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国胜,资深评论家、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曾担任浦东新区作协文艺评论委副主任,《浦东诗廊》杂志副主编
。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的艺术特色
何国胜
《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一部极具有深度和特色的作品,给读者留下的是多维的思考,以及价值和意义。
一、独特的叙事结构
这部小说分上下两部。上部是《出延津记》,以杨百顺人物为主线,叙述他为何要出走家乡延津的;下部是《回延津记》,主线人物是牛爱国了,他又怎么回到延津的。小说上下两部形成一个“封闭的图像”,一个完成性的圆。由此,这部小说结构的上下半圆形成了美妙的“圆形”。
小说中的杨百顺和牛爱国两人物之间虽是跨代际的,但他们的生平体现为同一主题的延续性。从他们的经历和故事来分析,有着相互呼应,延宕百年,具有回归性与循环性。最突出的特征,杨百顺和牛爱国都有感情的背叛,也有被迫寻找不愿寻找背叛的妻子,和遇到“说得着”的人又失去等,展现出的相似命运的轮回,更重要的是体悟人类孤独的延续。
这部小说的情节可以用充满枝枝蔓蔓来概括。因为这小说描写的人物多达一百加,从一个人物牵出另一个人物,从一个故事转向另一个故事,是百转迂回,而且主线人物仅仅融入其中。但是,这并不影响情节线索还的清晰。特别是情节上有许多重复之处,如不同人物在亲情、友情方面都遭遇了相似的困境,是很巧妙地来揭示人的孤独与寻找是人类普遍的宿命,体现了小说在整体结构上具有寓言化,和哲学化意味。
二、深刻真实的主题
谈论起《一句顶一万句》,往往会联系上另一部小说《百年孤独》,其根本因素就是两作品揭示了共同话题——人类孤独的本质。《一句顶一万句》是围绕“说得着”和“说不着”的人间关系中展开,折射出人类内心深处普遍存在的孤独。在《一句顶一万句》中,每个人都努力寻找那个能真正理解自己、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但又往往难以如愿。小说里对这种孤独的描绘是很细腻的,而且真实,让读者会产生强烈的共鸣。例如小说中的杨百顺,他一生都在寻找能理解他、与他有共同语言的人,历经种种波折却始终未能找到,他的孤独其实也是许多人生活状态的写照。
强调人与人之间交流和理解的重要性,是这部小说要展现的主题。在小说中一直在寻找那种能真正触动心灵的相遇,人物中不单单描写杨百顺和牛爱国,还有更多的其他人物;可实际上看到的仅仅只有开始,或者是时间的长与短。因此,现实上是少之又少,也更凸显了产生共鸣话语的珍贵。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是常常感到不被理解,或者与他人沟通通常存在着障碍,小说用纪实的故事将这种困境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引发读者对人际关系和沟通问题深入的思考。
三、塑造人物的鲜活
人物可看成小说的灵魂,《一句顶一万句》中人物众多,有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也有一定地位的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因此,要刻画出各个出他们之间不一样,特别是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他们有许多相同生活条件和环境,或者类似的生活经历。比如杨百顺和牛爱国,都有过妻子的红杏出墙,都有过被迫寻找妻子。但在小说上描写中杨百顺是老实善良、还带有一些懦弱;牛爱国的性格倔强,与生活中的挣扎等。不得不说,读小说里的这些人物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人,让读者感到是亲切和熟悉。
刘震云刻画人物细致入微,不仅人物与人物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丑恶、自私、宽容等多面性,让读者看到了人性的真实。小说中的打铁老李因儿时的小事记娘亲一辈子,老裴的老婆抓住其软助强行要求他与姐姐断绝来往,杨百顺因几件事就想杀死父亲和兄弟等情节,既真实反映人物鲜活真实,也体现了亲情的凉薄;还有朋友之间因各种琐事分道扬镳的,这同样刻画了人物之间的生动和细致,如杨百顺因为女同学和五块钱友情破裂,牛爱国和冯文修最后因为几十块的肉钱友情破裂等,都展现了友情的脆弱。至于反映了爱情的背叛,则通过吴香香背叛丈夫与他人私通、私奔,和庞丽娜给丈夫戴绿帽子等。这些情节生动地刻画了人性的弱点和复杂。
四、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句顶一万句》反映的是中国社会现实。它以中国的乡土社会为背景,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人情世故和传统观念。小说通过对延津地区百姓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深刻影响,以及在社会变迁中人们所面临的矛盾与冲突。同样,小说也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它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对家庭、亲情友情的重视和影响。与其同时,小说也揭示了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这些传统观念所面临的挑战。在小说中,有大量的对家庭关系的描写,描写亲情之间的温暖,也描写因各种原因产生的矛盾和隔阂,很好地体现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性和人物内心的复杂性。
五、简洁质朴的语言风格
新文学最大的成就之一,是离开乡土的读书人,在都市里发现了故土。但一般的乡土作家,残存着士大夫与小布尔乔亚的东西,俯瞰芸芸众生的时候,带一点出离乡土者的优越感。但刘震云就与众不同,这倒不是他有意臆造另类,而是他从乡土社会寻找审美的词语。他认为最好的文字,差不多都吸收了故土的营养,是故土经验的一部分,或者说是由此升腾的一种乡愁。因此,刘震云叙述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简洁质朴的语言,而且很有表现力。他用简单直接的语句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能够精准地传达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让读者更能专注于故事本身和人物的命运起伏。
尤其是他用简洁口语化表达,使得小说语言通俗易懂,很贴近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读者会感觉亲切自然,仿佛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感染力,也使读者更容易进入小说所营造的世界,体悟其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因此,尽管整部小说叙述的都家长里短的百姓生活琐事,但阅读的很有滋味、很有亲和力,就如读者参与其中,关切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是如何应对生活中人与事。
总而言之,这部小说是通过“生计”、“说话”和“家庭”的三个关键词,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孤独感和人们对于交流与理解的渴望,也探讨了乡村中国现代性的起源。在创作手法上,是创新性地将乡土中国叙事传统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拓宽和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多样化。
2024.8.18
今音文学策划中心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2024.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