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维开【文(1)】
曾记东胜体育否,我班还有篮球队?
1977年恢复高考,宁波师专首届招生200名,其中中文80人,数学80人,英语40人。别看只有区区200人,却在宁波教育界是文革后的“宁波黄埔一期”,学校领导和老师领此重任,方方面面工作都有模有样,限于篇幅,笔者这里只说说体育方面。
师专首届借东胜路小学办过渡性大学,156个学生分四个班(另40名英语生安排在东钱湖畔的陶公山),配两个体育老师,男的叫戴存定,女的叫丁言沁。
每星期半天体育课雷打不动——为什么是半天?因为学校太小,没田径场,体育老师只得带班级到两公里外宁波三中借田径场去上课,来回很费时间,高校体育课一般两节连上,加上一来一回,几乎就是半天。
当年1977级学生,大的33岁,小的16岁,几乎是两代人,授课难度很大,但戴老师从来“一板一眼”,不因为其中有三十开外的老三届而“网开一面”,在他的心中,16岁的与33岁都是学生,一样严格,要求完成的体能测试,引体向上他亲自数着监督,高度不合格或次数不夠重来,短跑长跑秒表捏得“贼紧贼紧”,秒秒计较,决不通融——当年我100米短跑14.1秒,是在戴老师的“高压”下跑出来的。
戴存定老师
丁老师专授女生课,我接触不多,只在室内对全体学生辅导健身操时有过直观,因为东胜路学校空间实在太小,她因地施教,自己设计,开发了一套课间教室徒手操,一招一式地辅导我们……
戴老师大嗓门,大大咧咧,但上课严,平时随和近人;丁老师语言清晰,音色宜人,授课和颜悦色,从容不迫,两人音容笑貌,至今难忘。
我们中文801班的体育委员叫叶厥祥,虽是个女的,但对班级体育管理一点不含糊,有时有点“泼辣凶狠”,在郑学毅协助下,班级体育荣誉感被鼓动得杠杠的。
叶厥祥
有段时间学校组织早跑并列入考核。每天天蒙蒙亮,哨声响起,四个班级趁校外公路行人尚稀少,组织跑步。早跑路线从学校出发,沿公路跑到宁波汽车东站再折回,来回约5公里多,人人跑得气喘吁吁,热汗涔涔。
除了体育课和早跑,学校平时还开展篮球赛、排球赛、广播操赛、拔河……既活跃学习生活又锻炼身体。比赛由体育老师主持,学生会组织,班主任任教练兼领队,各课老师任评委……
现掐几朵活动中我班有“作弊嫌疑”的小花,供大家一乐:
一次组织拔河比赛,体育老师本着公平精神,提议各班组队应对报名者称体重,以总体重平衡人数。当时我班老三届多,自然威望高,是全校的“大哥大班”,各方面比较强势,在讨论要不要称体重问题上竭力反对,强调只以人数组队——实际上我班有个老三届大个子,叫郑学毅,体重几乎能一人顶俩,力气自然也能一抵俩,如称体重,他的优势就发挥不了,于是在制定赛前规则时,像美国利用霸权制定有利自己的世界规则一样,我们班也行使了“霸权”,坚决要求以人数组队,其他班为尊重“大哥大”,只得“屈从”,结果自然我班取得拔河比赛第一名。
还有一次广播体操比赛,因为我入学前受过武装民兵队列指挥员专训,队列训练口令和动作非常规范,班级推送我为领队,整训得全班队列整齐划一,其他班没有这种操练条件——广播体操比赛开始了,在我的口令下,全班齐刷刷进场,步伐整齐划一:“立正!按广播体操散开!”——整个进场动作看得周围人赏心悦目,有先声夺人之效,随之,我在司令台突然一个九十度侧转,向旁边评委们出其不意地大声报告:
“报告王书记和各评委,中文801班进场完毕,请指示!”(因为这场比赛的裁判队伍由分部党政负责人王永杰领衔)
冷不丁来了这个节外生枝的东东,搞得王永杰书记和其他评委老师一愣一愣的,一时反应不过来。好在王永杰书记临场反应也快,马上说:
“很好!开始比赛!”
于是,广播体操乐曲响起……
比赛中这我有人无的“撒手锏”(其实是我耍小聪明),赢来了裁判头儿的“很好”,使随后比赛的班级进场相形失色,显得有些“拉垮”,这一对比,我班已经在评委的印象中先入为主,取得了好感,又加上本来就是“大哥大班”,处处得照顾面子,于是又获得了“比赛第一名”——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这种节外生枝的“画蛇添足”,其实也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以上两点,现在想想有点对不起学弟学妹。
但别看我们班因为是“大哥大班”,可以处处逞强势,吃瘪的时候照样吃瘪——有一次排球比赛,因为其他班学生年轻,擅长排球者多,结果比赛中我班被打得“屁败流风”——全班蔫了好几天。
让”大哥大班”蔫一蔫也有好处,否则如何体现整个东胜路分部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呢?百花齐放才是春嘛!
除了频繁的课外体育活动,我更难忘的是我们班还有一个自然形成的篮球队。说来奇怪,东胜路156名学生中,喜欢篮球运动的,几乎都集中在我班,郑学毅、梅永伟、姜建达、符荣富、华国光、徐挺、竺忠民、俞毅、还有我,尽管其中部分人技艺不咋的,但个个喜欢篮球,魏士德还擅长裁判——东胜路入学前的分班,能把这些人集中在同班,这得乎是天意?——漏下的篮球爱好者,只剩下文(2)班卢剑波,数(1)班郁伟定,数(2)班马鑫康,还有数(1)班的裁判陈安国。
班级三个篮球主力:梅永伟、郑学毅、姜建达
学校只有一个篮球场,几乎成了我班专用场地。每天下午3-5点,球声不绝。说是比赛,还不如说是运动嬉戏,多以半场赛为主,六人入场,三三对垒,数小时不知疲倦。其中郑学毅、姜建达每每赤膊上阵,把斯文与上衣一起脱掉放置一旁,在场上裸露出肌肉或膘肚,满身油汗,全然不顾女同学从旁路过(调侃话)。比赛基本不用裁判,人人遵守规则常识,自已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有时魏士德也会来任裁判,口含哨子,有模有样,我们尊称他为“阿德哥”。每每比赛(嬉戏)结束,众人捧起早已准备了洗脸盆,在球场一侧的水龙头旁“醍醐灌顶”,酣畅淋漓……
班级其他篮球热心分子
球队主力当数梅永伟、郑学毅、姜建达等。梅永伟基本功扎实,动作规范飘逸,投篮精准,他入学前原本是高中球队的主力,受过正规训练。郑学毅是上海知青,下乡前在上海开过篮球眼界,因热爱而成为业余强项。尤其是他赤膊上阵时,本来就是彪形大汉,在篮下成了“重型坦克”,撞到他身上,不但会被反弹数米,还被油滑的汗,滑得偏离了反弹的方向角度——他犹如班级球队中的“奥尼尔”(美国球星,体型庞大)。姜建达个头虽一般(一米七几),但强悍,比赛中敢对高个贴身防卫,有一次与当地驻军比赛,军队特招的高个篮球运动员,被他缠得施展不了自身优势……(退休后,姜建达一直球不离手,七十岁时还活跃在奉化公众篮球场上,被人尊称为“奉化篮球姜”)
当年非中文801班的另外几位篮球爱好者
1979年宁波师专组建校篮球队,我们班级的这些主力,外加数(1)班郁伟定,被选为校队主力,参加过全省高校篮球联赛。
我们班级的篮球队,经常代表分部(156人),与学校本部、部队,学校进行比赛。班主任周承珩老师虽然对篮球不十分内行,但对班级篮球活动,比热心分子还热心,下班后一听说有与外面球队的比赛,宁可不回家吃饭,也要做场边“教练”,不断出谋划策,尽管说的都是外行话,但盼自己班级胜利的表情溢于言表。
有一次在与校本部篮球队(当时校本部已有近千学生,篮球队自然是从近千人中选拔出来的)在东胜路分部比赛时,我也上场,记得一次远投,手起球出,空心入篮,作为教练的戴老师当即场外大叫:
“阿开投得好!阿开投得好!”声音大得使周围人莫名惊诧。然后,他叫了暂停,悄悄对我们吩咐:“攻篮下!攻篮下!……”
原来,戴老师的场外大叫,是种策略,目的是诱惑对方散开盯防外围,好使我们趁虚多攻篮下。
当年戴老师场外大嗓门的“阿开投得好阿开投得好”夸赞,至今四十多年过去了,仍不时会在我耳边响起……
现在每每想起东胜岁月,想起东胜的体育活动,一张张鲜活的脸和一个个难忘的场景,都会像电影一样浮现在眼前:
当年的东胜,当年的戴老师,当年班级的球友,我多么怀念你们……
《东胜记忆》文集征稿启事
欢迎东胜老师和同学来稿,内容包括:1977高考经历、东胜路学习生涯回顾及对老师的追忆缅怀、毕业后工作中的甜酸苦辣及同学聚会活动等。文章体裁不限,字数尽量控制在三千以内,并附上作者姓名和班级。来稿编辑后在都市头条发表,同时收录于《东胜记忆》文集供全体师生共同分享。
编者联系方式:罗维开,电话号即微信号13396684784 邮箱923739913@qq.com 欢迎来稿有图有照片(包括作者个人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