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海欣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我们一路上兜兜转转,走过深邃的甬道,看过沿途美丽的风景,为高耸的大山惊叹,更为漫山的花红柳绿欢呼,在如此幽静的大山深处,我们看到的皆是世外桃源般的美景,作为“石家庄的后花园”,井陉当之无愧,而我们此行的目的,是更深层次地挖掘我们河北的历史人文,把美丽河北推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河北,走进河北。
今天我们参观的是井陉南障城镇吕家村,做为全国第一批古村落,一个为数不多的森林村,吕家村的历史源远流长,既承载着厚厚的故事,也继承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坚强不屈的意志和优秀传统,一直遵循“刻苦耐劳,不怕牺牲。”的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吕家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360年—1424年),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村内有明清古院70多处,现今保存较好的有三滴水院、日月楼、绣楼、福寿宅等。2012年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村落依山而立,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俗称“靠山家”,大多都是背靠青山,借助地理优势,采用石块堆砌而成,房屋按历史年代依次铺开,较好保存了传统文化,表现出很强的层次感,村落空间秩序不是均质化处理,而是有层次的展现出来,形成村外周围、村边、村内民居院落等多个层次的变化。石屋、石房、石路,古朴典雅,很有返璞归真的味道,让人感觉如同走在经典的水墨画中,“斜风摇百木,紫气罩千家。”如仙境,似传说。1938年,刘伯承、邓小平在吕家村指挥了著名的长生口伏击战,指挥所旧址至今完整保留。“秀毓云锺”,石雕牌坊上的横批是吕家村的真实写照。一个集天地灵气,卧虎藏龙的地方滋养着历代淳朴善良的吕家村人,这几个字对吕家村来说寓意深刻。

村长吕军和井陉县旅游资源部的崔彦华部长给我们简单介绍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和未来规划。吕军告诉我们,吕家村常住人口冬季七八十人,夏季一百二十多人,目前人均收入不足二千元,还是最低水平,未来计划推出旅游观光之路,为各位喜欢旅行的朋友打开大门,并开辟了很多瓜果园区,提高人民经济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同时,积极欢迎各界朋友旅游度假,目前吃饭没问题,住宿除了能容纳200多人的宾馆,还有一些民宿也可以租住,完全可以解决大家所需要的条件,其他相应设施也在建设和筹备中,目标把吕家村打造成一个修身养生的休假胜地。身处太行山深处的吕家村,是山西和河北交界地,幽长的甘陶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丰富的降水如一条长龙,滋润着大山优美的景色,陶冶着大山人的情操,不但风景独特,还是冬暖夏凉,百分之六十的森林覆盖宛如天然氧吧,是养身修性的绝佳去处,也是井陉五大古村落之一。
走在高低不平的石洼路上,沐浴在朦胧的微雨中,更加有点古风的味道,去抚摸每一块石碑石雕,仿佛和古人在做一次跨越年轮的交谈,石屋上整齐的纹路,利用碶铆咬合的原理堆砌的石拱屋顶,让我想到了赵州桥的建筑风格。还有石碾、石磨、石井,无处不渗透着古人的智慧,向人们讲述着几百年来的历史沧桑,一棵两百多年的槐树佝偻着枝杈,像一位花甲的老人,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迎接着来自远方的客人。
井陉做为燕晋通衢要道,在军事和商贸上都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性,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经历的大大小小战争不计其数,也是当年“百团大战”的重要战场。其中吕家村最著名的战役是129师的长生口伏击战,有当时的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亲自统筹安排,是伏击战的取得胜利的第一个村落,大大鼓舞了士气,起到了扭转乾坤的效果。在吕家村还保留着邓主席的住所和指挥部。
穿过那条古老的历史长河,翻阅吕家村帧帧历史画面,一个从炮火中走来的村落,让我们不由心生敬畏。做为红色革命老区,吕家村人继承了优良的革命传统,一直在不懈努力,寻求发展,村党委更是呕心沥血,为乡村振兴付出了太多的心血,相信吕家村在村领导的带领下,借助祖国日新月异的东风,一定会像夏日的花朵,在明媚的阳光大放异彩,赢得更多人的憧憬和向往。
2024年5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