也成为外地人来到淳化必去的景点之一。淳化碑林的建成,也让老白更深刻地认识到,加强书法交流,对发挥藏品社会教育功能是何等的重要。也就是从这时候起,他有了将淳化碑林作品拓印结集准备岀版的想法。时任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副主席陈永正闻讯后,不计报筹为白志彦编辑的《淳化碑林作品集》题写书名,更使老白下定了岀书的决心,他自筹5万多元把书印了岀来,并给书法爱好者免费赠送,让淳化碑林成为流动的碑林,到处滋养书法新苗。与此同时,他也加强了和国际书法友人的交流,与比利时美协主席陆惟华,印尼书协主席阮渊椿,迪拜书协主席李冬霞 ,日本书法名家种谷万成,日本华人书法家高小飞、马景泉 ,澳大利亚华人书法家吴晓云等成为莫逆之交。2019年4月,他应韩国著名书法家、世界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会长李武镐邀请,携妻子张小兰一同赴韩进行书法交流。在访韩期间,老白曾五次对韩国书法家作品进行点评与指导,深得韩国书法界认可与欢迎,也赢得李武镐先生信任,引为知己,兄弟相称。在李武镐先生的引荐下,韩国国会议长文喜相先生派人将老白接进韩国国会,畅论书艺、共进午餐。同年11月,应全日本华人书协主席高小飞邀请,老白
岀席在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高小飞师生书展》开幕式并剪彩,和日本书法家及收藏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同年,老白还接到赴迪拜进行文化交流的邀请,终因新冠疫情未能成行。在加强书法交流的同时,老白还不忘扶掖书法新人。甘肃环县李潇,自学泥塑,苦于没有名师指导。老白在抖音上发现后,立即和李潇联系,主动为她联系老师、各方推荐,使李潇很快取得重大进步。老白把李潇泥塑推荐给日本华人、著名媒体人才歌,
很快在日本华人主流媒体《东亚信息网》以《李潇泥塑惊艳海内外》为题刊登,被《今日头条》、《兰州新闻》、《日中新闻》等十多家媒体转载。西北大学著名教授李志慧先生赋诗并书祝贺李潇泥塑艺术,韩国李武镐、印尼阮渊椿、法国陈秉奎等纷纷为李潇题字祝贺,两件泥塑作品《抗疫在行动》被深圳博物馆永久收藏。2017年春,老白在咸阳中华广场上碰见的一位地滩书法家——赵立生,连续观察了几天,他见赵立生一手漂亮的隶书,涉猎乙锳碑、曹全碑、石门铭等名碑,书法功底扎实,遂成为莫逆之交。经过老白两年多热心指导,赵立生书艺大进,老白岀访韩国时把他的作品作为礼品送给韩国友人,深受韩国同道喜爱,先后被韩国会副议长李柱荣品等政府官员收藏。广东刘翠莲,是一个从重庆到广州的打工妹,在广州十年,她边打工边学习书法,其作品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几届大展中入展并获奖,被中国书协吸收为会员。老白在《抖音》上发现了她,深深为她高超书法水平所感动,主动联系刘翠莲,她遇到困境、老白鼓励,她有好作品问世、老白大力肯定,今年准备南下广州亲自为她策划个人书展,让这块金子早早在书坛发光。山东李紫君,是一位自学书法的人,老白在《抖音》发现后,悉心指导两年多,李紫君书艺大进,楷书清秀,隶书洒脱,而且成为题跋秦汉瓦当拓片作品的高手。四川张芳 ,自已创业经营泸州坛子山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并推岀名酒“黄庭坚酒”。张芳再忙,不忘自学书法,书艺流畅,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令人叫绝。老白在《抖音》上认识了她,年前把张芳推荐给他的好友、四川书法大家李代煊,让这位新秀得到大家指点,成为长江源头的一棵灿烂明星。广东徐保民在韩国一大学留学,在《快手》上,看到老白发的作品,多次联系,感动老白,把徐保民推荐到韩国著名书法家李武镐先生门下学书法还有多名书法新人,都是在和老白不认识的情况下,被老白引荐给名家予以指导,受益匪浅为了宣传淳化,让淳化走岀陕西,走岀中国,让世界了解淳化,让淳化走向世界,老白以古今名人书写淳化为蓝本,向全世界四十多个国家著名书法家发出征稿函,一年时间征集到100幅书法作品,2022年夏,陕西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仪式在淳化梨园广场启动,《“古诗话咸阳”2022淳化国际书展》亮相会场,为省级大型活动在淳化举行增添了光彩。2023年底,老白又受陕北朋友邀请,三上榆林,帮助朋友策划、实施“陕北圪塔碑林”建设。在广袤的陕北高原上,“西北著名收藏家、策展人”白志彦,再次被这里的书画爱好者的热情所感动,再次萌发了将书画收藏进行到底的豪情壮志。平凡人做岀非凡事,小人物集成大手笔。老白是从西北大学走岀的很有成就的收藏名家,在全国书画收藏界,只要提到白志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说:“藏品是收藏家心血,藏品是社会上的,我要在淳化建一座书法博物馆,为社会服务,回报淳化”。书画收藏,是一条高雅而艰辛的道路。矿工出身的老白,从不怕艰辛。他凭着自己的执着、热心和坚韧不拔,在书画收藏的原野上,他像一匹脱缰黑马奔跑着,越跑越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