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兴推介词:
在煤海中搏击,与各种灾害较量,只为滚滚乌金成为强国富民的动力,煤三代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为了光明,为了采光掘金,矿工们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把煤海矿山变成了沧海桑田。一代一代接力,有力出力,有智尽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献了青春献子孙,当一代代矿山人从青丝熬成了白发时,矿井已是旧貌变新颜,一座座矿山已从当初的人力向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智能矿山向智慧矿山演进,今天继续倾听舞笛《美丽的矿山我的家》笔下的矿山故事,只为勿忘过去,拥有更好的明天。
美丽的矿山我的家(2)
——落地生根四代人
文/舞笛
“矿二代”——吾辈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青少年,如果不能参军当个兵,或考上个指标极其有限的大学,甚或有点特殊背景,要想进入城市立足或者找到个“正式工作”,过上稳定体面的生活,那是不可能的。
就我本人而言,升高中时正赶上不需要考试的推荐制,也就是只需要政审合格,荒唐年月里荒唐事多,这就是命。我们班五十四名学生,乡文教局就给我校发放了五个指标,这僧多粥少的五个指标当然属于那些造反派掌权人的子女亲属了,自然轮不到我的份。说来也怪,被“光荣选送”的那五名同学,只有一个学习成绩勉强说得过去,其余四个都是班里最为调皮捣蛋、经常惹是生非、考试成绩最差的,但人家八辈贫农,就成分最好且有亲人在村里公社里当干部,定谁让谁上,时势造英雄的同时也造渣滓,你给谁说理去?
后来父亲于无可奈何之下对我说,上不了学以后再说,你不妨学门手艺吧,也能填饱肚子,于是同村那位老木匠的身后就有了我这个小木匠。我随他来咱这矿区干了五年,过了五年走家串户吃百家饭靠手艺活命的流浪生涯。然而,天涯尽处有芳草,千疮百孔的祖国终于迎来了新的春天——十年文革结束,改革开放了。
中华大地上,在一场长达十年政治浩劫灾难陡然刹车之后国人重整山河的1978年,东风徐徐吹来,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开始萌发春的绿色,“大干快上”的口号响彻中原大地,国家长期经济凋敝,民生国计维艰,煤炭尤为紧缺,而由于国家连年动乱,政治生态很不正常,亟待拨乱反正,经济几近崩溃,迫切需要发展,煤矿上的劳动工人更是青黄不接,劳动力紧缺,我们大批农村青年响应号召,奋不顾身涌入矿山......
那是1978年的12月,我也成为了一名采撷光明的盗火者。
那次从我们舞阳县共招收一百五十五名工人,其中有一百四十二名男青年被分配在平顶山矿务局十矿,另有十三名女工分配到三矿,当时用四辆解放卡车一趟拉倒矿上,车厢里塞得密密实实,就像一捆捆甘蔗竖立着摆放,挤得任谁转身都十分困难,从此开始了我们的矿工盗火生涯。
实话实说,煤矿工人——多少年来始终是生活窘困者趋之若鹜的向往,也是那些优越之人望而却步的行当。平心而论,我当时对矿井的工作是恐惧的,恐惧的根源是过去读过的那些“忆苦思甜”文章里,有过不少关于旧社会“窑子工”煤黑子生活的描述——那可都是人间地狱!同时也知道,如今煤矿生产条件较之解放前好得太多了,但离现代化还有很大差距,伤亡事故仍不算什么稀罕事,能不心生畏惧么?但是,一旦长期生活艰难,谁还顾得着去等待那种两头都甜的“甘蔗”意外降临呢?何况从儿童时期心头就已确立下“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宏大志向,“我为祖国献青春”,“越是艰险越向前”是那时所有青年人的钢铁政治理念,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因此个个争先恐后,人人都义无反顾,即使牺牲了也是光荣的,二矿的掘进队长李二银正是因为牺牲于井下,还被追认为英雄呢!在那个以敢于牺牲为荣耀的时代,最大的精神支撑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那可是特殊时代热血青年的政治标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激昂口号,时时被我们呼喊得高亢入云。当时各矿还有“三八女子掘进队”和下矿学生呢,女孩子都能下井,况我七尺男儿乎?
我清晰地记得,经过半个月的岗前培训,12月18日那天,我们换上了一身重蓝色工作服,脚穿深筒胶靴,头戴安全帽,黑黑的柳编帽斗上挂着闪亮的矿灯,带着喜悦的心情,洋溢着神气的表情,英姿飒爽的下井了。就在我们换好工装,戴上矿工帽的那一刻,广播里有一个声音响亮入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如今适逢改革开放号角吹响,“我为祖国献青春”的心劲更是直冲牛斗。此后,我们都不自觉地在潜意识中将12月18日作为自己“为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出发纪念日。这种政治性颇强的高调口号,恰恰是那个激情燃烧岁月的浪漫情结,过来人都有这么一种印记,无不视为青春的骄傲。
太阳就在矿井架上天轮日夜不停地旋转中升腾过四十年,月亮也在罐笼的升升降降中坠落了四十载,四十个春秋里我们挥汗如雨,矿灯闪烁中乌金滚滚,于日升月落间采撷光明。我们的如注汗水汇作皮带运输机上的乌色河流,再转载于奔向发电厂的隆隆列车,最终化作万家灯火,照耀着千家万户的温暖房间......而与此同时,煤的如墨本色也在无言地浸染着我们的身躯,包括灵动的双手和灿烂而自信的面孔,却没抵挡住黑发变白,如今几乎人人脑瓜黑白参半,两鬓成霜,所有人都已经退休,也都进入当爷爷的阶段,当年那种极富革命性的豪气干云的思想心态随着时光的磨砺也渐渐变俗了,至此方才明白,我们所有的努力和拼搏,不过就是为了过个不愁吃不愁穿的阖家团圆安宁日子。这,是否可以理解为人心初衷的复位,人性的回归?
我们集团的前身是“平顶山矿务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曾集体创作一首“局歌”,歌词中那“太阳是人间的矿工,矿工是人间的太阳”经典金句,自然是我们为矿山奉献青春的神圣写照,更是我们矿工的骄傲,每每哼唱起来,心头仍不免升腾出丝丝高尚的荣光!
从青葱的青少年到翻越耳顺之年,我的青春都留给了平顶山矿区,我的汗水都洒在了矿山......矿山,就是我的家!
后来我的三弟,也来到矿上的副业队讨生活,随后也已逐步落地生根,也都在用汗水浇灌着脚下这片煤矿热土!
矿三代——儿辈
煤矿工作是艰辛的,但也养人,只要你肯卖力气,也一定能获得回报,在艰难的峥嵘岁月里,我们付出的同时也得以生存、成长起来。
大哥的儿子,也就是我的侄子,长大后,三番五次信誓旦旦地向我表示他愿意干下井工作,别的工作我也很难给他找得来。那好,煤矿从来不拒绝愿意为他奉献的男子汉,至今也在矿井干了近三十年;我儿子大学毕业后,也义无反顾地又回到平顶山下,亦踏着他两代祖辈的足迹,走向了百米井下,踏踏实实地锤炼着自己,在这片热土上锻炼成长;我的俩侄女,也就是三弟的两个姑娘,她们上大学也都选择了煤矿专业,如今也都在集团基层单位里一步一个脚印地为做强做大咱们的“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这家特大型国有企业奉献着青春;侄孙,算得上是“矿四代”了,也就是侄子的儿子上的大学,同样选择了煤矿专业,不久也将应聘于咱们的煤矿......还有,小孙女才十来岁,有次我问她长大了干啥?她竟然脆甜的说道:“我长大带矿工的安全帽!”我们听了,无不开心大笑,我的心头好热好热。
虎不辞山,人不辞路!人啊,对自己生活久了的地方总是“情未了”。毕竟这里已有我们四代人的血汗、欢乐和泪水,这座山,这煤矿,这个城市,也就是我们的家乡了。那么,乡愁自然布满心间!
平顶山,啊,巍峨的平顶山,你为少年的我提供了赖以生息的存身之处,让我有了个为祖国煤炭事业奉献青春和智慧的一片天地,给我卑微的生命赋予了高尚的意义,你还给了我一个家庭,使我在您的怀抱里成长,在你的庇荫下娶妻生子,落地生根,瓜瓞连绵......
巍巍平顶山,一座山,一座城,一方宝地,千千万万个家庭......
美丽的矿山我的家!
平顶山,在我心目中,你永远巍峨壮观,永远伟大崇高,永远神圣无比,永远如父母般慈爱亲切,永远值得纪念。至此企业七十岁华诞,我真诚的向你致以深深的敬意!
【作者简介】舞笛,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退休职工,大学文化,高级企业培训师。祖籍河南漯河舞阳,系中国煤矿作协、河南省作协、省民艺家协会会员。现任平顶山市作协卫东分会副主席。出版发行有《人在旅途》《借题发挥》《世味杂俎》《山吟海叹》等5部文学著作。
注:节选2024年8月29日《海韵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