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217期 总第778期


【散文二则】
“崩硐”吹过三牌坊
作者 顾国城
主播 程佳光
“崩硐”是一种玩具,上世纪在滇、川、黔流行,现今三十岁左右的昆明人大多玩过,已绝版。崩硐用玻璃吹制而成,顶部呈半球状,中空,半球连通一根较细的玻璃管。用嘴吹吸玻璃管,便会发出“崩咚、崩咚”的响声,崩硐因此而得名。崩硐是一种颇脆弱的玩具。老昆明有民谚曰:“崩硐崩硐,即时买来即时送”,不小心遭磕碰,可爱的崩硐立马变成一堆碎玻璃。于是“崩硐”成为老昆明人形容某人弱不禁风的代名词。上世纪中叶,常听到这样的调侃:此人真崩硐,怎么又感冒了。
崩硐在过年时才集中上市,平时不易买到。彼时过年,没有电视,无从谈到“春晚”,但“年味”似比现今浓郁和平民化。腊月送灶,供奉什锦南糖,以吉庆祥老字号所制为最佳。之后请门神,贴春联,供佛手柑(一种柑橘,因其状似人手而得名)。再买上几箩筐青松针叶(当时称为“青松毛”), 铺在堂屋的地上。于是孩童们兴高采烈,在青松毛上胡乱打滚,头朝下脚朝上“立青天”。大年初一,众顽童在爆竹声中怀揣压岁钱,急不可耐赶赴老昆明“玩具一条街”文明新街大肆采购。清末文人黄丹崖写过一首竹枝词,这首诗至今挂在南屏步行街西口鱼池上。“玩具摊摆满琳琅,面具铜锣与刀枪。压岁钱花样样买,崩硐吹过三牌坊”。“三牌坊”位于正义路中段与威远街相接的路口,距文明新街很近;孩童们到文明新街玩具摊上买了自己心仪之物,欢呼雀跃,一起吹起崩硐,于是三牌坊附近的闹市区便响起一片“崩咚、崩咚”声,将过年的气氛推至高潮。
少年时,我是文明新街的常客。记忆中小贩们所售崩硐,大的长约一米,顶部半球有小号西瓜大小,售价自然不菲。小崩硐玲珑可爱,仅有手掌大小,吹起来很惬意,售价便宜,万一弄碎也不甚可惜。小贩们售卖和运输崩硐的技术很高超。几十个中号崩硐和小崩硐插在稻草棒上,既安全又惹人注意;大崩硐则平放在竹筐内。上百个大小崩硐一肩挑起,嘴里还吹着一个,发出清脆的“崩咚”声,令人惊叹。
除崩硐外,沉浸于过年快乐中的男孩们还属意面具和刀枪。平时游戏,无非是滚铁环、打陀螺、弹玻璃球,过年有了压岁钱,自然想买几样奢侈的玩具,于是面具刀枪成了首选。面具多仿照京戏中的脸谱绘制,有红脸的关云长,黑脸的张翼德,蓝脸的窦尔敦,白脸的曹操。最热销的当数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面具。戴上猴王面具,仿佛一下变得神通广大,在伙伴中威风八面。如果伙伴圈内两人同时买了猴王面具,遂不免互相攻忤:你是假猴王,我是真猴王,闹得不亦乐乎。“刀枪”多为木制,有金箍棒,方天画戟、腰刀、蛇矛等,最豪华的当数关云长使用的“青龙偃月刀”,昆明人称之为“大关刀”。大刀两面均刻有青龙和月亮图案,用彩漆涂绘。因售价太贵,遂无人问津。
过晚上,灯会开放,一盏盏花灯在大南城脚下交相辉映,喜气洋洋。清末文人有竹枝词记曰:“金吾驰禁久相仍,放夜嬉戏记如曾。三市街头箫鼓遍,儿童争买走马灯。”当年昆明过春节的盛况,历历如在眼前。
*~~~*~~~*~~~*
烟雨罗平
作者 曹立萍
主播 程佳光
罗平是云南省曲靖市著名的风景旅游县,我去过不止一次,几乎每次都是3.8节去看金色的油菜花海,游九龙瀑布,吃布衣族花米饭(五彩糯米饭)。这次去罗平却不是去玩,而是应省建四公司工会之邀去给基建项目工地上的基层员工讲一堂心理健康讲座。
6月的雨,说下就下,毫不含糊。早晨6点半出门,昆明还是晴空万里,云蒸霞蔚,曙光初现。车近罗平,却已是乌云密布,细雨如麻。上午9点半,网约车司机把我送到罗平县中医院门口,省建四公司的工会干事小张又开车来把我接到项目工地。11点半,我们为员工开展的心理健康讲座在哗啦啦的雨滴声中结束了。小张留我吃午饭,说他们工地上的饭菜很好吃。而我已经买了中午1点的返程车票,想乘着现在雨小徒步在罗平市区逛逛街,感受一下市景,顺便品尝一下小吃,就谢绝了小张的盛情。
虽然有雨,却不觉得清冷。街面上依然有许多行人和车辆穿梭着。于是我撑着雨伞,心境仿佛是走在戴望舒笔下的古老雨巷,脚步却是在宽敞的鲁布革大道上一路丈量。罗平作为一个旅游大县,城市建设和交通已经完全跟上了现代化的步伐。高楼大厦,商场酒楼一应俱全。走了一段,又折转万达路,没有找到特别的罗平风味小吃,就随便在街边小店吃了一碗葱花细面,调料和吃味都蛮好,是地道的云南味。然后就去约定的万达商务酒店。
刚走到万达商务酒店旁边的九龙农贸市场门口,一阵瓢泼大雨就卒不及防地倾泄而下。不过我不担心,因为网约车司机一会就来这里接我。这是一场暴雨,声响如雷,雨水如注。我站在农贸市场门口的牌坊下躲雨,刚好有一个卖桃子的小姑娘在我旁边。我问桃子多少钱一斤,她说3元1市斤。我看着桃子颜色白里透红,煞是好看。不由口中垂涎,忍不住想吃。于是花6元买了1公斤,带回家给男主人也尝尝罗平本地出产的水蜜桃!大门内又有些地摊在卖各种水果,苹果、香蕉、车离子,应有尽有。这些水果一看就是从昆明贩卖过来的。一辆撑大遮阳伞卖黄瓜的板车吸引了我的注意。看我走到车面前,板车的主人就给我介绍说这是本地新鲜黄瓜,好吃得很。正合我意,于是又入手几条大黄瓜。行了,买多了提不动,还要坐长途车呢!
说话间,网约车已经开到门口了。我赶紧上了车,坐在副驾驶座位上。汽车穿越罗平城区,很快就出城上了国道。雨还在继续下着,道路和路边的楼房、绿植都被雨水洗得油光水滑。
出了师宗隧道,天就晴了,阳光洒满碧野,云雾渐渐散去,视线变得开阔。眼前是一幅巨型青绿山水画。但走了一段,又出现了云雾缭绕的山体和田畴,一派烟雨朦胧的景象美得令人想起江南水乡。跟着又是一阵暴雨哗啦啦倾盆而下,雨水堆积在路面,前面不远处刚好有一辆白色轿车驶过,飞驰的车轮溅起水花,迅速在路面腾起一团雪白如云的水雾,车辆仿佛在云上飞奔。这瞬间的视觉效果有谁见过?我见了!司机也见了!可司机不会在意这个,他专注于路况,对于这些常见的气象已是司空见惯,而我却是如同见了昙花一现的稀世奇观一般,惊奇并兴奋了好一会儿。
过了雄璧隧道 ,又是阳光明媚,豁然开朗。一路走来,时而毛毛细雨,时而大雨倾盆,时而雨过天晴。
高配的网约车在快速行驶。又见路牌显示,车已驶入召夸地段。 放眼望去,路右侧的上空是乌云密布,左侧却是白云飘飘。一边是雨雾蒙蒙,一边是天高云淡。正所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就是十里不同天的云南呀。
就这样一路观着雨中的山色美景,不觉间,车己进入石林地界。石林冰雪海洋世界的巨型广告牌竖立在公路边格外醒目。离昆明越来越近了。司机戴着耳机在联系分流驾驶员。不知道司机是不是疲劳了,但我的确是有点困了。坐在司机旁边,我不好意思睡着了,怕把困倦传染给司机,就睁着眼睛做休息的冥想,假寐一会儿解解乏。就在我放空的时段,一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以往去罗平,总是要在九龙瀑布之下,品着五彩花米饭,置身油菜花海中,做一个金色的白日梦。这次却在网约车上半梦半醒体验了一把罗平如诗如画美不胜收的烟雨朦胧。
梦醒时分,就听司机说:到了。打开车门,已经到了网约车昆明站。
哈哈,又回到了昆明。烟雨罗平,再见了!
2024年6月18日于罗平返昆当晚完稿,7月28日修改。
*~~~*~~~*~~~*
*~~~*~~~*~~~*
作者 顾国城

作者 曹立萍
主播 程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