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发布散文二篇
作者 欧之德 陈 杰
主播 一 萍 汪玉丹
云天之外的香格里拉
(长卷散文节选连载)
第五章:瑶池群落高原
作者 欧之德
主播 一 萍
人类是喜欢湖的,尤其是高原上的湖。她们总是清澈碧透,平静温柔,改变着天空的世界观,改变着群山的世界观,让田野丰润起来,让山峦高雅起来。她们营造出深厚的韵味,给天空一片蓝,给大地一片绿,给游人一片醉。
云南一平方公里以下的湖泊数以万计。她们含情脉脉,秋波闪闪,拥有一种优雅柔美的风情,或被森林簇拥,或被雪山陪伴,或被杜鹃花装点,宛若一群恬静的大闺女,藏在深山人未识,而那些已经出阁的姑娘,则风风光光被人们称为“九大高原明珠”,呈现出耀目的容颜。她们都拥有一串足以骄之傲之的资本:
滇池,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湖泊,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大水深8米;
洱海,云南省第二大湖,面积2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0米,最大水深20米;
抚仙湖,面积21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7米,最大水深157.3米;
程海,面积74.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5.7米,最大水深35米;
泸沽湖,面积50.1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3米,最大水深90.5米;
𣏌麓湖,面积35.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米,最大水深6.8米;
星云湖,面积34.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91米,最大水深9.5米;
阳宗海,面积31.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米,最大水深29.7米;
异龙湖,面积30.6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75米,最大水深6.55米。
滇池是九姐妹中的大姐,站在滇池畔万丈削壁的龙门上,一片深邃的湖水烟波浩渺,𨒂伸至远处的青山边际,长发飘飘的“睡美人”仰天躺在碧蓝的湖畔,挺括的鼻梁,丰润的嘴唇,高高的胸脯,平坦的腹部……她的完美震撼着人们的眼目,她躺在昆明永远的春天中。
二姐洱海的美丽因了一部电影《五朵金花》而更加天下闻名,她的发源之地则是鲜为人知的洱源。
凡是源头,都深藏着一种不凡的气势,一种母体的伟大,一种端庄的优雅。如果说洱海是绝世佳人,那么,她的母亲该是何等的风度何等的神采?洱源有3个湖,东湖、西湖、茈碧湖。没有众多“源源不断”的水,怎有洱海盈盈满满的“海”。
洱源东湖是十里碧水十里荷莲,西湖是一片海天被芦苇分割,野鸭戏水,鱼鹰忙碌,分明是地处高原的白洋淀再现。茈碧湖内秀妩媚,湖畔一个梨园村,春天满村梨花簇簇,湖面一片波光粼粼。500年前的徐霞客曾“到此一游”,留下两个结论:一是“西五十里,曰黑谷山,洱水出焉。”第二个结论,“西子之所不能及也。”就是说,徐霞客肯定洱海之源在此,且此地之景胜过杭州西湖。
三姐抚仙湖大方爽朗,敢与大海比恬静,敢与天宇比蔚蓝,敢与夜色比娇美。相传曾有石、肖二仙慕其湖山清胜,忘返仙途而抚肩成石,故名“抚仙”。
四姐泸沽湖最具诱惑力,那儿居住着美丽的摩梭人和普米族,一个“女儿国”的美名足以迷倒一批男人,也倾倒大量女士。远古人类黎明时期的历史是女人为主创造的,泸沽湖边的“女儿国”至今还保留着母系社会的余辉。当月亮缓缓从湖面升起时,男人们或骑马,或步行,如今还开车,开始“走婚”,他们要到心爱女人的木楞房里过夜,既像夫妻又像情人,天亮前则必须离开女方家。
湖水清清,木楞房暖暖,摩梭人的情和爱自由自在的在洒满月光的走婚路上𨒂伸,一曲走婚歌在温馨的木楞房中唱得缠缠绵绵,恩恩爱爱:
阿哥啊阿哥,
月亮才到西山口,
你何消匆匆地走?
火塘是这样的温暖,
小妹是这样的温柔,
人世茫茫来相爱,
相爱就该到永久,
你离开小妹走他乡,
只有忧愁!
湖水轻轻打着节拍,月儿静静露出笑脸,夜短情长,诉说不尽的难舍难分。
九大湖九个姐妹各有天姿,美丽非凡。除此之外, 西双版纳的孔雀湖更具神话色彩。相传,勐海王子召树屯因追赶猎物误入孔雀湖,看到七个美丽的姑娘在湖中洗澡。湖水散发着诱人的馨香,姑娘们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召树屯怀疑自己是梦还是醒。一只松鼠跳过来告诉他,这是孔雀公主,湖边有她们脱下的7件衣服,上面一件是最小的公主兰吾罗娜的,你把她的衣服抱走……于是,一切爱情从这里开始,一场战争在西双版纳发生,故事曲折动人,𧗠生了一部长远流传的叙事长诗《兰吾罗娜与召树屯》,也𧗠生了一部电影《孔雀公主》。至于孔雀湖在哪里,西双版纳神奇的原始森林中,盈盈湖泊众多,孔雀比比皆是,哪儿都是“孔雀湖”。
有人说,湖的女儿是“潭”。“潭”是泉水涌出或汇聚的地方,“潭”比湖小得多,老百姓一般称为“龙潭”。龙潭遍布云南各地,四季不枯,汩汩流淌,犹如大地母亲的乳汁,哺育着山下或周边的无数良田及生灵,“龙潭”的主宰者或黑龙,或白龙,常年享受着人间的烟火祭𣏌。袅袅香火是老百姓对风调雨顺的祈求,也是对“龙”佑民护民的感恩!
不管湖也好,潭也好,云南众多地下水系默默地滋养着一方土地,一方风情!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
诗蕴清风林 (散文)
作者:陈 杰
主播 : 汪玉丹
自古以来,草木就是中国人诗意栖居的本源。《礼记》中记载:“孟春之月,盛德在木”,认为春夏时节种植新树,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论“植树”,在古代更多被视为一项农事活动,因此它早期是作为“田园之乐”的意象出现在田园派诗歌中。“诗言志,词言情”,二者都是表达诗人志向和感情的载体。除了用“植树”这一意象表达农家田园之乐,“植树”还经常被用来寄托诗人各种各样复杂难言的感情。比如,有种常见的功业未建、壮志难酬的诗人在罢官还乡之后通过植树一事,来表达自己被迫还乡、归耕农田的郁闷。古人植树,常常将树拟人化,用树木寄托自己的高洁志向,同时,他们也会把树木当做一个随时光岁月而变化的生命去交流、去尊重,通过树木的生长变化感慨自己人生的变迁,树木一方面是主观情感的附属,另一方面也是岁月与生命的象征。
现在,我们常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一位老师栽培了一批又一批学生,而“桃李”的典故在古诗词中也十分常见。直到今天我们也常常用“桃李”指代学生,“种树”“种李”这样的意象中也常常寄予着“栽培人才”的厚望。
诗,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它是语言之美,艺术之美、意境之美。诗经常被人们赋予情感的寄托,打下时间的醇厚烙印。植树,能够实实在在地改变我们周围的环境,为生活平添一份诗意。七月是一个丰盈的季节,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清风诗友自带锄头和浇水工具,伴随着温柔的风向着玉龙雪山走去,天蓝云白,树绿水净,一切尽是温柔的。因为诗人们爱这场温柔,爱它足够温情,爱它足够的柔软。雨停之时,远离喧嚣,诗人们来到白沙的荒野上挥汗如雨地亲手种下一棵棵小树,愿与小树一起成长。雨后,白雾渐渐散去,此时的它带着一种朦胧的美,随新鲜的空气扑鼻而来,诗人们就潜入山中,在这里独揽一片青绿。
若隐若现的雾气笼罩中,雪山显得愈发仙气,远远望去,让人从心灵到身体都产生了一种新的能量。在白沙,雨后的旷野静静地望着玉龙雪山,有山可依的疗愈旅程此刻就这样照进了现实。离开快节奏的生活,此时此刻进入白沙的人,都会有一种恍然隔世之感。漫步沙石路上,感受纳西人民的日常生活,那是岁月在雪山脚下精心缔造的痕迹。潮湿的天地间,大自然的灵气驱赶着心中的阴霾,心在此处,闻风听雨声,伴山便心安。
植下一棵树,收获万点绿。丽江清风诗社“清风林”共栽下的580棵红豆杉、银杏、雪松,就是580座永久的纪念碑。“植”此青绿,“树”为清风。我们植树,栽下的是情怀,我们浇水,浇灌的是心潮;我们植树,洒下的是汗水。我们浇水,浇下的是热泪;我们植树,寄予的是希望,我们浇水,浇下的是喜雨;我们植树,植的是美丽的家园,我们浇水,浇开的是幸福的生活。我们希望580棵小树在玉龙雪山脚下的白沙旷野上茁壮成长。
清风植树,这是一个专属于绿色的日子,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环保活动,更是一种寄托希望、表达热爱的方式。当我们手握锄头,深挖土坑,将一颗颗树苗植入大地,我们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树,更是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生命的尊重。
清风植树,是寄托希望、表达对生活热爱的生态绿色活动,诗人们亲手种树,体验劳动快乐,感受生命脆弱和宝贵。植树不仅为大自然增添美好,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环境的关爱。植树提醒人们珍惜自然,关爱环境,从点滴做起,为地球母亲贡献力量。
在丽日阳光下,我们再次来到这片土地,用双手为这片土地增添新的生命。每一个参与植树的诗人,都怀着一份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我们用心浇灌,期待这些小生命能够在自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植树的过程,虽然辛苦,却充满了喜悦。挖坑、培土、浇水,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耐心和细心。每一棵新栽的小树,都是我们对大自然的承诺,也是我们对自己未来的期许。看到小树迎风招展,甚是欣慰,感叹我们栽下的是小树,流下的是汗水,寄于的是希望。
树,是生命的象征,是希望的载体。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氧气,净化了空气,还为我们带来了阴凉和美景。每一棵树,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而当我们亲手种下一棵树时,我们也在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美好,为未来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宝贵的遗产。植树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种植树木的数量,更在于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环境的关爱。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片绿叶,每一缕清风,每一滴清水。只有当我们真正关心大自然,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个植树的日子里,让我们用心种下一棵树,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绿色和希望。让我们用行动告诉世界,我们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更热爱这个美好的世界。因为每一棵树,都是用心种下的希望,它们将在未来的日子里,为我们带来无尽的喜悦和感动。当我们站在新栽的小树旁,抬头仰望那嫩绿的叶片,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这些树,不仅是我们对自然的献礼,更是我们对未来的期许。我们期待着它们茁壮成长,成为参天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为我们带来阴凉和绿意。
保护环境,关爱自然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践行的生活理念,为地球母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此外,植树也是一个团结的象征,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诗人们不分年龄、性别、地域,共同为地球添绿。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正是我们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当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为环保事业努力时,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植树,让我们用心种下一棵棵树,为地球母亲披上一层层新绿。让我们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日子里,为自己、为家人、为后代,也为这个美丽的世界,种下一份深深的祝福和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时刻关注这些小树的成长,用心呵护它们,让它们茁壮成长,为我们的家园增添更多的绿意和希望。因为每一棵树,都是用心种下的希望,它们将伴随着我们,共同见证这个世界的美好和进步。
~~~*~~~*~~~
作者 陈杰
主播 汪玉丹
*~~~*~~~*
作品发布顺序遵在短文在前长文在后原则
栏目顾问
毛诗奇 邓耀泽 李敦伟
编委
毛诗奇 李敦伟 曹立萍
主编 曹立萍
