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说人物叶树荣衣锦还乡
——评叶树荣、叶野囝、叶金生三个小说核人物
姚海洪创作的《迟开的海棠花》长篇小说中,提到叶嫂在牺牲八十年时被追认为烈士。
1942年,叶嫂所在浦东盐塘地区被新四军叛徒徐新出卖,被日寇割掉双乳牺牲,因叶嫂丈夫叶树荣是新四军淞沪支队枪械部部长。因妻子叶嫂被杀,叶树荣受到刺激,领导将他留在地方没有跟部队北撤。解放后被带上地主帽子,叶树荣上告无门,最后倒在当地公安局门口,抢救无效死亡。
解放前,叶树荣在浦东祝桥参加新四军的原因是,他伙同好友三人,在一天夜里潜入汉奸、商会会长胡义长家里将其杀害,为岳父报了仇,因岳父是被胡义长领来的日本兵所抢掠遭害。杀后,叶树荣出走参军。这是小说人物叶树荣的一个核。
包括叶树荣在内,解放前后主要有两个人死亡。一个叶嫂、一个叶树荣二婚妻子知书达理的苏盈盈、陪嫁五十亩地到叶家,最后成分为地主。苏被游街,叶被指立场不坚定。最后,苏跳河自杀。
小说第二个故事核是旁线人物叶野囝,属副线人物。小说在发展叶树荣、叶的儿子叶金生,并为叶嫂正名烈士的过程中,和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是叶野囝这个中坚力量。这个人物对党忠诚度相当高,会置自己的官位不报也要为叶嫂出头。在现实中这种人非常少,几乎没有,而且叶野囝是几十年不变初心。如果对这个人物寻根溯源,就会发现他的父亲就是当年和叶树荣半夜杀汉奸胡义长的三人之一,另一个是叶树荣的同学小孔。
叶树荣有这层社会关系,因此,叶野囝发誓一定要当村干部,帮叶树荣出气,为叶嫂正名。这个事实也验证了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根桩的道理一样。但是力量有限,但叶野囝没有后退。叶嫂被追认为烈士,是在时隔叶嫂牺牲了八十年之际才被认可为烈士。不知道这是教训还是经验。
第三个是叶金生这个人物,之所以也把他看作是小说故事核人物的道理,是在于关系到了叶家的传承到了叶金生八十高龄时还是一个断层。尽管早年在路边收留一个五岁安徽刘姓孩子为养子,取名叶道中。叶金生这个义举,和当年叶树荣两次相救初中同班同学金海棠(叶嫂),几乎是同出一辙,在小说里,可以把它归纳为血脉传承,可惜,叶道中不是叶家子孙,成人后有赌博坏习惯,没有担负起赡养叶金生的责任。这也是小说提出的好人是否有好报的可以争论性的话题。
同时,小说也破了打江山必定坐江山的传统习惯写法,确立了一个没有背景是如何成全一个有背景的认识写法。首先,背景从何而来。围绕这个课题,可以思索的是叶树荣和叶嫂,这两个人都是平民出身。如果这两个人都活着,其中,叶树荣如果跟部队北撤,然后再活着回来,可以说是衣锦还乡。可惜,小说没有这样去结构。这是小说涉及到的写实部分。 这又牵扯到小说是虚构的艺术这样的话题。
又围绕这样的说法,可以看到小说中的人物,有的都用了化名。这也属于虚构的艺术范围里的内容。接着以上所说的叶金生的传承几乎为零,在小说中可以感觉得到的是从叶金生从上数三代,这个三代的传承脉络描绘清楚。看到了民族中含有脊梁的东西,比如,人格不可辱,骨气不可没有等。看到了普通人爱国爱民族爱自己,没有长篇大论的滔滔不绝,这是小说具有可读性强的一面。普通人而是在用行为语言来证明自身的胸襟和道义。比如,叶嫂,牺牲时年仅22岁,那时候,儿子叶金生才生下来八个月。
写到这里,还是从相悖的角度去看这部小说,如果叶树荣没死,他衣锦还乡,会令小说里的有些人尴尬不已。
202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